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龍陽才子”易順鼎的蜀中壯游

2019-01-10 06:53
看歷史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蜀中成都詩人

陳子昂讀書臺

公元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正月,有“龍陽才子”之稱的詩人易順鼎由水路經(jīng)巴東、巫山、云陽入蜀,開始了將近一年的蜀中壯游,并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28歲生日。

一年前,易順鼎第四次會試落第,心境非常抑郁。好在家里新近添了一樁喜事:父親易佩紳由貴州按察使調(diào)任四川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財政,職位從正三品提升為從二品。就近侍親,人子之孝。加之下一次會試尚有一年,易順鼎便由吳越溯江而往四川,憑吊司馬相如、揚雄、李白、杜甫、陸游、范成大等前賢已題詠過的蜀中勝跡,同時也拜訪在四川的師友。

詩人例到,最后風雅

這一次蜀中壯游,詩人大約是做了很周密的規(guī)劃,所以一路走來,不僅盡得蜀中自然風景之精華,也一償自己多年前對一些人文勝跡紙上神游之后必欲親履實地的心愿。就中,也還有一些仿前賢而隨處題詠、一較高下的心思。以詩人正當青壯的汩汩詩才,他料定自己這一次壯游題詠必定在“朋友圈”中引發(fā)和鳴。清晚民近,白話文興,易順鼎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再也沒有如此深入和大體量的古典詩詞題詠了,因此,稱詩人這一次蜀中壯游為古典詩詞題詠最后的風雅,當不為過。

易順鼎的蜀中壯游,由云陽入萬縣始,這和歷史上大多數(shù)詩人入蜀所走的水路是一致的。但入蜀后,詩人的線路顯然有“個性定制”上的微妙變化。按易順鼎《琴志樓詩集》中所列入蜀詩篇目,可大體看到他題詠的足跡:入蜀后過高梁山、黃泥碥、九盤山,然后渡嘉陵江,抵順慶(今南充);其后渡涪江,取道射洪,訪子昂故里讀書臺;再后,到成都,短暫訪友,由水路到嘉定(今樂山),游樂峨;最后返回成都稍作休息后,訪青城山、玉壘山和揚雄故里。

這次蜀中壯游的題詠,總約近百首,詩人隨后按入蜀先后時間和主要履跡編次為《蜀船詩錄》《巴山詩錄》《錦里詩錄》《峨眉詩錄》《青城詩錄》,共5卷5冊,于光緒丁亥年(1887)木刻印行,由文廷式題簽。其中,《錦里詩錄》《峨眉詩錄》和《青城詩錄》當是這次蜀中壯游題詠的精華所在。

易順鼎《琴志樓詩集》書影

從題詠數(shù)量來看,易順鼎的蜀中壯游詩實在可以稱得上不讓前賢,而從質(zhì)量上來講,易順鼎之詩作,雖沒有留下更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但其中仍然不乏佳構(gòu),如《自青城歸,過笮橋登玉壘關(guān),觀岷山、大江作歌》,寫景汪洋恣肆,抒情淋漓盡致,有力追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氣概。更為難得的是,易順鼎此番蜀中壯游的詩,是觀察晚清四川社會風貌極有價值的文學史料,對彌補方志記載之不足,有很重要的價值。

遺憾的是,易順鼎的山水題詠詩連同他的其他詩作,自“五四”以后基本被埋沒,除少數(shù)研究者外,并沒有受到文學史家和詩歌理論者足夠的重視。珠玉塵埋,發(fā)光待時。

在晚清詩壇,一時“樊易”(樊增祥和易順鼎合稱“樊易”)曾經(jīng)是一個很有標識性的詩人組合。但無論是樊增祥,還是易順鼎,他們身后之名,都實在難以和清初那些斐然成就的詩人相比肩,更難得和唐宋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相提并論,我們也只能嘆息詩人生錯了時代。

除了游覽蜀中名勝古跡、前賢故里外,易順鼎也得空拜訪在四川的師友,如王闓運、于式枚、江瀚、宋育仁等。宋是王闓運的弟子,“新學”巨子,早年他們在京城就已經(jīng)結(jié)識,甚為投契,此番蜀中再遇,自是親切萬分,因此,宋育仁也曾騰出精力和時間,陪他游覽樂峨風光。

