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麒麟
【摘要】 目的 探討益氣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對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高凝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 49例老年股骨干中段閉合性骨折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25例)和B組(24例)。A組采用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 B組采用利伐沙班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 D-二聚體(D-D)、血小板計數(shù)(PLC)、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水平;術后7 d下肢血栓發(fā)生情況;術前1 d、術后7 d患肢周徑改變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7 d的D-D、PLC水平均明顯低于術前1 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7 d的PT、APTT均長于術前1 d, FIB水平低于術前1 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均無下肢血栓形成;術前1 d,?A組患肢周徑為(65.31±12.29)cm, B組患肢周徑為(64.37±11.38)cm;術后7 d, A組患肢周徑為(59.28±11.34)cm, B組患肢周徑為(61.83±12.16)cm。兩組術后7 d患肢周徑較術前1 d均有下降, 且A組較B組下降更為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種藥物對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高凝狀態(tài)均有較好療效, 但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效果更佳。
【關鍵詞】 益氣活血化瘀法;老年股骨干骨折;高凝;利伐沙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89
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導致其在骨折后容易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高凝狀態(tài)如不能及時預防容易導致機體血栓形成而引起肺栓塞等嚴重情況, 甚至死亡[1]。尋找一種安全、高效的預防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藥物至關重要。中醫(yī)中的益氣活血化瘀法具有通暢氣血、消腫的功能;西醫(yī)目前在臨床上對于抗凝藥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用藥, 但有研究顯示利伐沙班具有抗凝作用。本研究使用益氣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對本院49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進行術后高凝狀態(tài)預防治療,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9例老年股骨干中段閉合性骨折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組(25例)和B組(24例)。A組男18例, 女7例,?平均年齡(65.5±4.86)歲;B組男16例, 女8例, 平均年齡(66.7±4.9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及家屬均簽署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書。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55~75歲, 性別不限;②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后, 確診為股骨干骨折且為股骨干中段閉合性骨折且無血栓栓塞情況;③符合AO分型中的A1、A2、A3、B1以及B2型。排除標準:①嚴重臟器疾病、惡性腫瘤;②精神障礙或溝通障礙;③血栓栓塞病史;④AO分型中的B3、C1、C2和C3型。
1. 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股骨干骨折髓內(nèi)釘固定術”且術后均預防性給予抗生素。A組采用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 于術后1 d開始口服具有益氣活血化瘀功能的通脈湯(自擬), 1劑/d, 分2次于早、晚餐后溫服。B組采用利伐沙班治療, 于術后1 d口服利伐沙班片(商品名:拜瑞妥,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注冊證號:H20100464, 10 mg/片), 1次/d, 1片/次。兩組治療周期均為7 d。
1. 4 觀察指標 采集兩組患者術前1 d(治療前)和術后7 d(治療后)的外周靜脈血, 檢測 D-D、PLC、PT、APTT、FIB水平, 并進行比較。利用下肢血管彩超檢查監(jiān)測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7 d下肢血栓發(fā)生情況。測量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患肢周徑變化情況, 并比較。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 D-D、PLC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 D-D、PLC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7 d的D-D、PLC水平均明顯低于術前1 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 PT、APTT、FIB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 PT、APTT、FIB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7 d的PT、APTT均長于術前1 d, FIB水平低于術前1 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術后7 d下肢血栓發(fā)生情況比較 術后7 d兩組均無下肢血栓形成。
2. 4 兩組患者術前1 d、術后7 d患肢周徑變化情況比較 術前1 d, A組患肢周徑為(65.31±12.29)cm, B組患肢周徑為(64.37±11.38)cm;術后7 d, A組患肢周徑為(59.28±11.34)cm, B組患肢周徑為(61.83±12.16)cm。兩組術前1 d患肢周徑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7 d患肢周徑較術前1 d均有下降, 且A組較B組下降更為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股骨干骨折多發(fā)于高齡人群, 導致血液高凝傾向。高凝狀態(tài)是動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礎和潛在危險因素, 如果不能及時預防容易導致機體血栓形成繼而引起肺栓塞、腦梗死等嚴重情況, 甚至死亡[2]。目前針對骨折術后血液高凝傾向的預防措施包括藥物干預(阿司匹林、華法林、低分子肝素鈉等)和機械方式干預(彈力襪、足底泵等)。但這兩種干預方式的有效率約為65%, 仍有很多老年患者面臨血栓形成的危險[3]。
目前, 中醫(yī)治療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多種疾病, 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價格低廉等特點。肖剛[4]的研究顯示通脈湯能夠有效預防下肢骨折術后高凝血水平, 降低下肢血栓形成。本研究選擇的益氣活血化瘀法主要是口服通脈湯, 其主要以田七、黃芪、丹參、三棱、穿山甲、丹皮等多種中藥材發(fā)揮活血、補血、益氣、止血等作用, 加強抗凝、氣血通暢、消腫止痛的功效。而西醫(yī)方面, 目前臨床應用的抗凝藥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 盧紹燊等[5]研究結果顯示利伐沙班具有預防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前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效果。故本研究選擇利伐沙班作為探討西藥抗凝效果的代表。D-D、PLC以及凝血四項中的PT、APTT、FIB均是臨床上評價凝血狀態(tài)的常用指標, D-D、PLC、FIB升高以及PT、APTT降低表示血液有高凝傾向, 而D-D、PLC、FIB降低以及PT、APTT升高則表示抑制血液高凝狀態(tài)[6-8]。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術后7 d的D-D、PLC水平明顯低于術前1 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7 d的PT、APTT均長于術前1 d, FIB水平低于術前1 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均無下肢血栓形成;兩組術后7 d患肢周徑較術前均有下降, 且A組較B組下降更為明顯,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贾軓侥軌蛱崾舅幬锏幕钛[功能, 當患肢周徑下降則表明術后患肢腫脹情況的改善。
綜上所述, 益氣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均能夠抑制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高凝狀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 預防下肢血栓的發(fā)生, 但是益氣活血化瘀法相比于利伐沙班, 其治療成本低、消除患肢腫脹的效果更佳,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軍勝, 余祖年. 通脈湯干預成人骨折術后血液高凝狀態(tài)臨床研究.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6, 32(1):2-3.
[2] 禹鵬飛. 補陽還五湯對股骨干骨折內(nèi)固定術后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影響.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18, 30(8):148-150.
[3] 黃樹勇, 余海波. 創(chuàng)傷骨折后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其干預的研究進展.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0, 12(10):52-55.
[4] 肖剛.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血栓前狀態(tài)的影響. 海峽藥學, 2015, 27(7):131-132.
[5] 盧紹燊, 丁玲, 余海波, 等. 利伐沙班預防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前血液高凝狀態(tài)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 廣東醫(yī)學, 2015, 36(9):1426-1429.
[6] 盧申童, 吳征杰. 益氣通脈湯干預成人股骨干骨折術后血液高凝狀態(tài)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7, 12(5):105-107.
[7] 李燦輝, 吳征杰. 益氣活血化瘀法干預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高凝狀態(tài)臨床研究.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 36(3):25-28.
[8] 郎晏權. 通脈湯防治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55例.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5(15):30-31.
[收稿日期: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