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麗,李香串,陳婷婷
(1.山西省醫(yī)藥與生命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619)
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為傘形科柴胡屬植物,是最常用的藥用植物之一。以野生為主,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區(qū)[1],性微寒、味苦,具疏散通熱,疏肝解郁,升陽舉氣之功效[2]。目前,商品柴胡以北柴胡為主,其中栽培的占80%以上,野生的不到20%[3]。隨著對柴胡藥材的使用量的增加,我國野生資源逐漸減少,不足以提供市場的需求[4],人工栽培柴胡的市場占有量越來越大。通過對絳縣迴馬嶺野生和人工栽培柴胡,從性狀、組織結(jié)構、有效成分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為柴胡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電子分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ME104/02);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1200);Olympus顯微鏡(BH-2、SZX16)。
柴胡皂苷a對照品(批號:110777.201108),柴胡皂苷d對照品(批號:110778.201208),對照品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鹽酸、甲醇、乙醇、氨水均為分析純,乙腈(色譜純),純水自制。水合氯醛、稀甘油、濃硫酸、硫酸、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甲醇溶液(1∶30)。
采自山西省絳縣迴馬嶺村。
對人工栽培及野生柴胡,從形狀、大小、顏色、質(zhì)地、斷面、氣味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描述,并拍照。
2.2.1 組織切片
取柴胡若干浸泡于蒸餾水中,數(shù)小時后,徒手切成薄片,置于載玻片上滴1~3滴水合氯醛于酒精燈上透化約10 min,再滴1~2滴稀甘油后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2.2.2 粉末鑒別
將柴胡樣品碾成粉末過100目篩,取粉末用水合氯醛和透化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5]。
以乙腈為流動相A,以水為流動相B,按表1中的規(guī)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10 nm,流速為1.0 mL/min,柱溫為25 ℃[6-7]。
表1 梯度洗脫條件表
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對照品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柴胡皂苷a 0.4 mg、柴胡皂苷d 0.5 mg的溶液,混勻,即得。取粉末約0.5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含5%濃氨試液的甲醇溶液25 mL后,密塞,30 ℃水溫超聲處理30 min后,過濾,用甲醇20 mL分兩次洗滌容器和濾渣,洗液與濾液合并,回收溶劑至干后,殘渣用甲醇溶解,轉(zhuǎn)移至5 mL的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搖勻,用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分別用微量進樣器精密吸取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按干燥品計算,含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總量不得低于0.30%。
栽培和野生柴胡藥材性狀見圖1~2。
圖1 栽培柴胡藥材性狀
圖2 野生柴胡藥材性狀
由圖1可知:栽培柴胡,根呈圓柱形,根頭部膨大,主根大部分明顯,極少數(shù)不明顯。重0.2~2.2 g,長6.0~18.9 cm,直徑0.10~0.77 cm,頂端殘留0~4個莖基且大部分莖基較少 ,短纖維狀葉基大部分為2個,少部分4個。大部分分枝較多而且分枝較細。表面黃棕色,具縱皺紋,皮孔較少。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味香,味微苦。
由圖2可知:野生柴胡,根呈圓柱形,根頭部膨大,主根不明顯,重0.4~9.5 g,長12.1~19.2 cm,直徑0.04~0.77 cm,多分枝,一級分枝為2~14。頂端殘留1~12個莖基,基本無短纖維狀葉基。表面灰棕色,具縱皺紋,皮孔明顯,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味香,味微苦。
表2 性狀鑒別
由圖1、2及表2可知:人工栽培柴胡與野生柴胡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形狀上較順直,分枝較少。表面顏色略淺,皮孔突起不明顯。
3.2.1 組織切片
栽培和野生柴胡橫切面見圖3~4。
圖3 栽培柴胡橫切面
圖4 野生柴胡橫切面
由圖3可知:栽培柴胡根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胞,由3~7層木栓細胞構成,木栓層厚度為270.03~2 211.53 μm;皮層散有油管,少有裂隙;韌皮部有油管,射線較寬;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約占三分之一,導管散列;木射線明顯。
由圖4可知:野生柴胡根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胞,由2~6層木栓細胞構成,木栓層厚度224.31~381.04 μm;皮層散有少數(shù)油管;韌皮部有油管,射線較寬;形成層成環(huán);木纖維明顯。
3.2.2 粉末鑒定
由圖5可知:栽培柴胡粉末為淺灰棕色,木纖維散在,少有成束,長梭形,多斷裂。導管較多,多數(shù)為螺紋導管,少數(shù)為網(wǎng)紋導管。油管少見,有大量黃棕色分泌物。
圖5 栽培柴胡粉末
圖6 野生柴胡粉末
由圖6可知:野生柴胡粉末灰棕色,木纖維散在或成束,長梭形,多斷裂。大量螺紋導未見網(wǎng)紋導管。油管少見,有大量黃色分泌物及分泌管。
表3 對照品含量表
圖7 柴胡對照品色譜圖
圖8 柴胡樣品色譜圖
表4 樣品含量表
由圖7、表3和圖8、表4分析可知:人工栽培柴胡和野生柴胡皂苷a+d的含量分別為0、5163%、0.5043%,均高于2015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不得少于0.30%的標準,并且人工栽培柴胡指標成分含量高于野生柴胡。
性狀及顯微鑒定是中藥鑒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藥材質(zhì)量評價指標的選擇上我們采用從性狀、顯微到成分的多重指標控制,突破了單一成分控制質(zhì)量的模式,為柴胡的質(zhì)量研究提供合理的依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人工栽培柴胡與野生柴胡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nèi)含物等特征,差異不大;但人工栽培柴胡在外觀性狀及藥效成分含量上均優(yōu)于野生柴胡,且適生性強,可代替野生柴胡使用,值得在絳縣地區(qū)進一步研究并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