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影
幼時,家中曾經(jīng)掛著印刷的碑拓行草四條屏,上面有一首五言詩:“皇都初度臘,鳳輦出深宮。……”父親告訴我,這是宋之米芾所書。
字體瀟灑飛舞,字認(rèn)不全,但覺得好看。
云蒸霞蔚,其書法的美,具有畫意。成長的歲月里,沒有人可以請教,沒有書可以查,雖然父親告訴我了,還是不敢確定,一直私下里琢磨,這“米芾”的“芾”,到底該發(fā)什么音?芾(fèi)——不對不對,音同“廢”,太難聽。還是芾(fú)好,他該是個有福氣的人嘛。
有了資料,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一下子恍然大悟。
又查字典驗證:黻,指古代禮服上繡的半青半黑的花紋。同“韨”。
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币馑际牵河乐莸囊巴獬霎a(chǎn)一種奇異的蛇,(蛇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紋。章:圖章,花紋。
那么米芾,字元章,就用不著多解釋了。
記住了他。后來的歲月里,總是以能夠接觸到的他的行草筆意來練習(xí)鋼筆字。寫得較像的最具特色的有二:其一,蟹爪鉤。豎彎鉤之鉤筆向左出或左下方平推,然后向左上方提筆勾出:來源于《蘭亭序》之“殊”字。其二,反向“走之兒”。底部橫捺書寫方向與常規(guī)寫法相反,呈下覆反扣式。如 《蜀素帖》 中的“遠(yuǎn)”字。此為個人鋼筆字的米意 “亂舞”,為此,還收獲了幾個粉絲的模仿跟隨。這,真的要感謝米元章呢。
個人經(jīng)驗,米芾的字,是學(xué)行書、行草的最佳入門范本。它有姿態(tài),有筆法,筆勢翩翩,意態(tài)天成?!八嗡募摇敝?,吾獨愛米書——他的字,是四家中才氣最高、個性最為鮮明、最耐看耐品的。東坡才氣也極高,但在書法上下的功夫不夠,字傷于肥;山谷太放,字傷于長;論儀態(tài),論氣質(zhì),論超邁飄逸,論字里行間風(fēng)云際會,米書第一。
米芾他,多熱愛書法啊,不一般的付出,不一般的努力,成癡:“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鐘(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保ā逗T烂浴罚?/p>
還有,他那不依別人想法生活,不按照世俗標(biāo)準(zhǔn)來界定自己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笑傲江湖,獨立悠悠。他,可以拜石為兄,可以和皇帝無大無小,執(zhí)著地愛著自己所愛,哪管他人怎么看。癡也好,狂也罷,癲又如何,干卿底事?詩意地活,真實地活,為自己的心,在這一世——這,曾經(jīng)是我們很多人少年時代的夢和理想。
多年以后,回返故鄉(xiāng),回到父親的書房。打開大書櫥,里面有幾個卷軸。拿出來細(xì)細(xì)端詳,四十多年了,父親仍然完好地保存著它們,曾經(jīng)的女兒幼時的陪伴:米芾的字,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
米芾 《淡墨秋山詩帖》
精彩章節(jié)
求新不獲狂時發(fā)
一名官員模樣約莫五十開外的男子,沿著汴河河畔疾走,衣帶翻卷,長巾飄飄。身后,一群人追著他,吵吵嚷嚷,高聲叫喊道:“大人,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呀……”
金風(fēng)悄悄,梧葉蕭蕭,大河湯湯,正是深秋時分。
男子愈發(fā)得意,向著河中,做出投水動作,似乎馬上就要往里跳。
緊追著他的一名青春年紀(jì)之貴介公子趕忙喊道:“罷罷罷,元章博士,此帖歸您老了,您老千萬可別投河自盡哦?!?/p>
繼而搖頭苦笑,喃喃道:“赤子,癡子,大宋一等一的呆子!”
