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江西省吉安師范學校,江西吉安)
在體育運動中球類競技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作為我國球類重要組成部分的排球受到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喜愛。然排球這項運動僅限于民間自發(fā)組織進行的而未形成有效的教學組織機構,由此導致了我國排球教學發(fā)展較為滯緩。即:我國喜歡排球的人很多,但能打好排球的人很少,能深入認識排球了解排球知識的人更少。即所謂的知其然不而知其所以然。其次,作為相對公平的考試在我國存在了近千年,已為大多數(shù)國人所接受,然我國應試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唯分數(shù)論等觀念深入人心,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老師甚至是學校都認為體育是副科,不重視甚至是漠視,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以排球為代表的學校體育教學的有效發(fā)展。相較于我國一般的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的起步較晚,所受到的重視程度較低,辦學條件相對有限,缺少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體育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甚至到了薄弱的地步。學校領導的不重視、所謂的“主課”的壓榨、有經(jīng)驗的體育老師缺乏、排球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缺失等,諸多因素的累積導致我國高職院校的排球教育一直停滯不前。步入新世紀,改革勢在必行。學校課程改革,排球教學創(chuàng)新推廣,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非一日之功,深入且有效地開展高職體育排球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的不斷努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代人民對高質量的生活更加向往,休閑體育事業(yè)由此興起并快速發(fā)展。為響應國家促進當代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號召,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逐漸開設了相應的排球教學活動。但此類高校所開設的排球教學課程僅限于學生平時休閑娛樂之用,因其并不強制而未得到其應有的重視。在我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中,很多人僅僅把排球作為一種興趣愛好,而學??赡芙o予排球這項運動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反對,即:不反對排球在高職院校中出現(xiàn),并成為眾多社團或隊伍中的一個,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更遑論物質上乃至資金上的支持。在高職院校“不作為”的客觀條件限制下,且受到中國應試化教育模式長期影響,絕大部分學校、老師、家長都自動忽視的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將排球教學作為副科而不重視,甚至認為是耽誤了學習的時間。這種認知嚴重影響高職院校排球教學的有效進行。
隨著經(jīng)濟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幾年來,我國開始逐漸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飛速出現(xiàn)并發(fā)展。高校擴招呈不斷擴大趨勢。在高職院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shù)的情況下這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資金更加捉襟見肘。由于相應的教學資金的短缺隨之引發(fā)一系列嚴峻的問題:距今為止,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缺少體育教學場地或體育教學場地相應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高校大學生相對的體育運動需求難以滿足,高職院校排球教學與時代要求相脫節(jié)不符合當今時代全民運動健康發(fā)展要求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相較于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言教育資源有限且起步較晚,高職教育未能形成獨而立完整的體系,排球等體育活動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讓位于其他課程因而被人忽視。由此在中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以排球教學為代表的體育教資薄弱、體育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體育教學效率低下且不受重視等諸多問題。
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忙于各種作業(yè)而忽視排球等體育運動。且我國球類競技目前只作為娛樂而被大部分人接受,并未意識到排球教學的重要性。由此導致在我國各大高職院校中排球課程不受重視且參與排球課程的學生較少。
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是物質。排球運動的場地和設備是高職院校有效開展排球教學的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基本的身體活動。然而,其重要性似乎并沒有引起高職院校的注意。就目前而言,我國高職院校存在缺乏排球專用的教學場地、設備和設施的現(xiàn)象,甚至有的高職院校還沒有達到國家教育部所要求的最低線的水平,這樣的形式不容樂觀。
近年來,時代不斷進步,同時時代也向人們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聆聽時代的呼喚,時代呼喚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推進,很多高職院校一直處于不斷擴招的飽和狀態(tài)。但是體育老師的數(shù)量卻一直穩(wěn)步不前,在體育師資隊伍不足的狀態(tài)下,長此以往的教學,就使得老師對體育教學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不利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構建。更不利于的排球教師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發(fā)揮。除此之外,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中,教師只是將體育作為一種知識和技能以一種機械式的教育向學生輸送(即:填鴨式教育)但是忽略了體育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化能力,體育在情感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育人功能。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雖然標準化和系統(tǒng)化傳授知識和技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同時,這種固化的教育模式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缺陷,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和隨知識水平同步提高的認識水平,忽視了適應社會因素對人的健康的未來發(fā)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文化素養(yǎng),道德品質和奉獻精神等方面有各種各樣的缺陷,填鴨式的排球教學方式給高職院校排球文化的建設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體育教師作為校園體育文化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在高校體育尤其是排球教學改革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教資是否深厚,體育老師是否擁有較高的水平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排球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并取得較大成績。但是受近年高校擴招影響,高職院校教師崗位出現(xiàn)大量空缺,眾多高職院校迫于無奈下降低教師錄用門檻,使得學校教資力量參差不齊難以保證排球教學順利進行。
近幾年來,由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時代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素質教育、綜合教育教育、優(yōu)化教育。不斷擴招使得我國高等院校一直處于一種飽和狀態(tài)。以教材教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推動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根據(j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中的指導思想,我們得知要實現(xiàn)體育課程科學、高效的教學就要牢牢把握體育教學的三個原則。即;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根據(jù)《綱要》精神,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材體系,構建新時期適合高校學生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教材體系,而新的教學體系的構建又推動了教師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了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職院校有效的推進排球教學改革,同時加大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金投入,完善相應基礎設施加強師資力量。在體育師資隊伍不足的狀態(tài)下,長此以往的教學,就使得老師對體育教學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不利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構建。更不利于的排球教師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發(fā)揮。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文化素養(yǎng),道德品質和奉獻精神等方面有各種各樣的缺陷,這樣就給高職院校排球文化的建設帶來不利的影響。
按照國家要求,當代大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大學體育正式加入必修課程,國家通過頒布法律、文件等形式表現(xiàn)了國家對于高職院校排球教學改革的重視,有利于促進良好校園運動氛圍的營造;學校加大對排球等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鼓勵學生積極活躍地參加體育運動促進全方面發(fā)展,在全學校乃至全社會營造一種愛運動、促改革的氛圍。
加強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水平、能力的考察形成一種競爭意識促進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尋發(fā)展;在排球教學過程中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打破原有的老師占據(jù)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負責聽、記的僵化上課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其學習排球的興趣。
在我國眾多高職院校之中進行大規(guī)模的排球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而又十分艱巨的工程。進行高職院校排球教學改革不僅是學校的任務和責任,應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在學校內:學校的各級領導都應該對排球教學改革給與高度的重視,努力營造良好的排球教學氛圍;相關部門:應給予高職院校排球教學以相應的資金支持以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并頒布相應的法律和文件推進改革深入發(fā)展,作為給予青少年最大影響的父母應當不唯分數(shù)論,重視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親身行動促進學生參與排球等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