皮 英,曹曉萌
(西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昆明 650224)
中國是最早栽種茶的國家,使用茶的歷史已有五六千年。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六大主要茶類都有各自獨特的特征和文化形態(tài),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飲品之一,它們不僅具有解渴、藥用功效,還蘊藏著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
紅茶是世界上產(chǎn)量和消費量最大的茶類,其原產(chǎn)地為中國。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蘭海船自爪哇來我國澳門販茶轉運歐洲,這是我國茶葉直接銷往歐洲的最早記錄。由于荷蘭人的宣傳與影響,飲茶之風迅速波及英、法等國(古言葉:30)。傳統(tǒng)的英式下午茶常選用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沃紅茶和中國祁門紅茶等三大紅茶。
隨著茶葉進入千家萬戶,茶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發(fā)展。中國茶文化萌芽于兩晉、南北朝時期,在唐代得以形成,標志便是陸羽所著《茶經(jīng)》的問世。中國的茶文化逐漸融合了儒、道、佛各家的傳統(tǒng)的思想,最終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特色的茶文化。
英國人飲茶始于17世紀。至18世紀,隨著下午茶禮儀與風格的形成,下午茶文化風靡整個英國,飲茶普及英國各階層。英國的床頭茶、早餐茶、上午茶、午餐茶、下午茶、晚餐茶等名目繁多,其中最受重視的是下午茶。
“廣義的茶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王莎莎:2)。中英兩國的茶文化各具特色,對兩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跨文化交流角度研究茶文化,要從茶之器與茶之道說起。
探討中英茶文化,不得不提器與道之美?!捌饕暂d道”體現(xiàn)了器與道相互依存的關系?!靶味险咧^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出自《易經(jīng)·系辭上》p377——沒有形象而居于上者稱之為道,具有形象而居于下者稱之為器?!暗馈迸c“器”的關系,即法則、規(guī)律、道理和器物的關系?!捌鳌笔侵父鞣N有形的或具體的事物,屬于器物層面。“道”則是事物規(guī)律的代表,逐漸發(fā)展形成根本原則和遵循的規(guī)律,是在法則和思想境界層面。
《老子》第51章中有“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刑之,而器成之”,可見由道生物而成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此主張“道本器末”,強調“以道御器”,要讓器服從于道,服務于道。從傳統(tǒng)文化強調的器以載道觀念來看,研究茶文化,應以器入道,從器之異看道之異。茶文化比較中的器之不同,體現(xiàn)在茶的種類喜好、水、茶具等的不同;由器之異帶來的道之異,則可以從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清飲與調飲背后的文化不同進行探討。對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研究可見,“器”之異,帶來了兩國的“道”之異;與此同時,兩國的茶文化也體現(xiàn)了各自“器”與“道”的共鳴與融通。
明代許次紓《茶疏》中說:“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p>
就是說:“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鞏志:91)。由于現(xiàn)代泡茶基本用電燒水,極少涉及用火,中英茶文化中的器,本文主要討論茶、水、器三方面。對中英茶文化中“器”的討論,是物質層面的比較。
2.1.1 茶種類之異
中國的基本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青茶等六大類。由于地域廣闊,各地氣候和盛產(chǎn)的茶葉種類各異,人們根據(jù)不同的需求選擇飲用不同的茶類,并常輔以茶道幫助人們舒緩心情、結交朋友。
而英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島國,潮濕且陰冷多雨。為驅散寒氣,加上運輸路途遙遠所限等原因,英國人日常以飲用溫和的紅茶為主,所飲茶葉種類較為單一。但其飲用下午茶交友休閑的方式,與中國茶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1896年,英國的A.V.史密斯先生為用紗布包裹一茶匙茶葉沖泡的方式申請了專利。這種沖泡方式由于茶葉渣處理簡單、實用而大受歡迎(古言葉:84)。