君子之處,動靜皆宜。壯游結(jié)束之后,易順鼎在師友們的支持下,在成都主持發(fā)起了詩鐘社,“往往酒闌燭盡,夜半不休”,預席者皆一時名家,如顧印愚、范玉斌等,連王固運這樣的大儒也偶來助興,足見詩人組社的號召力。

首站南充:感懷三國故事

從巴渝入川后,易順鼎沒有直上成都,而是渡嘉陵江而游歷南充,是為這里濃郁的三國遺跡和三國故事感召。

按學者陳松青著《易順鼎系年詩傳》所記,易順鼎在南充“游金泉山,訪謝自然升天遺跡,還,飲甘露寺,感懷紀信、譙周、陳壽故事……”。

“衣上猶余京洛塵,杯中且盡嘉陵酒?!痹谀铣洌娙耸艿节w寶珊、李鐵船等友人的接待,詩興高漲,在南充寫詩近十首。有一首《順慶府》用陸放翁“半天高柳”果州詩意,表達自己踵跡前賢的敬仰之情:“依舊放翁題句處,半天高柳小青樓?!?/p>

金泉山在今南充順慶區(qū)西郊,現(xiàn)為西山風景區(qū)的一部分,亦稱果山。傳李淳風埋釵,遭袁天罡指地化泉,乃得金泉山之名。這里也是陳壽以“西河為硯,河堤為卷”嘔心瀝血著作《三國志》的地方,易順鼎在這里感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也訪問了民女謝自然白日升天傳說留下的遺跡:謝自然塑像及詔書碑刻。

在易順鼎的《南充詠古三首》中,詩人感嘆紀信:“斯人竟無徵,佚史應有間。忠名自難沒,萬古傳愚賤?!贝蠹s是詩人沒有找到紀信實有其人的任何遺跡,乃有此嘆,由此也可證明詩人并未順道訪問紀信的故鄉(xiāng)西充。在今西充縣紫巖鄉(xiāng)紀公廟村,尚存兩處大型歷史名勝遺跡,一是明朝嘉靖年間修建的九坪寨山寨堡,二是清朝乾隆8年修建的紀信將軍廟。在《譙周》一詩里,詩人感嘆:“堂堂東漢代,節(jié)義爭相高。變局始三國,推波成六朝?!睂ψS周一生事功有全面的評論。在《陳壽》一首里,詩人感嘆:“應變非所長,知侯莫如壽。從來王佐才,詎以陰謀售……世多無識人,良史翻蒙詬?!苯詾樵伖耪撊说募炎鳌?上铣涞姆街静⑽磳@位詩人的詠古詩給予足夠的重視。

對謝自然白日升天的傳說,詩人是什么態(tài)度呢?在《南充趙寶珊孝廉招同鄰水李鐵船比部游金泉山訪謝自然升天遺跡還飲甘露寺作》一詩中,詩人在感嘆“果州山水真奇絕,曾產(chǎn)仙靈復賢哲”之后,轉(zhuǎn)向?qū)ε笥掩w李二人的友情抒寫,最后收筆時托出衷懷:“男兒只合填溝壑,愧汝升天謝自然?!庇纱丝梢娫娙嗽谇鄩涯陼r的追求。

第二站:訪陳子昂讀書臺

離開南充后,詩人渡涪江,取道射洪,訪陳子昂讀書臺,追念名將郭元振任通泉尉的歷史往事。

對陳子昂,詩人除了敬仰,還遠追知音,大抵是因為都有少年任俠的氣性。在《古琴歌懷唐拾遺陳伯玉》一詩中,詩人從陳子昂少年時摔琴的故事寫起,以陳子昂的《感遇》詩收束,除了追認這個千古知己之外,也對自己何日能否“摔琴成名”深有寄托:“君不見陳拾遺,碎琴都市人方知。布衣豈料開風雅,寂寞孤吟感遇詩。”

唐代名將郭元振本是河北邯鄲人,仕途卻起步于射洪。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年僅18歲的郭元振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通泉縣(今射洪)縣尉。郭元振在通泉縣尉任上大約呆了近20年,久沉官僚體系的最底層,大有抱負卻又志不得展,于是破罐破摔,鑄造私錢、掠賣人口,做了不少壞事,老百姓自然對他也沒什么好口碑。此事傳到武則天耳中,郭元振被召入京城,準備治他的罪。誰知一番交談后,武則天發(fā)現(xiàn)郭元振才華橫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呈上《寶劍篇》,武則天大加贊賞,一個操守和政績都不怎么好的低級官員從此走上了一帆風順的仕途,終至一代名將、帝國宰相。

