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越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出現(xiàn)病變,使得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急劇減少或者中斷,導致心肌出現(xiàn)嚴重的持久的缺血和缺氧狀態(tài),進而使得心肌出現(xiàn)壞死[1]。臨床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存在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的疼痛,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和血清壞死的標志物出現(xiàn)增高,對患者的心電圖進行判斷,患者心電圖存在有進行性改變,還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有發(fā)熱情況?;颊叽嬖谟行穆墒СP菘撕托牧λソ叩惹闆r,在臨床屬于冠心病的一個嚴重類型[2]。為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幫助患者對于出院以后的生活質量進行改善,本研究主要針對護理路徑的模式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進行干預,并且將主要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采用分組對照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研究,本研究所有選擇的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選擇82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同樣為41例。本研究的對照組患者當中,男女比例為27∶24,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年齡為54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5±7.4)歲;本研究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6∶25,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55歲,平均年齡為(62.7±6.9)歲。這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兩組患者均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檢驗,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沒有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于本研究的對照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配合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主要根據(jù)常規(guī)的護理原則進行護理干預指導。本研究的觀察組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選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所示:①臨床路徑的制作: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臨床護理路徑需要包括院前的急診護理工作和轉運的流程,醫(yī)院在接到急診電話后必須在五分鐘之內(nèi)出診,并且要在現(xiàn)場安撫患者,消除患者的緊張壓抑感,幫助患者平復心情。同時需要做好幾點護理的流程,對患者進行靜脈血液標本的采集,確定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同時配合良好的院內(nèi)轉運,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3]。②臨床護理路徑的操作:患者入院當天患者和患者的家屬需要詳細地對醫(yī)院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解,醫(yī)護人員應該做好對于相關設備的介紹,對于主治醫(yī)師和護理人員進行簡單的介紹。做好對患者心理疏導工作,為患者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幫助患者進行吸氧治療,對患者進行體能檢測?;颊咴谌朐旱牡?天,需要做好對患者家屬的各項講解工作,使其能夠明白心肌梗死的主要發(fā)病因素和臨床表現(xiàn)情況,要強化對患者的飲食干預工作,為患者的飲食盡量要本著低鹽和低脂的原則,并且盡量以半流質飲食為主,要叮囑患者多飲水,幫助患者更換體位。在患者入院的第3天,需要強化對患者的各項監(jiān)測工作,要指導患者合理的用藥,并對患者作息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強化患者的睡眠質量。在患者入院以后的第5天,要遵醫(yī)囑為患者提供氧療治療,強化對患者各項體征的監(jiān)測工作,做好患者院內(nèi)的康復治療和康復鍛煉,要循序漸進地對患者的四肢進行活動,叮囑患者進行簡單的易消化的飲食,做好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工作,及時告知患者一些治療成功的病例,以便于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在患者出院的時候要輔助患者做好出院手續(xù)的辦理,叮囑患者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要告知患者遵醫(yī)囑服藥,并且要注意身體的相關情況,定期在醫(yī)院進行檢查。③護理路徑落實:需要嚴格的按照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在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在護理當中應該落實護士長負責制度,對于處置不當?shù)牡胤奖仨毤皶r發(fā)現(xiàn),及時改進。
1.3 觀察指標:評價本研究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的時間、急診球囊的擴張時間和患者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為了保證本研究的客觀性,需要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調(diào)查,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數(shù)據(jù)進行評價,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IBM SPSS23.0,對于本研究當中所涉及到的計量資料選擇采用t值檢驗,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選擇采用P<0.05表示。
本研究當中的兩組患者選擇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指導,所有患者都獲得了良好的搶救效果,本研究兩組82例患者不存在有死亡的病例。比較本研究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的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和患者的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分別為(47.52±12.02)min、(78.25±11.52)min、(11.20±1.20)d,對照組分別為(56.21±14.22)min、(128.23±15.18)min、(14.58±2.25)d,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更好,兩組之間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存在差異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最近這些年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在不斷的加深,再加之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和飲食結構變化等導致最近這些年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在逐年的提高,患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絕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現(xiàn)存在有心肌梗死的時候,患者的血管堵塞都會超過75%,那么隨時都會存在有生命危險,堵塞情況嚴重的患者溶栓效果不良,所以需要立即對患者選擇采用心臟介入方法進行治療,為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手術等進行干預,臨床的治療費用相對較高,一旦為患者放入支架就需要對患者長時間的進行服藥干預,并做好定期的檢查工作,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經(jīng)濟負擔,再加上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不佳、心理壓力等影響,所以臨床會表現(xiàn)出較多的問題。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時候,為患者選擇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能夠有效的對患者進行干預和指導,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配合相關的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本研究的結果也能夠證實這一點。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臨床護理過程當中,為患者選擇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搶救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患者進出急診室的時間,可以減少急診球囊擴張的時間和患者的住院時間,所以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