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棗園巷小學 富鳴芳
201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小學生應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但是以往數學教學模式較為枯燥,無法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下,探究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就變得非常必要。
傳統(tǒng)數學課程教學方式較為枯燥乏味,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不高。進而促使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無法獲得根本性提高。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小學生主體地位,也沒有根據小學生思維發(fā)展趨勢進行問題設計,導致整體課程教學效果不佳。
雖然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多數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也加強了對問題設計的重視。但是由于以往教學思維的限制,其并不能設計出可以帶動數學課程氛圍的問題,導致教學問題實際應用效率較差。
設計具有實際意義且生活氣息較濃厚的問題,可以提高整體數學教學課程趣味性,切實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立足數學主體內容,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核心知識。并將數學核心知識貫穿于整體教學過程中,促使小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吸收、掌握數學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解題思維。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教室內部物品作為問題設計依據。如,將粉筆盒內粉筆全部取出,先放入兩根,再放入五根,提出問題:同學們,現在粉筆盒內有多少根粉筆?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后,從粉筆盒中取出三根或者加入一根,提出問題:現在呢?
通過上述操作的持續(xù)進行,可以幫助小學生明確加法或者減法問題解決思路,并了解相應問題解決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升其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真正樹立以小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教學理念,才可以有意識地設計與小學生問題思考方式相一致的數學問題,逐步開發(fā)小學生智力,為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切實提升提供依據。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過程中,應事先調查分析班級內部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能力及學習興趣,尋找可以有效激發(fā)小學生問題思考積極性的內容,并將其轉化為具有趣味性的問題。
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乘法口訣》一課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應用的基礎上,以班級學生作為主體,為每一位學生分配一個數字。隨后在課堂中隨機要求兩名學生起立,要求其他學生回答他們相乘的答案。上述乘法口訣提問方式的應用,不僅可以通過隨機打亂數字,增加數學問題趣味性,而且可以將班級學生融入數學問題中,無意中幫助其生成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從本質上而言,創(chuàng)建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應用框架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并發(fā)展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因此,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數學教師應以數學問題為核心,依據科學系統(tǒng)思維,將相關數學問題恰當引入數學教學過程中。
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為例,為激發(fā)小學生參與興趣,首先,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展示一個機器人,并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機器人是干什么的嗎?他具有什么特征呢?主要由哪幾個圖形組成?隨后考慮到小學生初次接觸長方形、正方形相關知識,在其遇到困惑時,數學教師可以要求其結合教材中導學案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圈出長方形、正方形,并引導其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特征。在這個基礎上,數學教師可以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性質為核心,提出問題:怎樣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在上述問題提出之后,數學教師可事先預設問題解決方法,如用直尺測量、用對折方法證明等。在上述問題解決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不斷啟發(fā)小學生發(fā)現新的問題解決方法,以便切實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以往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回答的問題一般都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并直接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往往學生都不會感受到“我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僅僅需要教師的思路,不耗費任何心力的情況下就可以迅速給出答案,當然也就不會在此過程當中進行探尋。就是因為這樣,學生在解題的過程當中使用到的僅僅是表層上的知識而已,但是解題過程當中需要使用到的行為模式及數學思想等因素,都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應用。如果想要推動學生走上一條全面發(fā)展道路上,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一定問題意識,就需要構建出生動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比方說,筆者執(zhí)教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將生活案例作為引入性內容,小芳家準備新開拓出一塊花壇,媽媽測量出了花壇的面積到底是多少,如果需要使用長方形的培養(yǎng)基,那么需要使用到多少塊培養(yǎng)基,假如改成使用平行四邊形的培養(yǎng)基,又需要怎樣計算需要使用到的培養(yǎng)基的數量,可以以此為基礎將引入后續(xù)的教學內容,在將此問題提出之后,也應當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適當地對其進行修改,首先計算平行四邊形培養(yǎng)基的面積,而后提出問題,如果小芳家的花壇面積為50 平方米,那么需要使用到多少塊平行四邊形培養(yǎng)基?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十分生動的情境當中,逐漸從以往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轉換為主動學習狀態(tài),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也可以為學生問題意識的養(yǎng)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小學生存在缺乏數學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薄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數學課程教學效率。因此,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結合新課程標準,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符的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結構,以期為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