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xiāng)篾匠
◎李 汀
在秦巴山區(qū)深處,寥寥炊煙升起的時候,背著竹背簍,頭上纏著青布巾的篾匠,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開始走村串戶找活路。
“竹子生來不為強(qiáng),荒山野嶺都能長。篾匠師傅買了去,做成物件用途廣。做把竹椅放門堂,夏日炎炎好乘涼。起青削黃做涼席,鋪在床上四方方……”篾匠師傅們的小調(diào),像山歌一樣飄在山溝溝里,吼唱時眼里閃爍著亮亮的光芒。
我們家熟識的篾匠唱不出山歌。他是個啞篾匠,不唱山歌,但山歌在他心里。八十年代的山村,一副蒸籠是值錢的家當(dāng)了。那時家里過年蒸饃,母親要到鄰村去借蒸籠。一年冬天,父親一咬牙:“請?bào)硜碓桓??!?/p>
啞篾匠背著背簍來我家,初冬的陽光剛躍出山頭,一抹陽光跟隨他進(jìn)了我家院子。他一邊說著含混不清的話語,一邊用手比劃,和父親交流。父親說:“慈竹就在屋后呢?!斌硰谋澈t拿出砍刀,去竹林里選竹子。我跟在他身后,幫他扛砍好的竹子。篾匠“呀呀呀”夸我。我笑,他也嘿嘿笑。
把竹子扛回院壩,父親已經(jīng)在院壩里生起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燃燒的柴火,映紅整個院子。柴火旁煨著一壺老鷹茶,父親對篾匠說:“茶水煨上了,渴了,就喝?!斌场鞍“ 睉?yīng)承著,點(diǎn)上一桿葉子煙,含在嘴里,開始忙起來。從鋸開始,經(jīng)過剖、拉、撬、削、磨、刮等工序,一根根竹子變成蒸籠格的竹片,變成蒸籠蓋的篾條,變成蒸籠的外框……老鷹茶“噗噗”冒著煙,我添了幾次水,也不見篾匠喝,倒是那桿葉子煙袋他一直沒有離口。
篾匠背簍里有許多家什,彎刀、鋸子、撮子、拉鉆,還有用竹子做的各種小狗、小竹塔子、小蟲子等玩意兒。彎刀是給剖開的竹子里面拉上口子用的,長長的手柄一頭放在右肩上,彎刀那頭用手按住使勁往胸前拉,剖開的竹片上留下一道道口子。鋸子是用來鋸竹子長短的,一鋸子下去,細(xì)細(xì)的竹屑撒在土院壩里,引來一群螞蟻排著長隊(duì),叼著細(xì)竹屑“喲嗬喲嗬”往洞口爬。撮子是用來撮竹節(jié)頭的,剖開的竹子,把里面的節(jié)頭剔除,需要這鋒利的撮子一點(diǎn)一點(diǎn)撮出來。我有空就往篾匠的背簍里瞅,總想看那些乖巧好玩的小玩意兒??墒牵巢幌矚g我靠近他的背簍,一靠近,他就開始“啊啊啊”喊叫,一次我定定立在他背簍旁,問他:“叫個啥呢?”
他先是“啊”一聲,指著背簍擺擺手,然后又是一連串“啊啊”聲,示意我去看書。我笑了笑,懂了,他是說:“讀書才有大出息?!蔽艺驹诔跎某祭?,給他朗誦《楊家?guī)X的早晨》,他銜著青瓷葉子煙袋,瞇著眼睛,望著紅彤彤的陽光,眼里滿是欣喜的光芒。他“啊啊啊”表達(dá)著自己的激動和贊許。
一切準(zhǔn)備好了,篾匠把柴火生大了,他要把準(zhǔn)備好的竹片放在火上烤??竞靡幻?,再烤另一面。這時候,他有空歇歇了,蹲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喝著老鷹茶。有時,也隨手用那些零碎的細(xì)竹絲,三下兩下就編織好一只螞蚱或一只小狗遞給我。那時候,我覺得篾匠師傅是那么神秘,好像他啊呀不成語的言語,都有某種魔力和韻味。
烤好的竹片滾燙,篾匠要趁熱拉成圓圈。他用厚布墊上,一頭拉在手上,一頭踩在腳下,使勁拉手上的竹片,腳順勢移動,最后把拉過的竹片兩頭接上,木夾子夾住,再調(diào)整幾下,竹圈就圓了起來。做蒸床最講究,著床的竹片隙縫小指那么寬,窄了,蒸汽上不來;寬了,氣全跑頂上了。這時候,篾匠師傅要吸上一口葉子煙,在心里琢磨,眼睛瞇縫著。沒有固定的隙縫尺寸,一切尺寸都在他的心里。用篾刀砍一口子下去,順著口子剔開一隙縫。好了,就是這樣一個尺寸的隙縫了。
三床蒸籠做好了,篾匠依次把蒸籠碼好,蓋上蒸蓋,圓圓的蒸籠立在院壩里,他長長出了一口氣,對著遠(yuǎn)處的山峰“啊啊”吼起來,他吼的是“竹子生來不為強(qiáng),荒山野嶺都能長……起青削黃做涼席,鋪在床上四方方……”嗎?沒有人知道,山谷回蕩著“啊啊”的回聲。
