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qū)望湖路小學 伊建軍
草長鶯飛,拂堤楊柳。望湖路小學全體教師在劉文校長的帶領下,沉醉在教育改革的春煙里,行走在“向未來”生本教育的大路上,繼續(xù)探索“融教育”理念下,且問且學的“問學課堂”??傂K哪杲M全體班主任教師,積極參與到教育改革的第一線,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研磨教材,探索“問學課堂”的教學新方法。
四年一班班主任尹洪雨老師,上了數(shù)學好玩中《密鋪》一課。這節(jié)課上,尹老師不僅采用了且問且學的問學課堂模式,還把“中芬教育”中數(shù)學與實踐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融貫東西方教育理念及方法。采用情景教學法,用眼睛看了就了解了;直觀演示法,動手做了就理解了;活動探究法,反復驗證就領悟了。這些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整個課堂都按照“猜想———驗證———結論———欣賞”的自主探究的主線層層深入開展教學活動,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質疑問難、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密鋪的含義,并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方式解決了圖形密鋪的特點等問題。尹老師既重視了教學知識的建構,又重視了“問學課堂”結構的建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從問題猜想、活動驗證、結論欣賞的意義建構了學習過程,注意為學生提供嘗試活動、展示自我的舞臺,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同時,學生還體會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能夠運用于生活;感受到了數(shù)學帶給人們的美感,認識了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融”貫東西,整個課堂融入了“自然、自信、自由、自主”的芬蘭教育特色,為“問學課堂”融入了世界的元素。
四年二班班主任劉紅老師,上的是數(shù)學好玩中《優(yōu)化》一課。劉老師通過“沏茶”和“烙餅”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通過操作學具、模擬過程,參與了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在問題中探索、在活動中感知、在交流中升華。學生在且問且學的“問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初步體會了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經歷從優(yōu)化的角度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劉老師注意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促進探究向更深層次推進。如在“怎樣烙3張餅用時最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劉老師能及時抓住課題生成的亮點,因勢利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大膽猜測、努力探索,進一步提出問題,小組合作研究,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感悟合理、快捷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會了探究的樂趣,感受了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形成了應用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初步體會了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策略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運用。
思成于“融”,“融教育”理念下的“問學課堂”,是學生愛思、善思、樂思的生本課堂。
四年三班班主任孫艷菊老師,上了數(shù)學《字母表示數(shù)》一課。整堂課上,孫老師充分建構“問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克服了教學內容的抽象、難以理解的特點,教學設計嚴謹,立足于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引導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的過程。從問題的無窮多,到算式的寫不完,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充分地經歷猜測中提問、探索中發(fā)展、交流中生成、應用中升華,即重視了知識本身的建構,又重視了課堂構造的建構,引導學生思考,鼓勵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在且問且學中歸納總結,逐步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意義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孫老師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孫老師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引領學生探索新知,使數(shù)學學習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創(chuàng)造、運用新知的同時,還滲透了函數(shù)、辯證等的數(shù)學思想。
學生在“問學課堂”中,不僅收獲了知識與技能,還收獲了數(shù)學的思維與方法。其樂融融中,潤物無聲而花開課堂。
四年四班班主任黃燕紅老師,上了一節(jié)三角形與四邊形的《整理與復習》的數(shù)學復習課。課上黃老師引領學生整理復習了第二單元知識點,以學生為主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惑答疑,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整理與復習,不僅對幾何圖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也在實際的生活中鞏固了空間觀念。在整理與復習的整個過程中,黃老師引領學生實踐探索,小組交流匯報,學生能夠從實踐中感悟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
數(shù)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chuàng)造,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活潑生動的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且問且學,合作探究,動手實踐是數(shù)學“問學課堂”的主要模式,教師為學生建構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引領學生在且問且學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維與方法,從而獲得數(shù)學的活動經驗,加深知識認知的同時,保持探索學習的極大熱情。
數(shù)學的“問學課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養(yǎng)成探究習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學生創(chuàng)造的起點,也是我校教育改革行走在“向未來”的起點。
四年五班班主任伊建軍老師,上的是語文課《大使館媽媽》的第二課時。伊老師根據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能力的預習和收集資料的特點,精心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問學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且問且學,討論交流。伊建軍老師有著“不驚動文本的美”的教學風格,注意引領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讓學生熟練讀、理解讀、角色讀、演繹讀,盡量完整地呈現(xiàn)文本的魅力。在升華主題時,伊老師引用了2016年新西蘭發(fā)生7.5級地震等的真實報道,讓學生懂得身在國外,一本中國護照就是我們最強大的護身符。中國護照的分量,不僅能帶你去越來越多的國家,更能在生命受到威脅的緊急關頭帶你回家!有一種速度,叫中國救援!有一種感動,叫祖國帶我回家!體會到祖國對我們的愛,祖國的可親、可敬,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愿為祖國做貢獻的壯志豪情。
新課程標準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語文學科,更應該是有溫度的教學。在情景交融中立德樹人,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如一粒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
經過一年多“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課上教師們激趣引領,學生們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質疑,梳理形成班級重點解決的問題,小組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參與討論研學匯報,探究疑難,互動釋疑,在練習操作中,內化體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評價反饋中,總結升華,水到渠成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望湖小學“融教育”理念下的“問學課堂”,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自由、快樂、輕松地學習;在尋找、發(fā)現(xiàn)、體驗中得到樂趣。學生不經意間學會學習,享受學習,收獲學習。
春日融融,問學聲聲?!跋蛭磥怼比诮逃砟钕碌摹皢枌W課堂”,生機盎然,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