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方
在回憶深處有一扇透出微光的門,打開它,那里有似曾相識的溫暖。
雙龍巷位于開封城的東司門附近,我家位于西司門附近,相距三公里。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能隨時動用的交通工具只有自己的雙腿,作為一個孩子,我平日的活動半徑不超過一公里,去雙龍巷,就像出國旅行那么隆重。
有一年大年初三,父親的好友李叔叔邀請我們?nèi)ニ挥陔p龍巷的家中做客。我穿著嶄新的棉襖棉褲,扎著新買的蝴蝶結(jié),坐在父親自行車的大梁上,風(fēng)馳電掣來到遙遠(yuǎn)的雙龍巷。
李叔叔的母親七十多歲,看上去跟我奶奶差不多,但細(xì)看之下卻大有不同。這位老奶奶穿著普通的斜襟棉襖,但是斜襟上的盤扣卻做得精致、挺括,不像奶奶衣襟的盤扣,軟塌塌。她的腳是跟我奶奶一樣的三寸金蓮,卻比我奶奶的腳還小,并且她的弓鞋是黑緞子面的,閃著幽暗的光澤。最扎眼的是她頭頂戴的黑絲絨圓帽,在額頭位置還鑲嵌著一塊淡綠色的翡翠。作為一個老太太,這一身低調(diào)的奢華,在當(dāng)年可謂驚艷。而后來才知道,李叔叔家祖輩經(jīng)商,民國時期家族里還出過縣長。
我早早吃完飯,溜出院子,跑到胡同里閑逛。記得那是一條安靜而寬闊的胡同,寬闊到可以叫做小街。沒有亂搭的棚子、裸露的垃圾箱,也沒有隨意停放的自行車。胡同里的院門和樹木都格外高大,很多白灰剝落、墻磚稀疏的圍墻盡頭,是飛檐高翹、磚花精致的門樓,有的門樓里還藏著厚實(shí)的紅漆大門,在當(dāng)時的胡同里這是絕無僅有的風(fēng)景。所有這些細(xì)節(jié),都讓人有種肅然起敬的距離感,跟奶奶家的小胡同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一條胡同出了兩個皇帝、兩個大總統(tǒng),僅憑這點(diǎn)就可以傲視全中國的胡同了。
第一次跟雙龍巷的會晤就這樣結(jié)束了。前幾年,一位廣州朋友來開封游玩,提出想去雙龍巷看看。我聽到這個地名后,使勁搜索大腦內(nèi)存,幾十秒后,腦海里浮現(xiàn)出那條寬敞安靜的小街,和那位穿緞子面弓鞋的老奶奶。作為一個開封人,我不好意思承認(rèn)我不了解雙龍巷,于是立刻翻閱資料惡補(bǔ)。
雙龍巷的名字始于一個傳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老漢帶著他的兩個孩子要飯來到開封城,落腳在雙龍巷,這兩個孩子分別是童年的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雙龍巷由此得名,為此,后人還雕琢了兩個漢白玉龍頭,分別安放在東西巷口,其中一個龍頭保留至今。
這條巷子本身也一直是達(dá)官顯貴、社會名流的聚集地,巷子里文物保護(hù)建筑居然有21處。同治年間,袁世凱跟隨嗣父袁寶慶寄居在開封城內(nèi),就居住在雙龍巷。而民國的另一個大總統(tǒng)徐世昌,童年也曾在雙龍巷居住。兩人相差四歲,據(jù)說小時候還一起在巷子里玩耍。一條胡同出了兩個皇帝、兩個大總統(tǒng),僅憑這點(diǎn)就可以傲視全中國的胡同了。說它是開封第一巷,絲毫不為過。
我?guī)е鴱V州的朋友踏上雙龍巷的時候,距離我第一次來這里已經(jīng)過去了三十年。此刻的雙龍巷正面臨拆除重建,半邊街道已經(jīng)化為烏有,僅存的半邊也只??辗靠赵?。但是清代門樓、民國宅院,隨處可見。高大雄渾的門樓上,綠藤纏繞著瑞獸磚雕;青磚墁地的院子里,一樹石榴掩映著小小的雕花窗,即便在殘?jiān)珨啾谥校材芨杏X“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的旖旎風(fēng)情。
在此之間,還有一些改造過的水泥門樓,兩側(cè)的對聯(lián)“鏗鏘有力”。上聯(lián):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聯(lián):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橫批:前進(jìn)向陽院。水泥門樓的里面,是白灰剝落、有著羅馬柱的西式小洋樓。歷史雜亂無章地?fù)涿娑鴣恚坪跄苈牭椒恐魅伺Ω蠒r代的倉皇腳步。我想起若干年前的冬天,那個穿著黑緞子弓鞋、戴著鑲翠帽子的老奶奶,端坐在擦得锃亮的太師椅上,任歲月緩緩流動,把一生風(fēng)華藏進(jìn)幽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