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周利清
“解題—明意—悟情—誦韻”在小學古典詩詞教學中是一種非常常見,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目前這一教學模式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yīng)用。盡管古典詩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這一教學模式被實踐所證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于這一古典詩詞教學模式并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這一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中因為經(jīng)驗不足、技巧不夠等原因,無法構(gòu)建比較有效的“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降低了古典詩詞教學效果。從目前小學古典詩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實踐來看,普遍存在教學方法繁雜、課堂氛圍喧鬧、教學效果不佳等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進行小學古典詩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以豐富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并給教師教學實踐提供教學指導。
本文分別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等四個方面來對于古典詩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內(nèi)涵闡述如下:解題,顧名思義就是破解詩詞題目,古典詩詞內(nèi)容短小精悍,題目往往統(tǒng)領(lǐng)全詩。從古典詩詞的題目來看,往往蘊含豐富的信息,具體包括了諸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舉例來說,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詞的題目中包含了地點、事件、人物等內(nèi)容,地點是黃鶴樓,人物是孟浩然,事件是送別。又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的題目內(nèi)容涵蓋了時間、事件等內(nèi)容,時間為秋夜將曉,事件就是出籬門有感。不同的詩詞題目內(nèi)容各有不同,關(guān)鍵就是要通過破題來讓學生對于整首詩要寫什么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明意,顧名思義是指領(lǐng)悟、理解詩詞字面意思和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古典詩詞從形式來看都是言簡意賅、短小精悍,加上比喻、夸張、對比、典故等方法的大量應(yīng)用,理解詩詞的字面意思難度不小。明意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先了解字面意思,然后了解字面背后的意思,鼓勵學生通過散文化的翻譯明白詩歌表現(xiàn)的意象。悟情,顧名思義是指了解詩詞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情”是古詩詞的魂,這里指借助各種手段、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借助聯(lián)想想象等方式、方法感悟詩詞意境,把握詩人情感。誦韻,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誦讀詩詞,感受詩詞韻律來記憶詩詞,詩歌句式整齊、節(jié)奏性好、音樂性強,極其便于誦讀。
小學古典詩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相對于其他的詩詞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一是教學模式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基本上就是按照“解題—明意—悟情—誦韻”四個模塊進行教學,課堂上學習一首詩詞,就是按照這四個板塊進行展開,對于師生來說,都比較了解教學流程,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多,“解題—明意—悟情—誦韻”這一教學模式的開展中,師生之間有很多的互動,通過互動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詩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高。詩詞教學不再是老師枯燥的灌輸,而成為了雙方教學相長的過程。三是“解題—明意—悟情—誦韻”這一教學模式,將知識學習、情感體驗、誦讀記憶等進行了有機結(jié)合,有助于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處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古典詩詞文句優(yōu)美,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要想學好詩詞,僅僅會背誦,了解詩詞字面意思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能夠感悟詩詞中的豐沛情感,這樣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才能夠更加深刻地受到傳統(tǒng)文化之美。
上文對于小學古典詩詞“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的諸多特點進行了闡述,從這一教學模式的實踐來看,運用得當將會極大地提升詩詞教學效果。本文通過對于相關(guān)研究成果進行借鑒,結(jié)合自身的理解,認為這一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關(guān)鍵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小學古典詩詞具有多元的教學目的,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感悟詩詞意象,豐富古典詩詞知識等?!敖忸}—明意—悟情—誦韻”這一詩詞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關(guān)鍵就是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詩詞意境,良好的意境對于詩詞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古典詩詞教學中需要花費較多力氣來進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通過營造良好的情景來讓學生快速進入到詩詞營造的意象之中。在詩詞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方面,關(guān)鍵是要結(jié)合詩詞內(nèi)容,綜合利用多種道具,來進行詩詞意境的營造,不同詩詞內(nèi)容需要營造不同的意境。例如,田園詩就需要營造一個田園風光的意境,可以將踏青、郊游等活動作為情景營造的手段,如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边@首詩詞的學習中,就可將學生春天踏青活動作為情景營造手段。送別詩就需要營造傷感離別的意境,可以向?qū)W生講述詩詞作者的情感,將學生快速帶入相應(yīng)的情景之中。
“解題—明意—悟情—誦韻”這一詩詞教學模式優(yōu)化中,需要注意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詩詞學習絕對不是一個單方向詩詞內(nèi)容的灌輸過程,而是一個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引導學生感受詩詞情感,增強其文學素養(yǎng)的一個過程。因此在詩詞教學中,師生之間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機制,善于利用提問等手段來引導學生,例如明意階段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對于詩詞的字面意思進行了解講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將詩詞的含義表達出來。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于詩詞含義的了解情況,然后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去進行詩詞含義的解釋,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詩詞的含義。在誦韻模塊的教學中,則是要在課堂上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督促學生進行詩詞的誦讀。教師要就一些詩詞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生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
“解題—明意—悟情—誦韻”這一詩詞教學模式實踐中,需要做到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多樣,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將角色扮演、小組對抗、探究教學、游戲法等教學模式引入詩詞教學中去,讓整個教學活動更加興趣盎然、有張有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關(guān)注度以及參與度。舉例而言,一些詩詞教學中,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扮演詩詞中的角色,通過旁白、對話等模式來讓學生去了解作品中每個角色情感,把握作者流露出來的主觀情緒。角色扮演方面需要教師做好時代背景、作品背景、作者背景等方面介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入游戲法,教師通過設(shè)置一些有趣的游戲來加深學生對于詩詞的了解。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根據(jù)《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詩詞鑒賞能力,能夠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古典詩詞?!敖忸}—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要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鑒賞古典詩詞的水平,初步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研究古詩及詩人的能力。在“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方面,需要兼顧詩詞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學模式的更加靈活等幾個方面?!敖忸}—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策略的設(shè)計方面,既要注意對這一教學模式經(jīng)驗的借鑒,也要在實踐中去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本文所談到的觀點和結(jié)論,有自己的思考,也有對于相關(guān)研究成果的借鑒,希望這些結(jié)論觀點能夠幫助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好“解題—明意—悟情—誦韻”課堂教學模式的規(guī)律以及技巧,全面提升詩詞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