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迪穎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是欣賞和體會音樂的美。音樂的聆聽欣賞在中學生基礎音樂教學中是最常見的一種上課形式,是可以培育出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好方法。音樂欣賞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多數(shù)人需要后天訓練培養(yǎng)后,才能擁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能力。
感受和欣賞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完成音樂教學活動非常重要的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聆聽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西方古曲音樂在人類音樂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從古典音樂切入,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中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本文針對現(xiàn)有中學生古典音樂賞析教育的現(xiàn)狀和不足,在公開課的教學實踐基礎上,闡述了在中學生古典音樂教育方向上的一些改進和實踐。
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加強認知的過程,在理性的認識過程中還需要依賴于感性認識帶動理性認識發(fā)展。探索古典音樂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中學生加深對于古典音樂的理解,也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典音樂知識的內在需求。感性不僅僅需要語言的描述,同時也需要一些教學教具的配合。在教學中,新穎、合理地使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立體化、生動化的效果。通過表現(xiàn)形式的生動形象,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古典音樂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創(chuàng)新思維。
根據(jù)社會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中學生對于古典音樂、民族經(jīng)典音樂興趣不大,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中學生音樂欣賞心理分析出發(fā),處在青春初期的中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帶有明顯的隨意性和從眾心理,單純地從自己的審美偏好出發(fā),來選擇歌曲和歌星,從而忽視了對古典、民族、經(jīng)典音樂的賞析。
其次,現(xiàn)有中學教育規(guī)程普遍注重理論的研究與技術的訓練,造成了理性和感性的隔離,過于強調“音”本體的因素,強調知識技能的訓練,忽視了“樂”本體的滲透,導致學生對于古典和民族音樂的修養(yǎng)鑒賞能力不足,難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還有,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不夠充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一味地灌輸,“注入式”而不是“啟發(fā)式”。但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段古典音樂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體現(xiàn)學生主導性,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繼而在此基礎上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學生積極性。
最后還有就是,在古典音樂的課堂中,讓學生主動實踐的設計太少,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注重實踐,通過學生的實踐可以反過來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的賞析能力,同時也豐富了教學課堂,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過程中來。
2017-2018學年,教研室舉辦了一場區(qū)內優(yōu)質課程評比,筆者報名并參與評比。筆者選定的公開課課題為——《莫扎特〈G ·調弦樂·夜曲〉第一樂章賞析》。在選定了公開課課程題目后,筆者課程設計的步驟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教師自身能力分析、學生現(xiàn)狀分析、資料搜集、教案編寫、課件制作、教學實錄、課堂反饋。
筆者曾經(jīng)演奏過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可以說,對此作品有一定程度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也對其作了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對音樂內涵進行了深入思考,包括背景介紹、曲作者莫扎特的生平事跡及性格特征、曲式風格等。這是一首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中重點是要學生熟記呈示部中的主、副部主題的四條旋律,所以筆者教學重點落在學生的欣賞聆聽上。
課堂一開始采用視頻導入,視頻的內容是《宮廷舞曲》,筆者通過提前與學生溝通,了解到學生對宮廷音樂完全不熟悉。在課前階段,如果老師只是以簡單的語言和文字描述宮廷音樂,那么學生會感覺到空洞和抽象。所以筆者在此采用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直接感受宮廷音樂帶來的那種優(yōu)雅高貴的感覺,讓學生對古典音樂產(chǎn)生視覺和聽覺上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于課程后續(xù)內容的興趣。與此同時,筆者引入音樂中的曲作者,通過背景知識的串聯(lián),了解曲作者莫扎特在音樂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與歷史。這一步驟中,筆者希望學生從感覺和知識兩個層次快速融入到課堂內容中,為后續(xù)課程奠定好的基礎。
