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怒馬
一
朋友圈哭窮通常分兩類,一類是表示自己“要吃土”了,這種情況,我一般會熱心地告訴他哪種土比較好吃。
另一類,比較另類:窮啊,我的瑪莎拉蒂加不起油了。這樣哭窮的人,我會跟他沒完沒了地做朋友。
但還有一種,是真哭窮,并且一哭就有人濟貧,難度系數(shù)很高。唐詩界有一個人做到了,他就是杜甫。
有人說,杜甫出身名門望族,老爸是縣令,叔叔、姑爹也都縣級干部,典型的官二代,他才不窮呢。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故事從他35歲那年說起。那一年,杜甫同學從吳越和齊魯游學歸來,到了長安。本來靠著老爸的工資,也能過兩年首都生活,但沒多久老爸就去世了,自己也兩次落榜,找不到工作,特別窮。
眾所周知,首都房價高。杜甫就在長安城南租了一間草房,白天到處投簡歷、面試,晚上回草房寫詩,看到包租婆都不敢出聲。
他當時主要的生活來源是一份兼職,就是到王公貴族的府上當“賓客”?!袄习濉被旧鲜峭鯛?、駙馬之類,聽起來很高大上,他的同事也是各種大V,什么畫師、音樂人、舞蹈家之類。
貴族們經(jīng)常會搞各種趴,杜甫和他的同事們,就會拿著請柬,以賓客的身份參加,寫寫詩、鼓鼓掌,結(jié)束了領(lǐng)個紅包。
外人看起來,還以為他混得風生水起,其實他是個隱形貧困人口。所謂“賓客”,其實既不是賓,也不是客,更像是“文藝家傭”,管吃不管住,收入很不穩(wěn)定。
多年以后,杜甫回憶這段經(jīng)歷,是這樣說的: “我在長安13年,騎著小毛驢到處找飯碗。早上去敲土豪的門,晚上跟在他們的車后面吃尾氣。參加飯局都是最后才通知我,好吃的都沒了。真辛酸啊!”
有一年的八月,長安連降暴雨,物價上漲,朝廷開倉救災,杜甫每天去排隊,買五升打折的大米,一半用來吃,一半換成錢買酒。沒錯,杜甫酒癮很大,也喜歡請朋友喝酒,即便賣糧食都要請人喝酒,那個被邀喝酒的朋友可以說相當榮幸了。
二
后來爆發(fā)安史之亂,大唐一片哀鴻,尤其是長安和洛陽。原來還能給他點打賞的王公貴族,現(xiàn)在自身難保。杜甫更窮了。
在某個逃難的日子里,他餓極了,一摸口袋,只有一個硬幣。他苦笑一聲,又寫了一首詩,很寫實,名字就叫《空囊》,他已經(jīng)開始吃柏樹皮,喝露水了。最后的一文錢舍不得花,以避免身無分文。他終于受不了了,聽說成都還沒打仗,有吃的,就去了成都。
先是托朋友在浣花溪畔找到一塊空地,要自建房,但身無分文,怎么建?很簡單,哭窮。
建筑材料是他一個表弟給的,房子建好了,他想在院子里種幾棵果樹,就到處求助。向一個姓蕭的朋友要桃樹: 嘿,朋友,桃樹苗來一百棵,春天前快遞到我家哈。
又向一個姓韋的朋友要綿竹:你家的綿竹長得真快啊,我的院子里就沒有,分一點給我唄(《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
還向一個姓徐的朋友要李子樹和黃梅:我的草堂里要搞綠化了,李子、黃梅都行,趕緊給我?guī)卓茫ā对勑烨湟捁浴罚?/p>
最夸張的是,他連吃飯的碗也沒有,于是:大邑縣的瓷碗又輕又結(jié)實,顏色雪白,聲音像玉一樣,我看見了,你家就有,趕緊給我送點來吧(《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
是不是覺得杜大叔太耿直了,但以上這些還只是他的普通朋友,要是對鐵哥們,他會更直接,比如高適。
那一年,高適在成都附近的彭州做副市長。雖然已經(jīng)飛黃騰達,但他早年跟杜甫、李白三個人,有過一段“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激情歲月,兄弟情義還在。
你必須心懷慈悲、人品過硬、視金錢如糞土,才能窮得理直氣壯,窮得偉大。
杜甫急著用錢,但高適這廝遲遲不回消息,杜大叔就急了:兄弟,你啥時候幫我呀,趕緊的,別磨嘰(《寄高彭州一絕》)!