蒸籠扎好了,那一年過年,我家蒸的蒸饃格外香甜。篾匠走時,從背簍里拿出一個小竹塔送給我,好多年后我才看清竹塔下還刻有四個字:好好學(xué)習(xí)。我一直珍藏著他給我的這份美好祝福。只要我坐在書桌上看到那小竹塔,那份美好和溫暖就迅速籠罩了我,心里不由得燃起一種熾熱,升起一種期盼——“……起青削黃做涼席,鋪在床上四方方”的吼聲,仍在那山溝溝里回蕩……
(選自《人民日報(bào)》2019年4月8日,有刪改)
技巧借鑒
一、選好視角:第一人稱,兒童心理。作者所取素材系兒時親見親歷,用第一人稱、兒童視角進(jìn)行敘述,更能穿越時空,重現(xiàn)場面,寫活人物。
二、寫活人物:無語之語,匠心善心。文章七次寫到篾匠師傅的“無語之語”,那些“啊啊”之聲表達(dá)的含義,或是夸獎,或是應(yīng)答,或是開導(dǎo),或是激動,或是成功后的狂喜……這些看似重復(fù)的描寫卻把一位個性鮮明的普通匠人寫“活”了,有“此處無言勝有言”之妙。讀者分明能從中“聽”出具有“某種魔力和韻味”的性格世界——熱愛生活,樸實(shí)厚道,樂觀開朗。
三、溢出情思:言出由衷,蘊(yùn)含悠長。篾匠本是一種艱苦繁雜的工種,可在作者筆下,制作過程卻頗有情趣和韻味。這些抒情、議論性文字蘊(yùn)含豐富,關(guān)乎特色工藝和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弘揚(yáng),具有當(dāng)代意義,韻味悠長。
小屋修鞋匠
◎徐繆蔚
冬季,極難得的晴朗日子。幾縷陽光小心翼翼地從窗戶縫里鉆進(jìn)來,映在老人的臉上、手上、眉間,明媚了這小小的角落。
那是小鎮(zhèn)上極不起眼的一條路,路邊有更不起眼的一堵墻,墻角里是很不起眼的一座修理亭。屋里的老人也與這小屋一樣,樸素憨厚,普普通通。他穿著厚厚的舊棉衣,戴著個毛線帽,皮膚黑紅黑紅的,很像老家老灶里被映紅的土壁。乍看,會產(chǎn)生他是從上個世紀(jì)穿越而來的感覺。墻壁上插著一束梅花——黃、白色兩“混搭”的梅花,鮮艷水靈,清香幽幽,給小屋增添了別樣的韻味。
他一手拿著鞋子,一手在他那一群工具上游走,認(rèn)準(zhǔn)一個,便伸手取出。他的手也是土灰色的,老繭布滿指尖,白色的紗布裹了一圈又一圈,仿佛是剛從地里拔出來的大蘿卜,還帶著些許泥土。
他用手指輕撫著鞋跟,溫柔而又小心翼翼,另一只手舉著小錘敲了敲,發(fā)出“砰砰”的聲響,不多時,原本破損的鞋跟,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芈淙肜先苏菩摹?/p>
老人舒了一口氣,嘴角上揚(yáng),輕輕一笑,埋下頭,頸上露出幾根銀發(fā),手中的動作卻沒有停止。陽光灑在銀發(fā)上,熠熠閃光。他換上一個新的鞋跟,錘子、起子、夾子……悉數(shù)派上用場。不多時,鞋跟便已修好,但他似乎并不滿意。他低下頭去尋找,取出一根銀線,包著鞋跟磨了兩圈,這才微笑著將鞋遞給顧客。梅花輕微顫動著花瓣,似是在為主人道別、送客。
這是他一天里的第一個顧客,或許也是唯一的一個??腿俗吆?,他捧起放在一邊早已冷了的飯盒,將米飯和菜隨意攪拌,扒入口中,午飯便算吃完了。他靜靜地靠在鋁板上,皺紋愜意地爬上了他的面頰,但掩蓋不了淡定的靜美,就像身后停止顫動的梅花。
我原以為,角落狹小,早已被大眾遺忘。這個時代,破了的東西,當(dāng)隨手丟棄,誰又會看到那個小屋,誰又會想起那個屋里的修補(bǔ)老人呢?我原以為,再修再補(bǔ)都不如新的好,一如年邁的生命,哪有少年、青年一般活力四射?現(xiàn)在看來,是我錯了。即使有一天,亭子老了,老人老了,可是,再年邁也有自己的明媚。畢竟,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段歲月都可以明媚,每個角落都有別樣的光輝。
滋生浮夸奢靡之風(fēng)的土壤仍在,我們的精神需要經(jīng)常修補(bǔ),生活也需要修修補(bǔ)補(bǔ)后繼續(xù)往前走。
教師點(diǎn)評
作者從旁觀者的視角,觀察細(xì)致,筆含真情,帶領(lǐng)讀者走進(jìn)人物內(nèi)心世界,寫活了一位熱愛生活、樸素善良、手藝高超、精益求精的修鞋老人?!拔摇钡姆此肌ι系牟寤?、哼唱的老歌、兩次描寫梅花、針對奢靡之風(fēng)引發(fā)的“修補(bǔ)”議論,不僅增添了行文情趣,且給讀者以生活哲思,構(gòu)思新穎,勝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