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王敬彩 崔愛華 楊巧芝*
(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 聊城 252000)
支原體肺炎屬于最常見的兒童肺炎,肺炎支原體的感染往往是其發(fā)病的原因,而對于肺炎支原體,這種微生物能通過細菌濾器,直徑125~150 mm,革蘭染色陰性[1]。能耐冰凍。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癥狀多種多樣,一般來說患兒經(jīng)常有發(fā)熱、厭食、咳嗽、畏寒、頭痛、咽痛等臨床表現(xiàn)[2]。近幾年來兒童中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率明顯逐年攀升,在兒童肺炎中的比重也越來越高[3]。該病還時常伴有肺不張的表現(xiàn)。而且常規(guī)的抗生素治療已越來越難以有顯著的療效,長期的肺不張還易導致肺部的纖維化,更是為本不易治的疾病又增加了困難。隨著電子支氣管灌洗治療方式的出現(xiàn),由于其能夠清除阻塞小氣道的物質(zhì),使得下呼吸道的通氣情況有所改善,成為了一種治療支原體肺炎的重要方案[4]。而本報告采取電子支氣管灌洗合并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布地奈德或生理鹽水的方式對于96例我院收治的兒童支原體肺炎伴肺不張患者分別進行了治療,用來探討分析評價兒童的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進行電子支氣管鏡鹽酸氨溴索灌洗治療之后的臨床應用價值,從而更好地來向社會推廣該治療方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間收治96例兒童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患者,其中有55例男,41例女,年齡均在2~10歲。全部患者診斷為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是經(jīng)《實用小兒呼吸病學》測定的,若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就可以確診:若患兒血清IgG抗體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分離肺炎支原體也呈陽性;若患兒血清IgM抗體陽性,分離的肺炎支原體亦呈陽性。還需要胸部CT檢查確診肺不張及氣道三維重建未見異物。全部的患者均有咳嗽,78例患兒咳嗽呈刺激性,痰響無,82例患兒持續(xù)發(fā)熱,體溫在38.1~41.3 ℃,發(fā)熱天數(shù)在1~6 d。全部患兒采用隨機法分為試驗組50例,其中有41例患兒發(fā)熱;對照組46例,有39例患兒發(fā)熱。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成本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成本比較(±s)
試驗組 5.37±2.11 41.21±7.48 18.05±4.68 12.48±2.13 12(24.00) 1(2.00) 7.2±1.4對照組 5.44±1.90 41.49±6.45 28.17±3.49 11.94±1.98 13(28.26) 3(6.52) 8.0±1.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試驗組 50 29 21 7.2±1.4 6.14±4.12對照組 46 26 20 8.0±1.1 5.87±3.97- - - >0.05 >0.05
1.2 方法:全部患兒均需要進行一個療程的阿奇霉素輸注治療,每天用量10 mg/kg,按照每7 d為1個療程。在治療1個療程后所有患者暫停使用阿奇霉素。選擇不同內(nèi)徑的電子支氣管鏡以配合患兒的年齡。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支氣管鏡組患兒入院后征得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字后行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同時輔以力月西靜脈給藥處理。采用日本Olympus電子支氣管鏡(根據(jù)年齡選擇型號),經(jīng)鼻插入,邊麻醉邊進管,依次觀察聲門、氣管、隆突、左右主支氣管及各亞段開口。用生理鹽水灌洗支氣管肺泡,生理鹽水應控制在合適溫度,通常以37 ℃為宜,且應嚴格控制灌洗液,灌洗量應≤5 mL/kg。利用一次性無菌收器回收灌洗液,及時送檢,送檢時間應不超過0.5 h術中認真觀察患者血氧保護度,術后囑咐患者禁食、禁飲,并對其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觀察,若有異常應及時處理。對于對照組患者進行37 ℃溫生理鹽水2~5毫升/次地灌洗3~5次,每次灌洗后保留0.5 min;而對于試驗組患者則進行37 ℃溫生理鹽水稀釋后的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布地奈德2~5毫升/次地灌洗3~5次,每次灌洗后保留0.5 min。