這些詩一首首讀下來,又想笑,又莫名心酸。這就是杜甫,不管是雄渾頓挫的大詩,還是調(diào)侃自嘲的小詩,都讓人覺得真實。當然,憑借靠譜的人品和耿直刷臉,杜甫的后半生,基本都是在朋友接濟下度過的。
三
那么,問題來了,杜甫為什么會窮到這種地步?我總結(jié)了幾個原因,拋開當時不可抗拒的戰(zhàn)爭因素不說:
一個是,杜甫不懂做生意。
我們只知道杜甫是個詩人,其實他還做過生意——賣中藥。
沒錯,不管是在長安,還是成都,以及臨死之前的流浪時期,杜甫都一直做著賣藥的生意,不過杜甫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總是賠錢。
不然,他懂中藥、又懂酒,要是把草藥在酒里一泡,搞個“子美藥酒”,工商和藥監(jiān)局又不管你,寫幾首厲害的廣告詩宣傳一下,怎么著也得奔小康吧!唉,文人就是不懂生意。
第二,是不會拍馬屁。
那時,有一種詩叫“干謁詩”,類似現(xiàn)在的簡歷。沒節(jié)操的詩人會在詩里,拼命地拍對方馬屁。杜甫在最無奈的時候也寫過。
不過說實話,那些詩他都寫不好,因為他打心眼里不是那樣的人。按說,杜甫是有過機會的,安史之亂中,他投奔唐肅宗,就得了一個左拾遺的職位,雖然只是個從八品的小官,但好歹是跟皇帝一起辦公的,要是圓滑一點,安身立命也不成問題。
但杜甫不這樣,他要為人民代言,什么“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什么“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有組織、有計劃地撕朝廷。在那個朝廷掌握一切生殺大權(quán)的時代,這樣寫文章很危險的。
就是因為杜甫太過于偉大,所以,唐肅宗那個烏煙瘴氣的朝廷肯定是不會重用杜甫的。
杜甫很窮的第三個原因,是窮大方。
晚年流浪時期,他還做著他的中藥小生意,碰到集市就去擺地攤,遇到?jīng)]錢買藥的人,就會免費贈送。
在夔州,有一個做大官的朋友,給他撥了40畝地和一個小院子。他的小院子里,有一棵棗樹。西邊的鄰居是個孤寡婦女,經(jīng)常來摘他的棗子吃,杜甫從來不管。
后來他要離開夔州,就把那個小院兒送給一個姓吳的朋友。有一天,那個寡婦又來“偷棗”,朋友很生氣,就向杜甫告狀。
杜甫寫了一首詩來解決這個盜竊事件:西邊的鄰居來打棗,你不要阻攔,她無兒無女,沒吃的。要不是因為太窮,誰會做這種事?她內(nèi)心很恐懼,所以你要對她好一點。她見你來就防著你,雖然多此一舉,但你要是用籬笆攔起來,隔閡就成真的了。她跟我說過,因為官府征稅她一貧如洗,唉,兵荒馬亂的,誰都不容易(《又呈吳郎》)。
啥叫胸懷,這就是。
最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心太軟。
那一年,有個姓韋的左丞相很欣賞杜甫,就給了他一個縣尉的工作。縣令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縣尉是軍事長官,相當于縣公安局局長。不打仗的時候,縣尉主要工作是處理刑事案件;如果打仗,縣尉就得干兩件事,征兵和收稅。
當時正值安史之亂,朝廷征兵,連未成年人和老頭都不放過;收稅更殘酷,老百姓如果不從,就棍棒伺候,所以這是個必須心狠手辣才能勝任的工作。一個掌管別人生死大權(quán)和經(jīng)濟的基層官員,肯定是有油水的,但杜甫卻謝絕了,寧愿去做一個軍隊的倉庫管理員。
為啥叫他“詩圣”呀?你可以在詩的文采上超越他,但在詩的品格上,杜甫達到了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所以你看,哭窮也是要資本的。你必須心懷慈悲、人品過硬、視金錢如糞土,才能窮得理直氣壯,窮得偉大。否則,就趕緊搬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