易順鼎《古劍歌懷唐代公郭元振》中的“古劍歌”,當指郭元振的《寶劍篇》而言。“寧甘棄置風塵中,自有光芒牛斗下”,這不僅是郭元振寫作《寶劍篇》時的真實心理,也是青年詩人不俗心期的自然流露?!熬灰姽?,高歌寶劍生悲風。當時寥落通泉尉,豈計存唐蓋代功?!?/p>

易順鼎寫陳子昂和郭元振兩詩,可作憑古懷人的姊妹篇看。古琴與古劍,分別代表著身懷濟世安邦之才的陳子昂和郭元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起始都很寥落,而后終至名聲卓著。巧的是,郭元振任通泉縣尉的歷史節(jié)點,恰與陳子昂在射洪少年任俠的歷史節(jié)點有數(shù)年重合。不知道他們在那數(shù)年里是否彼此知名,而多年后,他們在先后走上帝國政壇時,是否都能想到這個共同的寂寞寥落的低谷期和人生初始之地?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易順鼎的心期,他借陳郭二位歷史名人而抒自我胸懷的深意便不難看出了。

第三站:暢游錦里

成都是易順鼎蜀中壯游的中心,在這里他兩度休整,兩度出游,同時,也拜訪在成都的師友,組織詩鐘社,張弛動靜之間,對錦里風韻感受甚深。

按照其《琴志樓詩集》卷六所收《錦里詩錄》,易順鼎在成都寫詩約18首,起訖時間為1885年二月至三月。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錦里春色初放,繡陌華屋,游人春服,府吏休沐,詩人望之,宛然京雒。在《二月望日成都郭外游覽作》一詩中,詩人對成都的“初體驗”和“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他盛贊成都的輿地歷史、文教傳統(tǒng)和市井風習。盡管是第一次到成都,詩人還是藉由歷史文獻記錄,看到了成都的可喜變化?!拔粢娡壠D,今成置郵速”“皇風始遐扇,英賢方樂育”“文學起王褒,博士徵張叔?!闭撌鋈?,鋪陳細膩,宛如一張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完全可以用來觀察清晚期成都的市井風情。

然而,詩人對成都“土風信豪奢”也有深深的隱憂,所以,在全詩即將收尾時,提出了自己的勸諭和警戒:“既富教宜圖,全盛衰所伏。好逸貴知勞,救奢當反樸。”意思是說,經(jīng)濟發(fā)達、物產(chǎn)富饒的成都,應該抓好教育,要知道全盛的時候,或許正隱藏著衰敗的可能。耽于安逸享受的時候,也要知道勞動創(chuàng)造的可貴,而拯救奢侈的風習,恰恰需要人們返璞歸真,堅守樸素生活的底色。這些勸諭和警戒,深中成都市井崇尚安樂享受的傳統(tǒng)風習,可謂一針見血。在詩人所處的時代,而有如此超前的眼光和進步思想,是非常難得的。遺憾的是,研究歷代詩人詠成都作品的學者,并未對易順鼎此詩中隱含的進步思想和用世哲理引起過多關(guān)注和重視。

在成都期間,易順鼎還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拜訪了主持尊經(jīng)書院的大儒王闓運、書畫家顧復初,并有詩詞酬答。在《清明日侍家大人赴王學長講舍宴集同宋都講吳優(yōu)貢舍弟豫》中,他描述王囤運講舍位于“高侯禮殿北,嚴君卜肆東”,由此可大體推測當年王囤運成都講舍的方位。他在詩中贊揚王固運對蜀中文教勃興的貢獻:“安楚雖殷念,化蜀且圖功?!卑搓愃汕嗨迹醉樁托值堋白駨母改傅囊庠?,沒有拜王闓運為師?!钡醉樁π值軈s和王闓運在尊經(jīng)書院的門生宋育仁、廖平、張祥齡等相往還。王囤運對易順鼎也是青眼高歌,早年即有“仙童”之目,對易順鼎的詩詞文賦殷勤點撥,在《湘綺樓日記》里,王囤運也多次記錄和易順鼎詩文往還的過程,對易順鼎全然沒有老輩睥睨之勢,更多是以平輩心態(tài)論學衡文。因此,兩人無論從年齡還是地位影響上來說雖是兩輩人,但論及平生交游,彼此都是不能忽略的“平輩知交”。