圍觀人群哄然大笑。搖頭的,點頭的,議論半日,方漸漸散去。
五十多歲男子眉開眼笑,拿著手中書帖,喜滋滋回家去也。
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宋都城汴京。
這約莫五十出頭的男子姓米,名芾,字元章,襄陽人士,祖籍山西。經(jīng)其自我考證,祖上原本為“羋”姓楚人,乃黃帝時掌管火之“火正官”祝融之后,遂自命為“火正后人”。今為宋書畫學(xué)博士、禮部員外郎。
而今宋朝,因先皇哲宗無子,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端王趙佶繼承大統(tǒng),是為宋徽宗。
徽宗熱愛文藝,寄情丹青,不但時常揮毫潑墨,寫畫江山花鳥人物,指點后進(jìn),還在大宋建立相當(dāng)規(guī)模的書畫院,以書畫取士。因此,這愛書愛硯成癡,懂鑒賞,知物理,筆墨超群之米芾,深受今上青睞。
緊追米芾的青年公子,祖居興化軍仙游,姓蔡名攸,字居安,乃左仆射(左相)、今年免官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一宮使的蔡京(元長)長子。前年(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親政不久,即賜蔡攸同進(jìn)士出身。
米芾 《珊瑚帖》
起先哲宗元符間,蔡攸在京,因父蔭,任職裁造院,為一名不起眼的小吏,做監(jiān)守(掌裁制服飾,供皇帝服御及賓客祭祀之用)。其雖不過二十二三年紀(jì),卻擅長察言觀色,人情世故,頗為練達(dá)。
蔡攸每日到裁造院上班時,剛好會遇到大臣退朝。因而,他往往精心算計,分毫不差,候于殿旁,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不期而遇”。
就此,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見一個比他略長幾歲的眉目清秀的少年,見到自己,拱手,微笑站立,觀之可親。時間久了,端王不免要問左右:此少年是何人?為哪家公子?左右回答:“此人叫做蔡攸,是翰林學(xué)士蔡元長的兒子。”端王便記住了他。
元符三年 (1100年),哲宗駕崩,趙佶登基即位。前年,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賜鴻臚丞蔡攸同進(jìn)士出身,拜為秘書郎,以直秘閣、集賢殿修撰編修《國朝會要》。不日,又升至樞密直學(xué)士。而今大宋,定書修典的道、史官員有百余人,多為史館、集賢院等館閣中的博學(xué)俊才,而蔡攸懵不知書,靠獻(xiàn)媚邀寵,以大臣之子領(lǐng)袖群倫,很多人心中并不服氣,鄙薄其人,卻又無可奈何。
近日,蔡攸得到晉人王衍書帖,見天朗氣清,遂邀書畫學(xué)博士、鑒賞專家米芾登舟同賞。未料米芾一見,愛不釋手,斷定這是當(dāng)年在駙馬李瑋府中所見、自己多年求之不得的好物,當(dāng)即將卷軸攬入袖中,并欲離舟登岸。蔡攸大驚,大聲質(zhì)問:“米博士緣何卷吾書帖入袖中?”
米芾回答:“某平生收藏眾多,并自命書齋為‘寶晉齋’,卻未曾擁有如此這般晉人極品與孤品,此帖該歸入米家所有!”
蔡攸言:“豈有此理!”
于是,便出現(xiàn)了前面跑,后面追,眾人圍觀的一幕。
卻說這大宋,自太祖、太宗偃武修文以來,文官當(dāng)政,讀書人如魚得水,十分自在。對詩文書畫硯石筆墨等等之熱愛,為君無須細(xì)表;為臣之人,蘇東坡自不必多說,前有歐陽修,后面黃庭堅、李公麟、蔡京等人,個個都是玩家加方家,米芾則尤其貪玩。
是日晚,米芾抱著王衍書帖入睡,在夢中,他夢到了蘇東坡。
東坡微微笑著,夸贊他道:“元章自從與愚兄元豐中黃州東坡雪堂相見,某讓弟宗法魏晉,二十余年以來,弟書大進(jìn),似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弟之山水木石,亦是讓人耳目一新?!?/p>
米芾不改常態(tài),搖晃著腦袋得意地笑了。
醒來,他發(fā)現(xiàn)東坡已經(jīng)離他而去將近五年;去年晚春初夏,蘇門弟子黃庭堅也已離世;而剛剛得到消息,摯友李公麟亦長眠龍眠山中。他搖搖頭,嘆了口氣,道:“世間再無李公麟?!?/p>
米芾 《自敘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