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藝
幾個老友閑聊,張三問李四:“兒子孝順嗎?”李四點點頭:“可以!”問:“你姑娘呢?”張三答:“姑娘是老人的小棉襖,比一般兒子溫暖哩!”兩個人轉(zhuǎn)頭又問趙五:“你兒子也不錯吧?”趙五沉默一會兒,搖搖頭,嘆口氣:“不行噢,軟忤逆!”
何為“軟忤逆”?人們可以想象出來。“軟忤逆”就是忤逆得不那么張揚,不那么直接,帶有“綿里藏針”“笑里藏刀”的味兒。外表上,與父母還客客氣氣,春節(jié)或老人做壽等大的場合,也能到場,送點兒小禮物,實質(zhì)上,內(nèi)心對老人沒一點感激關(guān)愛,相反多有埋怨責難以至無休止的索取、無窮盡的煩惱。
就說趙五吧,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兒子培養(yǎng)成人,大學畢業(yè)考上公務(wù)員,當上干部成了家,兒子偶爾回家真的風光無限,大眾面前總顯孝子風范。傷心的就是門一關(guān),兒子便嫌棄父母沒“本事”、不“進步”、對他少扶持。見老人有幾個余錢,馬上想方設(shè)法、軟硬兼施,兜底擼去,沒有一點兒憐憫感恩之情。和父母同住一個城市,幾個月沒一個電話,更不談“?;丶铱纯础?,即使老人打電話過去,也愛理不理地說不上兩句就給掛了。父母有什么病痛,有什么心思,他壓根兒渾然不知……
這“軟忤逆”,其實就是忤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那種公開的“硬忤逆”有過之而無不及。公開的忤逆,能及時被人發(fā)覺,得到批評和糾正。而軟忤逆呢?他多行不義,還洋洋自得,老人被傷害了,還不敢聲張,外人也不知情,致使“此痛綿綿無絕期”。張三禁不住批評趙五:“兒子軟忤逆,你大人也有責任。孩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百依百順,大了則難以成器。對孩子切不能放松品德教育,包括苦難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敬老教育、誠實教育,等等?!崩钏牟逶挒橼w五抱不平:“難說呢,有些孩子在家好好的,走上社會,進了單位,馬上就變壞了。”“這說明人的成長,社會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啊,所以,全社會都得重視精神文明教育!”在旁的老人聽了都來幫趙五“出點子”:“軟忤逆的痛點是怕丟面子,那你回家,先找兒子認認真真談次話,把窗紙捅破,如不行,就去找他單位領(lǐng)導和同事以至法院,撕去其偽裝,還原其真相,看他以后還敢不敢軟忤逆!”
趙五想了想,苦笑笑,搖搖頭:“不能啊,弄僵了怎么辦,孩子還要進步哩!”
呦呦呦,舍不得了吧,看來這“軟忤逆”,一時還真拿它沒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