在中國,人們喜歡觀賞茶葉的形狀、漸變的湯色,品飲好茶。為觀賞和品茶,好喝功夫茶的人們用紫砂壺泡茶慢慢品飲;若時間不充裕,常使用透明的飄逸杯,可使茶水分離品飲;也有人用蓋碗或其他容器泡茶飲用。袋泡茶通常將茶葉碾碎成末,無法欣賞到茶葉之美,且一袋只能泡一杯茶,在中國常放在賓館或是大型會議上作為比較方便快捷的飲品取用,基本不用于品茶。
英國的下午茶通常品飲大吉嶺紅茶、烏沃紅茶和祁門紅茶等三大紅茶,也取用茶葉放入茶壺中飲用?,F(xiàn)在,做工精巧的高級“紅茶包”越來越多,由于傳統(tǒng)英式下午茶并不注重在沖泡過程中觀賞茶葉形狀變化,鑒于其使用方便快捷,茶包也開始被使用在正式的英式下午茶中。這種“袋泡茶”的飲茶方式,與中國人的品飲方式截然不同。
2.1.2 用水之異
清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寫道:“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王莎莎:93)。水是茶的載體,茶因水而發(fā)香,選擇好水,才能更好地將茶色、茶香、茶味體現(xiàn)出來。
因而在中國茶文化中,品飲功夫茶十分注意選擇用水。據(jù)《茶經(jīng)》所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陸羽:p80)。陸羽認為,用于品茶的水以山水為上,江河水次之,井水為下?!都t樓夢》中甚至有妙玉為茶道之美,貯藏梅花雪水以備煮茶的雅事,可見中國人對選擇煮茶之水的用心。時至今日,仍有很多愛茶人士特意尋找好水,以求品飲到好茶的真味。中國人選擇用礦泉水或純凈水泡茶是很常見的。
另外,據(jù)《茶經(jīng)》所載,煮品茶之水“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陸羽:p82)。當水沸騰冒出像魚眼般的水泡,有輕微的響聲,為“一沸”;鍋邊緣四周的水泡像連珠般涌動時,稱作“二沸”;當水像波浪般翻滾奔騰時,已是“三沸”。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也提出燒水的標準是“湯以魚目蟹眼連繹逬躍為度”(王莎莎:96)。三沸之后若繼續(xù)煮水,則水會過老,不宜飲用。當然,水若過“嫩”甚至沒有煮沸,茶湯味淡,也會非常影響品茶?,F(xiàn)代社會普遍用電茶壺燒水,很多茶壺上也會有溫度顯示,不同的茶用水需有不同的溫度要求,方可泡出好茶。為獲得好的口感,用較粗老原料加工的茶葉如烏龍茶、磚茶等,宜用100度的沸水沖泡,較為細嫩的茶葉需要將水燒沸之后降至85度左右的水溫沖泡。
目前英國茶文化中,基本沒有對選擇用水和煮水溫度的特別要求,泡茶的水是用日常的飲用水煮沸,即可使用。
2.1.3 茶具之異
古人云:“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由此可見,好茶除了要用好水來沖泡,還要有好器皿輔助。茶與水相得益彰,茶與器珠聯(lián)璧合,這些都是泡出好茶必不可少的(蘇易:99)。中西方茶文化受各自國家文化的影響,體現(xiàn)在茶具之上的差異是比較大的。
在中國,最負盛名的現(xiàn)代茶具當數(shù)紫砂壺,原材料為產(chǎn)自太湖西岸的江蘇宜興和浙江長興的天然紫砂泥礦石。紫砂壺透氣性強,能夠很好地保持茶味和茶香,并且造型古樸別致、制作精美大方,能很好地體現(xiàn)茶文化底蘊。好壺的壺身宜淺,出水要流暢,壺蓋要緊。壺的質地還有最常見的瓷壺、適合觀賞茶湯及茶形態(tài)的玻璃壺、昂貴的金屬壺等,除壺之外,也常使用蓋碗泡茶。選品茗杯要注意小、淺、薄、白四要點?!靶∈钦f要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質薄如紙使其得以起香;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蘇易:73)。此外還有聞香杯、茶盤、公道杯、過濾網(wǎng)、茶巾、杯墊、茶荷,以及包括茶針、茶夾、茶匙、茶則、茶漏六件泡茶工具在內的“茶道六君子”等茶具。
英式下午茶的基本器具包括茶壺、茶杯與茶托、茶葉量匙、計時器、茶罐、茶壺罩、濾茶器、茶包碟等。這些器具兼顧實用和觀賞價值,既堅固耐用又美觀優(yōu)雅。英國的茶具外表描繪著千變萬化的英國植物及花卉圖案,完全把英國人熱愛園藝的習性反映在茶具器皿上(古言葉:178)。
英國人早期使用的茶具都是從中國運過去的。茶具與當?shù)匚幕杆偃诤?,?chuàng)造出了極富藝術價值的骨瓷。骨瓷的外觀明亮艷麗,是在中國瓷器的基礎上研制出的西方特色的茶具,制作極為優(yōu)美,體現(xiàn)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這是茶文化與社會化進行交融的典型案例(何少萍,鄧妍禎:322)。瓷器工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英式茶具的多次演變。這樣的改變,正體現(xiàn)了英國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個人主義精神。