1.3 護理干預。術前護理:在手術前因為擔心手術的風險,憂心對患兒進行纖維支氣管鏡的灌洗治療會有什么嚴重的不良反應等,因而患兒及其家屬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恐慌的情緒,護理人員一旦意識到這個問題,應該要及時,耐心,細心地灌輸給患者及其家屬該手術方案的臨床療效,合理性及其安全性,得以消除其不良情緒的影響,積極配合手術的進行。再手術前患兒還應禁食禁飲6 h。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動作熟練、準確、輕柔,一直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查看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壓、心率等一般生命體征,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向醫(yī)師報告,以使得醫(yī)師能夠順利地完成操作。術后護理:在手術結(jié)束后將患兒取去枕平臥位,仍然需要嚴密監(jiān)測患兒的呼吸、血壓、心率等一般生命體征,一有情況立即報告,待患兒清醒后護送回病房。注意在手術結(jié)束后需要禁食禁飲3 h。
1.4 療效判斷。復查CT肺不張情況可以分為3種:其一為顯效,是指患者體溫正常,咳嗽次數(shù)明顯好轉(zhuǎn),胸部CT顯示肺不張的范圍基本消失。其二為有效,是指患者體溫正常,咳嗽次數(shù)好轉(zhuǎn),胸部CT顯示肺不張的范圍明顯縮小。其三為無效,是指患者體溫,咳嗽次數(shù)未見好轉(zhuǎn),甚至加重,胸部CT顯示肺不張的范圍無明顯變化。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發(fā)熱天數(shù),治療前后咳嗽次數(shù),住院時間及復查肺不張的療效情況,并且進行比較。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濃度并進行比較。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發(fā)熱天數(shù),咳嗽次數(shù),住院天數(shù)以平均數(shù)表示,復查CT肺不張的療效則以百分數(shù)表示,P值得大小決定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比較:在咳嗽次數(shù)方面,試驗組患者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減少,試驗組患者平均減少了22次,對照組患者平均減少了12次,但兩組患者在經(jīng)電子支氣管鏡灌洗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所好轉(zhuǎn);在肺不張的療效方面,顯效率,有效率對照組65.22%、28.26%均顯著低于試驗組74.00%、24.00%;以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發(fā)熱天數(shù)和住院天數(shù)方面的比較,試驗組患者雖然略少于對照組患者,但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濃度后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兒上述指標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均明顯下降,但是試驗組下降的更為明顯,且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組間差異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IL-6(pg/mL) 19.57±3.41△ 6.44±1.16* 19.93±5.22 8.28±2.03 IL-8(pg/mL) 20.31±4.19△ 7.17±1.52* 21.06±5.28 9.44±2.03 IL-10(pg/mL) 18.44±3.74△ 6.91±2.07* 1.76±4.53 9.10±2.50 TNF-α(pg/mL)20.94±4.26△ 6.52±1.49* 20.73±4.85 8.77±3.50
支原體肺炎屬于兒童常見性肺炎之一,但近幾年其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使得尋找適宜的治療方式顯得刻不容緩。究其本質(zhì),其發(fā)病原因是由于肺炎支原體的感染,有微生物學的相關介紹可知,肺炎支原體是一種病原微生物,直徑一般在125~150 mm,能通過細菌濾器,大多呈球狀、桿狀、絲狀等,革蘭染色陰性,耐寒不耐熱。主要發(fā)病機制是因為肺炎支原體容易侵犯氣道的內(nèi)皮黏膜細胞,減少了分泌物的排出、使得腺體增生、黏膜突起,再加上由支氣管上皮細胞脫落形成的黏液栓堵塞了氣道,最終使得支氣管管腔堵塞、患者通氣不暢。肺不張易出現(xiàn)于本病發(fā)起后,這是因為支氣管病變區(qū)的氣體吸收、使得該病取的容量減少,易使肺部纖維化,從而使得病情反復,不易治愈。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體溫較高,大多數(shù)在39 ℃左右,患者大多數(shù)呈劇烈咳嗽,偶爾可見惡心,嘔吐及斑丘疹或蕁麻疹。影像學檢查多為單側(cè)病變,大多數(shù)在下葉,多數(shù)呈不均勻的云霧狀。
綜上所述,經(jīng)電子支氣管鏡行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布地奈德灌洗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具有著臨床療效好,安全性高,治療費用低,臨床癥狀迅速緩解等優(yōu)點,相比較其他治療手段而言,是目前最為高效的一種治療方案,值得在社會,在臨床上進行大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