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家長只注重學習上的陪伴,陪寫作業(yè),陪上課外班,這是對陪伴的異化。不同階段陪伴的重點不同。6歲以后,孩子越來越需要各種真實的體驗,有的是通過觀摩父母的表現(xiàn)而獲得的間接經驗,有的是在父母的支持下獲得的直接體驗,喜怒哀樂與酸甜苦辣之中,孩子獲得了真正的成長。陪伴過程中父母要注重精神引領。陪伴是與孩子時空上的同在,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在”都是陪伴。陪伴在孩子早期更多體現(xiàn)為照料、撫愛等養(yǎng)育行為,后來越來越多變成了伙伴之間的互動。再后來,陪伴中精神啟迪與行為的規(guī)范越來越多。父母一方面要認真、及時地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分享孩子的快樂,體會孩子成長中的各種收獲;另一方面要把外部世界的豐富信息通過各種方式告訴孩子,比如閱讀是借助書本獲取信息,講故事是通過人物和事件明白道理,立規(guī)矩是通過日常生活中行為規(guī)范明白做人的道理。
(摘自《中國教育報》)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薄皥竺藬?shù)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睂戇M了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釋放出強烈信號: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掐尖”擇優(yōu)的現(xiàn)象將一去不復返。政策制定者期望擇校降溫能把孩子的學習負擔減下來,緩解日益瘋狂的校外培訓現(xiàn)象。有專家認為,這是對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招生當中出現(xiàn)的亂象給出的一些明確回應和規(guī)定,“民辦校要與公辦校同步招生,也是維護義務教育階段正常的招生考試制度?!睂τ诿褶k校來說,也將迎來“拐點”。在此之前,因為公辦校全部搖號,民辦校坐享了政策紅利,通過考試搶奪了一批優(yōu)秀的生源。而今后實施的新政,對民辦學校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沖擊。有校長認為,對民辦校而言應該在特色化、差異化的發(fā)展方向上下功夫,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滿足家長和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這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摘自《中國青年報》)
家長的更年期,遇上孩子的青春期,是親子雙方都很棘手的問題。青春期是人大腦發(fā)育的又一個高峰期,為了孩子有更好的身心成長,家長需從安全、營養(yǎng)、睡眠、運動、情緒等方面滿足孩子的需要。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之間經常會因為控制不好情緒而互相爭吵,也對孩子壓力無法排解有很多的困惑。這就需要家長放平心態(tài),調整自我,多鼓勵孩子,在一些問題上加以引導。同伴交往是青春期孩子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當中的一部分。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這樣的需求,鼓勵孩子多跟同伴交往。而作為孩子,也要體諒父母,盡量抽出時間來與父母共度一些時光。性意識的增強是青春期發(fā)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作為家長,要跟孩子去談這些問題,把性的問題作為一個家庭話題,擺到桌面大家暢所欲言。青春期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需要以合適的方式釋放,父母要給予理解,避免沖突。而作為孩子,在想發(fā)脾氣的時候,也要想到這個時間、這種方式發(fā)脾氣合適不合適,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爸爸媽媽會不會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