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琪
潘大廚滿頭白發(fā),面容清癯,作為一位蘇幫菜大師,不僅不胖不油膩,還有些倜儻之氣。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在廚房里浸淫數(shù)十年,即使不大吃大喝,這兒聞聞那兒嘗嘗,也該胖了吧?但是,我回想見過的幾位蘇州大廚,竟然大都不是胖子。連蘇州的美食家,也有別于中國其他地方,從陸文夫先生開始,不僅沒有胖子,而且?guī)缀醵挤Q得上玉樹臨風。陸文夫筆下的朱自冶,天天研究吃喝,卻也是個瘦子。
和潘大廚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潘大廚說,蘇幫菜是吃不胖的。蘇幫菜是在國宴上唱主角的,多用河鮮,原料新鮮,做工考究,少用調料,講究本味。吃這樣的菜,怎么會胖呢?潘大廚說得輕描淡寫,我卻聽出了俾睨天下的意思。
潘大廚叫潘小敏,是做國宴的大廚。他有很多頭銜,“中國烹飪大師”“江蘇省旅游系統(tǒng)首席技師”,獲得過“亞洲國際廚皇終身成就獎”,還是江蘇省勞模、蘇州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17 歲初中畢業(yè)上山下鄉(xiāng),21 歲進昆山飯店工作,35 歲進胥城大廈,從領班、廚師長,做到行政總廚。1997 年,46 歲的潘小敏被選拔調往外交部,分配到中國駐法大使館工作。在那里,他常常需要準備上百人的宴會,甚至上千人的冷餐會,還會為國家領導人出訪期間準備一日三餐。調回北京之后,他又為申奧工作,做過一百多場國宴。
那一桌桌精美華麗的國宴,那盛大炫目的場景、精致的菜肴、令人驚嘆的美味,對潘小敏來說,是驕傲和榮耀,更是緊張和辛勞。每辦一場國宴,不僅是對大廚技藝的檢驗,還是對他的應變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承受力的考驗。有一次在希臘為出訪的國家領導人準備宴席,潘小敏需要日夜守在廚房里,以保證食材和廚具的安全,他連續(xù)在廚房里待了三天三夜,幾乎不敢睡著,直到暈倒在廚房里。還有一次,當時的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在古堡中宴請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潘小敏奉命去準備中餐,原本只要準備一份中餐,臨時改成準備20 多份中餐,潘小敏沉著應對,還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最讓潘小敏驕傲的,是在國宴上做他拿手的蘇幫菜。比如孔雀迎賓蝦,就是由蘇幫菜的清炒蝦仁演化而來。蘇州人以蝦仁待客,取其諧音“歡迎”,這是唯有蘇州人才能懂得的“?!?,而加上孔雀開屏的形象表示歡迎,就直觀多了。為什么國宴愛用蘇幫菜?潘大廚說:做工講究,原汁原味,容易消化吸收,健康養(yǎng)生。
潘小敏人如其名,敏而好學。他說,做廚師,就是要多做,肯吃苦,多嘗試,熟能生巧,還要多向人別人學習。初中畢業(yè)下放到昆山鄉(xiāng)下,從沒干過農(nóng)活的潘小敏,很快就干得像模像樣,21 歲進昆山飯店,不會做飯的潘小敏很快就上了手,靠的都是虛心學習,勤學苦練。
如今,潘小敏從北京回到蘇州,擔任書香酒店集團的行政總廚?;氐郊亦l(xiāng)之后的這十來年里,潘小敏收了不少徒弟,傳承技藝,同時發(fā)展蘇幫菜,挖掘蘇州歷史文化,開發(fā)出“吳王宴”等新菜系列。
吳王宴罷滿宮醉,那是2500 年前的國宴。蘇幫菜滿足的從來不只是口腹之欲,還有蘇式生活的滋味,以及歷史的想象。愛吃蘇幫菜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