從跨文化比較的角度看,中英兩國茶文化體現(xiàn)了各自物質層面的“器”與精神層面的“道”之間的共鳴。“器以載道”,研究茶文化,從茶器之異看茶道之異可見,茶的種類、飲茶用水及茶具的“器”之異,影響了中英兩國各自的茶文化,必然帶來“道”之異。
跨文化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對尺度就是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六對文化維度中的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中國是典型偏向集體主義的國家,英國則是典型偏向個人主義的國家。從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以及高語境與低語境的角度出發(fā),討論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清飲與調飲的區(qū)別,可見中英兩國茶文化實踐中在器以載道的基礎上,各自的茶文化中實現(xiàn)了道器相融。
2.2.1 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命題,它構成了一個天人、理物、道器等重大范疇統(tǒng)一的宇宙?!疤烊撕弦弧斌w現(xiàn)的是天道與人道的和諧一致,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這正與偏向集體主義維度的中國強調和諧與合作是統(tǒng)一的。
無論是品飲時喜愛未經(jīng)發(fā)酵,給人以自然氣息的綠茶;還是用水喜歡來源天然的山泉;亦或是茶具偏好給人以泥土芬芳和天地靈氣的紫砂,無不顯現(xiàn)出中國人對大自然的崇敬與親近之情。中國人自古以來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器相融,中國茶文化的“器”與天人合一的“道”實現(xiàn)了高度統(tǒng)一。
據(jù)《茶經(jīng)》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神農(nóng)氏遍嘗百草,是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最初就來源于大自然中。中國人在發(fā)現(xiàn)和使用茶的過程中,結合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逐漸創(chuàng)造了茶文化,并將天人合一的思想付諸茶文化實踐。中國人對大自然天生崇敬和依賴的親密感情在茶文化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綠茶在眾多茶葉品種中最受中國人喜愛,原因就在于未發(fā)酵的綠茶一經(jīng)沖泡,其形狀、顏色、氣味無不給人自然的氣息,或看、或聞、或品,都令人仿佛置身于蔥綠的自然一般心曠神怡。紫砂茶具也在種類繁多的茶具中獲得最多寵愛,是因為紫砂這一陶土精靈給人以質樸的泥土芬芳和無限的天地靈氣(畢文靜:128)。中國茶文化中無論是選取茶葉、茶具、還是用水,都體現(xiàn)出道器相融,親近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而主客體的對立是西方哲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西方人創(chuàng)立了人與自然分離的哲學意識,表現(xiàn)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欲望。這正與偏向個人主義維度的英國強調個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成就一致。
英國人并未一直使用最初從中國與茶葉一起運來的茶具,而是將之改造,把動物骨灰加入陶土中燒制成骨瓷。18世紀,英國婦女們用碟子吃茶,后來改用杯子,茶杯由原先無柄的變成有柄的,有時杯口還帶有一條窄的磁楫,以避免那些時髦紳士的胡須跑進茶杯里去,這種杯子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極為流行(古言葉:170)。
另外,他們喜歡經(jīng)過完全發(fā)酵的紅茶,并根據(jù)喜好,飲用前加入牛奶、糖等各種調料,飲用時還需配上精美的茶點。下午茶點心通常需要按順序擺放在三層托盤架上:最上層是水果和小蛋糕;中層是傳統(tǒng)的英式松餅;第三層則擺放味道稍重或有咸味的餅干、三明治、牛角面包等。食用順序應按照口味由淡至重、先咸后甜的規(guī)則。
可見,帶有英國特色的骨瓷的創(chuàng)制、全發(fā)酵茶葉的選擇、精心安排的茶點擺放和食用規(guī)則,都有人對自然進行積極改造的痕跡,處處體現(xiàn)出英國人“天人兩分”、強調個人創(chuàng)造精神的思想。
