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中,作文始終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教師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小學作文教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注意指導方式和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作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對作文的評改,指出學生作文的問題和佳處,保證學生作文的長足進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放棄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策略,在不斷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展鼓勵式教學,激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發(fā)散思維,真正掌握寫作技巧。教師不但要讓學到活的知識,還要將這些收獲到的知識運用到作文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樂于求知,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收獲新的樂趣。中教師可以運用輔助教學手段達到調動學生習作興趣的目的。
例如,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學生走進作文課堂,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效果,高強的交互性能夠快速讓學生進入作文正題,通過多媒體課件正確解讀作文題目。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中,學生可以切身感受到自然的聲音、豐富的景觀,迷人的音響世界。學生真正調動所有感官去完成作文,等真正開始書寫作文。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師選擇多媒體課件,課件的作用要兼顧說寫結合,以幫助作文授課的順利展開。
教師關注學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講解如何寫作,并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不能局限于教師講,學生聽,只有教師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學生才能更好地收獲知識,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到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教學才能有的放矢。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學習有不同的要求,教師要習慣抓住學生各個年齡段的知識接受程度,以不同的標準應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就像有低年級的學生會感到,寫作十分痛苦,每一次寫作都是一次不小的折磨。而有些高年級的學生在掌握了寫作的方法后,覺得寫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是一個可以享受的,可以表達自我的過程。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調整自己,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安排教學。
筆者善于運用習作檢測、小練筆、口頭作文等授課環(huán)節(jié),這樣能夠較為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作文水平。并在這個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教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完成教學。在五年級的寫作教學中,筆者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與習作教學相結合,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學。需要注意,任何形式的教學都需要建立在學生的作文能力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作文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閱讀是創(chuàng)作靈感的重要來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推薦優(yōu)質的課外閱讀書籍。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閱讀意識,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里,不斷充實完善自身,積累文化知識,吮吸文化養(yǎng)料。教師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中增強體悟生活的能力,加強自身的感知能力。以此為基礎,學生獲得了一定的閱讀積累,作文教學也能簡單起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隨著閱讀量的提升不斷增強。
例如,教師除帶領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內閱讀外,也可以將豐富的課外資料引入課堂,鼓勵學生通過信息網絡,尋找寫作資料,并有效整理。教師在課堂上,開辟課外資料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負責篩選學生整理出的資料,整合有價值的資料,再集體反饋給學生,以加強學生對寫作技巧和經典文章段落的積累,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強有力地實現增強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教師的任務不僅是給學生提供素材,更要教會學生寫作的方法,首先幫助學生審題,然后引導學生在眾多素材中選擇合適的,最后實現素材的運用,完成作文。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完成作文后,教師不必急著批改作文,可以引導學生批改自己的作文,或同學之間相互批改。這并不是放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對作文做出評判,教師要教給學生作文評判的方法。在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后,教師緊接著提醒學生,認真反思,看自己的作文與標準評判原則間還有怎樣的距離,自身的作文有什么優(yōu)勢,有哪些不足,應該怎樣強化優(yōu)勢,彌補不足,最終實現作文能力的提升。
結語: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閱讀,然后輔助以寫作的方法,形成素材資源的合理利用。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評改自己的作文,對自己的作品形成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