詩人、書畫家顧復初時寓居成都,易順鼎執(zhí)晚輩禮前往拜會。在《答贈顧丈道穆》一詩里,易順鼎贊譽老人“吳中高士諸侯客”“江左清門侍講家”,并對老人“五湖煙水,范蠡歸舟”、大隱于市的生活歆羨不已?!袄衔唐呤嗡?,仰天大笑行歸休?!薄扒锶f歲只閑事,已覺身名皆贅疣?!痹娙送迫思凹海笆篱g真有閉關(guān)人,才信嵇康懶成癖?!辈恢雷约河袥]有這樣的安逸老境。

位于南充西山景區(qū)的謝自然塑像

《錦里詩錄》中有一組詠牡丹的詩頗值得關(guān)注,這組詩幾乎占了《錦里詩錄》的一半篇幅,足見詩人對天彭牡丹的喜愛程度,由此大體可以推斷盛春時節(jié),詩人在成都或有一次彭州之行。在詩人不多的風物詩中,這組詩典雅富麗,濃艷高華,即使放在歷朝詠牡丹名詩中當亦毫不遜色。舉凡“春從此外看無色”“一春無敵始稱王”“剪來十萬云霞片,收盡三千世界香”“地脈幾時通洛土,天彭一朵壓河陽”“西蜀山川墮林粉,北朝家世郁金香”等句,真可反復玩味,更可以作為天彭牡丹與京洛牡丹分庭抗禮、一較高下之代言。

詩人似乎還去了武侯祠,從他寫給武侯祠的這幅楹聯(lián),可看出詩人對諸葛武侯的崇敬以及一生事功的高度總結(jié):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春秋五丈原。在武侯祠的眾多名人聯(lián)句中,易順鼎此聯(lián)的水平及地位,比及其他名家也不遑多讓,從中也展示了詩人在楹聯(lián)創(chuàng)作方面的深湛功力。

第四站:樂峨之游

四月,易順鼎離開成都,從水路南下,開始計劃中的樂峨之游。

先是泛舟青衣江,游凌云烏尤二寺,然后登峨眉山,冒雨游伏虎寺、萬年寺,從金頂望大雪山,觀峨眉云海,再游龍門洞。在嘉州,送別于式枚、江瀚和弟弟,然后再訪東坡求學與初戀的地方——青神中巖寺,最后宿眉州。

這段旅程共得詩十四首,最后收錄為《峨眉詩錄》。不過讓人意外的是,詩人在眉州而似乎未專題三蘇祠,《峨眉詩錄》最后一首《宿眉州憶弟》,則有“與君曾踏蘇祠苔”之句,可見詩人曾有三蘇祠之游。“四海飄零好弟兄,使人念此衷腸痛”一句,則有蘇軾懷子由的深情,這大約也是詩人虛寫憶弟而實寫坡翁的巧妙構(gòu)思,懷蘇之極,隱藏詩中而不明示:“手瀹寒泉酹坡穎,江山不見公歸來?!?/p>

在《嘉定泛青衣江游凌云烏尤二寺作》中,易順鼎覺得烏尤山頗像焦山。“三江蕩我前,石壁如動搖。目送西川流,手攀南斗杓”,這樣的壯麗景觀,是可以開拓詩人的心胸的,所以,他自然也能在這里得到慧悟:“悠然一團蒲,坐與天地超。”這樣的詩境,對于28歲的詩人來說,確乎可以稱得上高邁尋常。

但是詩人既然游凌云烏尤二寺,卻為何對大佛未著片字?這是樂峨之游的一個不可解處。大約是峨眉山的吸引力太強,所以詩人無心在凌云烏尤二寺過久逗留。

接下來的峨眉諸詩,于萬千氣象中充滿無盡的禪意,“眉間星月大,足底山河細”一句,真道得所有登峨眉絕頂者之心臆,特別是《云海歌》與《峨眉山中懷壬父王丈》,真可謂句句如偈:“忽看非海亦非云,元氣淋漓泣真宰”“是云是佛吾不知,但覺虛空皆粉碎”“黃鵠一高懸,始覺人間卑?!?/p>