從“器”出發(fā),對中英兩國茶文化的“道”進行跨文化比較可見,偏向集體主義的中國茶道崇尚自然,通過親近自然的茶器承載茶道精神,道器相融,體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強調和諧與合作。而英式下午茶則以自己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積極主動改造茶器和茶點,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下午茶文化,詮釋了西方個人主義強調創(chuàng)造精神的“天人兩分”的哲學思想。
2.2.2 清飲與調飲
從跨文化交流角度看,中國屬于高語境國家。高語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是內化的,中國人很多時候并不把自己內心所想直接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是以其他方式委婉暗示想法。在茶文化中,這樣的“道”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
朱權在所著的《茶譜》中開清飲風氣之先,令中國人從此擺脫了的復雜的飲茶程序,使人們得以享受簡單飲茶的樂趣。朱權是中國古代倡導清飲法的第一人,是使“清飲法”占據(jù)主導地位并延續(xù)至今——這一劃時代事件的主導者,其飲茶法也使日本茶道受到教益。作為一位有著極高的文化修養(yǎng)的王爺,朱權的以茶明志、以茶雅志也深刻影響著明清文人的飲茶志趣(王立霞:26)。
中國人大多是清飲法喝茶,為避免破壞茶的味道與香氣,用開水直接沖泡后不添加任何別的東西就飲用,專注感受茶本身的色、香、味。這種飲茶方式尤其顯示了中國知識分子不受俗世干擾,以淡泊明志,超凡脫俗的“清高”。清飲可以在任何時候享用,喝的是茶清香淡雅、苦中回甘的原味,茶人享受清飲帶來的平和、安靜,無需言說,即可以表現(xiàn)出脫離世俗趣味的意境。中國茶文化中最常見清飲,人們不直接將內心的志向和想法表達出來,而將之用清飲的方式體現(xiàn),這清楚表明中國屬于高語境文化。
英國屬于低語境國家。低語境文化中,大量的信息以清晰明確的方式傳遞,所表達出來的信息直接、清楚,與個人內心的感情一致。英式下午茶屬于典型的“混飲”,指在茶中加入一些配料,對茶水進行調和飲用,以使茶味更加令人愉悅的飲茶方式。中國一些少數(shù)民族飲茶也會加糖、鹽、奶、酥油、桂圓、紅棗等,如大理白族著名的“三道茶”和藏族的酥油茶等,但混飲在中國茶文化中是小眾的飲茶方式。
英國最初產(chǎn)生下午茶的目的明確,是為了解決下午的饑餓感。因此,下午茶除了提供調料調味,“混飲”的紅茶,還必須配上擺放有序、口味有別的各種茶點。此外,由于英國氣候陰冷潮濕,需要喝性質溫和的紅茶抗寒,這是選用全發(fā)酵的紅茶的重要原因。且英國下午茶文化體現(xiàn)出濃厚的目的性,除了解決饑餓,喝下午茶有時是為了交際,有時是為了工作,下午茶飲茶禮儀因而很有講究。根據(jù)舉辦下午茶會的目的,主人精心布置家中環(huán)境,擺上精致的茶具,以使客人能輕松地享受下午茶。主人會準備優(yōu)質的紅茶,并提供足量的鮮奶、砂糖、檸檬片等,以供客人的不同需求;還會擺放一些適宜的點心,如夏天多是清爽的糕餅、布丁、果凍等,冬天則選擇加入牛油或奶油的點心(蘇易:69)。
英式下午茶的舉辦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混飲的方式清楚地表明了英國人的思想觀念,英國屬于低語境文化。他們喝下午茶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并不重視品飲茶本身的原味,相反,為了使口味愉悅,喜歡加入各種調料,下午茶所關注的恰是茶本身之外的東西。英國人的性格自由而奔放,他們提倡以個體為中心、以利益為方向,尊重不同,重視創(chuàng)意,還帶有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和探險魄力,飲茶時提倡女士優(yōu)先、紳士風度,男士需要為女士服務,整個飲茶過程民主、自由而又高貴優(yōu)雅。他們飲茶喜歡遵循自己的意志,在茶中添加牛奶、奶油、果汁、蜂蜜、糖果等,令茶水更加豐富營養(yǎng),在茶會或茶宴時,主辦方還會搭配精致的點心,令聚會更加溫馨可人,更容易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楊莉:330)。
英國人的調飲體現(xiàn)出在刻板中追求自由的精神,而中國人飲茶則更富有儀式感,專注感受茶本身。從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以及高語境與低語境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中英兩國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可見兩國茶文化實踐中在器以載道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各自道與器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