聆聽欣賞《G 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情緒,熟記印象深刻的旋律。通過音頻的播放,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聆聽上。與此同時,筆者提出了初次聆聽時學生主觀感受如何的問題,使學生在聽的時候帶著問題去聽,使學生的參與更加有側重性和方向性。最終呈現(xiàn)的結果是,學生在此階段充分地參與進來,學生的回答內容呈現(xiàn)豐富多樣性。其中一位同學,在音樂聆聽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力的拓展,甚至構思出一個想象中的宮廷故事。此步驟中,學生參與度很高,因為是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揮,達到了很好的預期效果。
主題一的音樂情緒是雄壯有力、有震撼的,所以筆者引導學生用bong音發(fā)聲,同時用手握拳頭對著空氣打,感受那種力量感。主題二的音樂情緒先是給人一種莊重典雅,而后又變得熱烈歡快。這一部分最有特色的就是小提琴的演奏,所以筆者讓學生模仿拉小提琴,感受一下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那種心情,通過節(jié)奏快慢的變化進行比較。后面的主題三和主題四可以換一種形式進行聆聽,通過同時聆聽兩段主題,對它們進行比較,從音樂情緒、旋律圖的走向等,對比感受這兩段主題的音樂魅力。
分段的音樂賞析任務,此步驟主要是拆分賞析單元,細化賞析內容。筆者在每一段中都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分別去賞析相應的主題。不同的音樂主題構成了奏鳴曲式的音樂結構,在此過程中,期望學生對于此類音樂結構的組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識別能力。與此同時,不同的主題帶有不同的音樂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不同音樂情緒的主觀感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此過程中,要非常感謝教研員和前輩的指導,通過多次的模課,筆者對教案進行了更細地改編。主要從內容上加入了圖形、律動,加入了多樣的教具,讓學生不僅在聽覺上感受到豐富,在視覺上也感受到豐富,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律動。在樂趣的課堂氛圍下,沒有壓力地、輕松地熟記音樂。
筆者在整部樂曲中,選擇主要的一個呈示部,讓學生分組聆聽,每組學生根據(jù)所聽到的旋律分別律動表演,加深學生對四段旋律的印象。欣賞完后,讓學生自由闡述對這部分作品的賞析,并回答每段主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以及對每段樂曲他們產(chǎn)生的音樂情緒。
此步驟設計主要是為了了解此前步驟中學生的接受程度。筆者根據(jù)學生在此步驟中的表現(xiàn)和反饋,靈活地選擇后續(xù)的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教學過程改進提供了基礎。
為了保證課程知識的完整性,筆者在此步驟中對這部作品背景進行簡單介紹。主要是對古典音樂的歷史以及相應的音樂體裁進行補充,通過倚音,讓學生了解古典音樂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
完整欣賞視頻《G 大調弦樂小夜曲》,邊聽邊識辨每個主題,完成表格,引出奏鳴曲式的結構。
通過本次公開課,學生對古典音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培養(yǎng)了他們對于古典音樂的興趣。一改嚴肅的古典音樂在中學生中的固有印象,通過《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的學習,學生感受到樂曲所呈現(xiàn)出的幽默有趣的一面,明白了古典音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筆者在分段賞析的步驟中,特意加入了讓學生去尋找莫扎特創(chuàng)新的部分,讓學生明白了古典音樂的多變性,也可以有很多創(chuàng)新的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們對于古典音樂學習的興趣以及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和學生互動的模式,帶動了學生的參與度。筆者特意加入了大量和學生互動的模式,讓學生主動去感受音樂要素,主動去參加音樂實踐?!皢l(fā)式”的教學模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掘,這些都間接幫助到學生對于古典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賞析能力的提升、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最終,在區(qū)優(yōu)質課評比中,獲得了區(qū)一等獎。
本文分析了古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和不足,找出了學生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原因和古典音樂教育中的可改進點。從教學設計改良的實踐中,帶動了學生參與古典音樂鑒賞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對于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從音樂情緒、音樂要素、樂理知識、音樂敏感度等方面操練了學生對于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滿足了課程設計中中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只有學生意識到鑒賞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音樂鑒賞習慣,才能使中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利用這種能動性在課程教學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終幫助學生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