然就整體氣象而言,《峨眉詩錄》中,唯以《題峨眉金頂寺閣用韓昌黎題衡岳寺門樓韻》一首最為高古博大,領(lǐng)冠全錄。詩人用韓愈韻,正有和前賢一較高下的氣量。茲不妨引全詩如下,以供讀者評判:“平生壯游邁謝公,欲從域外窺寰中。東游泰山仰天笑,七十二代非豪雄。倥侗著履僅皇帝,禹跡亦到流沙窮。周家六葉差不弱,瑤池八駿如追風。何人鑿海收四洲,蓬萊轉(zhuǎn)與昆侖通。朅來峨眉望西極,云氣挾我身形空。雪山嵯峨落窗外,界天一白難消融。逕乘飛龍越夏甸,直叱神虎開秋宮。不周山連日入處,黑水染作桃花紅。茲山登臨信奇絕,靈氣默感交余衷。海內(nèi)八山三在夷,恨未祭秩儕桓躬。嚴遵主治陸通隱,自問身世將毋同。誰甘蹉跎萬古志,草木共腐哀韓終。蘚壁題詩且未暇,愿埋玉檢觀成功。方今人主在震旦,金天殺氣消朣朦。一人中立四天下,會看西岳還稱東?!?/p>

此詩之氣象,即見一斑。我之抄錄全詩在此,實在是因為不愿金玉埋塵太久。近代以來詩壇之評價,對易順鼎或不大涉及,或評價不公,大約評者都沒有怎么讀其作品的緣故。

青城山常道觀三清大殿

第五站:游青城山

在成都停留數(shù)月后,1885年九月,易順鼎開始了蜀中壯游的最后一站,西游青城山。

西游的路線是從成都到灌縣,經(jīng)新場入中興場,然后山行至常道觀。夜宿常道觀時,恰逢詩人28歲生日,想起范成大生辰日宿丈人峰,自己的生辰日也住在青城道觀,造化安排,讓自己得以追踵前賢?!拔遗c石湖同一笑,青城峰上過生辰(《范石湖以生辰宿丈人峰余宿常道觀亦生辰也因記以詩》)”。其后,登玉壘關(guān)、觀岷江。結(jié)束青城山之游回成都前,順道去了揚雄故里,最后回到成都,詩人的蜀中壯游自此結(jié)束。

西游青城山,寫詩24首,收入《青城詩錄》。南充樂峨之游有兄弟朋友陪同,此番青城之游,詩人大約是孤身一人,但并不寂寞?!叭f牛不挽山林興,一鶴飄然天地秋?!睍r令已是秋天,西行所見,正是成都一派迷人的秋景。詩人不禁感嘆“蜀國山如圖畫好,秋空云似客裝輕(《發(fā)成都西門作》)。”

面對大好河山,詩人之思排闥而出,于是繼續(xù)選用歌行體以盡其意?!蹲郧喑菤w過笮橋登玉壘關(guān)觀岷山大江作歌》在氣象上頗類《題峨眉金頂寺閣用韓昌黎題衡岳寺門樓韻》,但使事用意都頗見雷同。如“蓬萊煙開桑樹綠,海水日出桃花紅”一句,似從“不周山連日入處,黑水染作桃花紅”一句化出。倒是詩人借浩浩岷江奔流的氣勢而生發(fā)的感嘆十分真切:“江流入海何忽忽,壯年一去如飄蓬。人生流落豈天意,竟欲散發(fā)馮夷宮……胡為撫膺坐浩嘆,憑欄萬里生悲風。”詩人的悲苦歌哭的氣質(zhì)到這里已有流露,這種氣質(zhì)成為他中年以后尤其是民國后詩作的常態(tài)。

但相較于其黃鐘大呂一般的歌行體,《青城詩錄》中的短篇律絕更顯清新,尤其是觀察成都西向鄉(xiāng)土風情的詩句,親切自然,正是晚清成都風情畫卷的一種?!叭思野?,以竹為四壁?!保ā豆嗫h道中》)這樣的白描,正是當時民間的實景?!靶∫刎S年后,清渠茂竹中。”(《郫縣》)真道得成都平原小康生活的實況,而“士風應未改,佳釀問郫筒?!保ā钝h》)則知清末郫筒酒尚留聲名;“人間爭看龍行雨,是我諸天晏坐時”,寫自己秋雨中游覽青城的那種小情調(diào)(《雨中坐山閣戲為絕句》):“十里白云如墮海,半天紅葉欲燒樓?!敝弊匪卧娭砣ぃ质乔喑乔锞暗纳鷦訉懻?。僅此一句,即見功力。

