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娟
古詩鑒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古詩鑒賞教學水平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感知文化的韻味具有重要作用。古詩中蘊含了中華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古詩鑒賞教學需要讓學生欣賞古典文化之美,提高古詩的欣賞能力,在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但是,在當下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古詩鑒賞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要提高古詩鑒賞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仔細分析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
1.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學習語文的關鍵,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編寫能力上。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古詩的鑒賞奠定了基礎。學生能出口成章,將頭腦中所想到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可以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口才,進而使作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2.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頭腦中形成的語文概念,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如果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強,那么他們的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會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思維能力包括對古詩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以便使學生能夠輕松理解古詩中蘊含的哲理。學生在古詩鑒賞中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以便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
3.審美情趣
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學習語文有著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了解傳統(tǒng)文化。學生通過本身獨特的審美能力,將語文知識表達出來,進而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審美情趣是一種人文修養(yǎng),對于高素質人才的發(fā)展非常重要,良好的審美情趣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
4.文化修養(yǎng)
文化修養(yǎng)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優(yōu)良品格,是學生自身所必須的素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日常的與人相處之中,它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對詩詞進行鑒賞,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言談舉止。
二、小學古詩鑒賞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獨立鑒賞古詩的能力
在小學古詩鑒賞的教育中,教師往往成為課堂的主體。他們習慣于向學生灌輸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從而減弱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在鑒賞中完全依賴于語文教師,難以對古詩產(chǎn)生系統(tǒng)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這就導致學生的鑒賞能力長期無法提升,無從感受古詩的魅力和深刻內(nèi)涵,最終影響到古詩鑒賞的教學效果。
2.教師無法全面掌握古詩寫作背景
古詩是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源自詩人因自己身世、人生經(jīng)歷而迸發(fā)出的靈感,不僅年代久遠,寫作背景也十分復雜。教師在開展古詩鑒賞時,缺乏對當時社會背景的詳細介紹,沒有闡明詩人所處的人生階段。古代社會與現(xiàn)代社會情況相差極大,學生無法理解古代社會的復雜背景,就不能了解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從而在古詩鑒賞中出現(xiàn)理解障礙。
3.古詩鑒賞缺少創(chuàng)新和引導
大部分教師在古詩鑒賞中依然采取灌輸式的方法,這就使鑒賞教學變成了老師對古詩逐行逐句的講解,學生對古詩的鑒賞程度也只停留在字面理解上,而不能更好地感知古詩的意境與內(nèi)涵,使古詩失去了感染力。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古詩鑒賞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不能有效汲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違背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古詩鑒賞的教學方式
1.教師應重視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構成古詩的是文言詞匯和語句,學生要賞析古詩就需要對這些基本詞匯進行掌握,才能形成自己的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講授與古詩相關的知識,比如,古詩的類別有五言詩、七言詩、律詩、古體詩等等,同時在教材中尋找相應的案例進行講解,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
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每首古詩的重要內(nèi)容進行重點強調(diào),讓學生記在筆記本上,以便督促他們及時復習。比如,在學習部編教材《出塞》這首詩的時候(原詩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標出古詩中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在課上進行重點講解,隨后帶著學生進行朗讀,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提問,然后根據(jù)問題對古詩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記好筆記,此外,教師也要定期檢查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
2.介紹寫作背景
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一定是有緣由的,這就是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社會情況、作者際遇與心情等等。學生在了解這些情況后,不僅增長了歷史知識,也擴大了視野,便于學生深刻理解古詩的內(nèi)涵,感知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也使古詩變得更為生動鮮活,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興趣。因此,在開展古詩鑒賞前,老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查找古詩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一部分時間,讓他們交流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帶領學生分析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了解古詩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內(nèi)涵。
例如,部編教材中的《夏日絕句》一詩,詩人李清照由于路過烏江,而產(chǎn)生了反抗情緒,渴望恢復故土。在這里,牽涉到了項羽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語文老師可以拓展知識點,為學生講述西楚霸王項羽的相關歷史事件,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能為學生掃清在鑒賞方面的障礙。
3.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古詩詞鑒賞課中,要對古詩進行逐字的講解,這就會使教師感到一定的壓力。同時,古詩詞雖然簡短,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需要讓學生牢記的知識點也非常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古詩的講解,這會使老師的壓力進一步增大,同時也會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古詩詞的講解,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與古詩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將詩詞內(nèi)容融入到多媒體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古詩詞。
例如,在學習古詩《乞巧》時,教師可以先朗讀一遍古詩,然后讓學生集體朗讀一遍,再利用多媒體展示一段關于本詩的視頻,并且在課件中配上本詩作者的圖像和簡介,讓學生根據(jù)音頻進行朗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教師為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加順利,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要實現(xiàn)小學古詩鑒賞的有效教學,需要從創(chuàng)作背景、朗讀教學、古詩意境等三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全面掌握古詩的內(nèi)涵和意義,從而提升鑒賞能力。此外,古詩中蘊含著豐富的背景,這也是展開延伸教學的資料。通過創(chuàng)新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古詩的鑒賞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通過知識的延伸,學生更能體會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