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崇裕
(廣東省珠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名醫(yī)工作室,廣東珠海519000)
黃酒起源于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早在《戰(zhàn)國策·魏策》中記載夏禹時代狄發(fā)明造酒:“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黃酒以糯米、燦米為原料,屬于低度釀造酒,一般酒精含量為15%左右,其色澤淺黃或紅褐,質地醇厚,口味香甜濃郁芳香。黃酒不僅是酒類飲品,而且具有祛病養(yǎng)生作用。《黃帝內經》中有《湯液醪醴論篇》,專論如何用酒治病。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酒”的條文有十余處,其中的“酒”即現代的“黃酒”。筆者通過收集一些民間驗方發(fā)現,不少兒科驗方都會以客家黃酒入藥用。
1.去胎毒:蜂蜜、香油、雞蛋清、客家黃酒各1食匙。將上述各物混勻,于新生兒出生3d洗浴時,取本品先搽前胸,次搽后背,然后再搽新生兒雙手足心、腦后及雙肩、尾骨等處,待10~30min后洗凈,可解毒化積。
2.小兒夜間磨牙:泥鰍2條,去內臟曬干,炒黃研成粉,用客家黃酒沖服,每次2g,每日1次,服完即可。夜磨牙癥是睡眠障礙中的一種表現,其發(fā)生和睡眠中的輕度覺醒異常有關。研究顯示,磨牙癥的發(fā)生與中樞神經系統信息傳遞介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異常改變有關。中醫(yī)認為夜間磨牙癥一般歸屬腦的范圍,而“腎主骨生髓,通于腦”,因此臨床常用補腎之品治療與腦相關的疾病。泥鰍性味甘平,歸脾、腎、肝經,具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之功。加用客家黃酒鎮(zhèn)靜除煩,消食化積,以協同提高療效。
3.小兒遺尿:桑螵蛸放瓦上焙黃研末,臨睡前服3g,客家黃酒沖服,每日1次。桑螵蛸“稟秋金之陰氣,兼得桑木之津液。氣薄味厚,陰也。止遺尿失精,療疝瘕腰痛。起陰痿而通淋,益精氣而固腎。大補肝腎,故男女肝腎諸病,不可闕也。功專收澀,乃固腎益精之品”(《本草圖經》),是治療遺尿常用之藥。
4.小兒疝氣:蜈蚣1條,全蝎1個,楊樹皮內白皮適量,共研為細末,客家黃酒或開水送服。每日2次,5~7d可痊愈。
5.小兒蛔蟲病:大血藤10g,加清水、客家黃酒各60mL,煎至30mL,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連用3~5d。大血藤性味苦平,具有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之功。常用于治療急慢性闌尾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撲痛,疳積,蟲痛等癥。
6.小兒急驚風:魚鰾20g,客家黃酒120mL,同煎灌服。魚鰾又名魚肚,為石首魚科大黃魚、小黃魚等的魚鰾干燥而成。其味甘、咸,性平,具有補腎益精、補氣養(yǎng)血、止血散瘀、滋肝潤肺、健脾養(yǎng)胃之功,《本草綱目》記載:“鰾,止折傷血出不止;鰾膠,燒存性,治婦人難產,產后風搐,破傷風痙,止嘔血,散瘀血,消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