蜀中壯游至此結(jié)束。從年初正月出行入蜀,到年底九月結(jié)束,接近一年的時間里,蜀中主要勝跡幾乎走遍,而留在“朋友圈”的近百首詩作似乎也并未引起較大的和鳴。兩年后,詩人將入蜀后的詩編次為五卷,木刻印行,酬贈詩友。

寂寞身后名

易順鼎平生作詩近萬首,僅從數(shù)量來看,無疑是晚清以來第一。其蜀中壯游詩雖只有近百首,但在其青壯年的壯游諸作中,是頗見才力的。詩人對自己青年以后的壯游詩十分自詡,表示“平生壯游邁謝公”(《題峨眉金頂寺閣用韓昌黎題衡岳寺門樓韻》),“壯游頗類太史公”(《自青城歸過笮橋登玉壘關(guān)觀岷山大江作歌》),一是超過謝靈運,二是接近司馬遷,這樣的自詡,的確自視甚高。

然而,百余年來,且不論易順鼎這些蜀中壯游詩絕少被人提起,便連易順鼎本人之名號,也鮮有人提及。原因何在?錢鍾書先生在《容安館札記》中引樊增祥《書廣州詩后》中的記錄道明了緣由:“國變后,君(指易順鼎)益任誕不羈……而世上之論石甫(易順鼎號)者,亦忘其天之獨絕,但摘其頹唐膽大之作,以供笑樂……”按易順鼎晚年詩作,確乎頹唐膽大,加之行為失檢,所以詩名“因是而減”。個人性格和行為的因素,影響了詩作的傳播。正像易順鼎的好友黃溶一樣,因抗戰(zhàn)后為日本人提供情報而被處死,其詩名遂被遮蔽。因人廢言,大抵如是。

錢鍾書先生對易順鼎之詩評價亦不甚高,認為其“詩作貌似偉麗而肌理不細致,好言情而浮囂無韻味,鶩寫景而涂澤不真切??偠灾唬阂赞o藻之富巧,掩飾意境之平凡”。(《容安館札記第一百五十五則)雖為一見,但到底苛刻。

倒是張之洞的評價頗為中肯:作者才思學力,無不沛然有余。緊要決議,惟在“割愛”二字。若肯割愛,二十年后海內(nèi)言詩者,不復道著他人矣……

易順鼎于1920年去世。根據(jù)爽良《野棠軒文集》卷二《易實甫傳》云:“辛酉得微疾,或以為風。余往祝之,于椅中徜徉,不似有疾者。問何苦,君曰:‘非病也,才盡耳!無才,不如死。余聞之瞿然。九月,竟歿。”可知詩人去世時是在當年9月。

易順鼎去世的時間節(jié)點,恰逢白話文運動轟然開啟。幾乎沒有任何過渡,易順鼎這些晚清重要的詩人及其作品,便連同他們的時代被一齊拋棄。將近百年之際,重翻易順鼎《琴志樓詩集》,其“縱橫萬里”的才氣撲面而來。而翻讀他蜀中壯游的近百首詩作,一條充滿詩情畫意、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織融合的蜀中文旅熱線便從詩中羽化而出。更為難得的是,透過易順鼎的詩,我們仿佛看到了晚清時節(jié)生動細膩的蜀中風景和一眾人物,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易順鼎的蜀中壯游詩歌,無意之中彌補了文獻方志記錄之不足。

這是古體詩題詠傳統(tǒng)“最后的風雅”,也是“自古詩人例到蜀”傳統(tǒng)“最后的風雅”。易順鼎而后,這樣體量和質(zhì)量的蜀中壯游詩,便再也沒有出現(xiàn)了。

猜你喜歡
蜀中成都詩人
蜀中南朝造像發(fā)現(xiàn)記
揚雄蜀中遺跡考釋
張豐華辨治蜀中小兒過敏性咳嗽經(jīng)驗
蜀中九日
穿過成都去看你
曬娃還要看詩人
詩人貓
成都
詩人與花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