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華
一、品種及習性
(一)品種分類
杭白菊品種有小洋菊和大洋菊兩種。小洋菊適應性強,從栽種到盛花期需7個月。大洋菊品質略低于小洋菊。
(二)生態(tài)習性
1.光照。杭白菊喜陽怕陰,光照不足時易開花不良。
2.溫度。耐寒不耐熱,生長期適宜溫度為15~25 ℃。露地栽培條件下,-5 ℃以上能安全越冬;-5 ℃以下長時間低溫,葉片受凍干枯變黃。根部忍耐低溫能力較強,當溫度升高后仍能萌芽,孕蕾開花,一般冬季不易凍死。
3.水分。培養(yǎng)土常保持濕潤對生長有利,切忌長期過濕,造成爛根。
4.土壤。杭白菊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但適宜在疏松、肥沃、濕潤的壤土或沙質壤土中生長。
二、種植準備
(一)品種選擇
選用品味較好的小洋菊品種或大洋菊品種,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質、提高杭白菊的整體質量。
(二)培育壯苗
1.扦插法育苗。選擇地勢高、干燥、肥沃、疏松、灌排水方便的地塊作苗床。春季耕翻耙平后做成寬1.2~1.5 m、高25~30 cm,畦間距30 cm、長度為4~10 m的高畦。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當5~10 cm地溫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扦插。將幼苗摘除最下部2~3片葉,按行株距20 cm×7 cm扦插于育苗床上,插條入土不超過株高的1/2。插后澆透水,同時在苗床上方搭建40 cm高的陰棚,晴天09:00—17:00遮
陽,其他時間撤去遮陽物,保持田間濕潤,20天后幼苗便生根成活。1個月左右施1次稀糞水。移栽時選擇苗床上生長良好、無病蟲害、單株高20 cm以上、莖粗壯、葉片完整、根系發(fā)達、有2~3片新葉長出的菊花幼苗作種苗進行大田移栽,同一田塊幼苗應一致。采幼苗時,為防止病原菌的傳染,最好用手折取,不宜用剪刀剪取。
2.分株法育苗。此法是目前大面積栽培菊花的常用方法。菊花秋冬采收后,選健壯、無病害的植株,齊地面割除殘枝,將其根全部挖出,栽植在一塊肥沃但沒有種植過菊花的地塊上,施一層牛馬糞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根芽翌年春3—4月萌發(fā)后,扒開覆蓋的糞土,同時根據墑情澆水,使其快速生長。4月下旬至5月上旬,待苗高15~20 cm時,選陰天將幼苗帶根全株挖出,按新苗分株,適當剪除老根及部分枝葉,即成為新的菊花種苗。一般每667 m2老苗可栽1 hm2左右的生產田。
三、大田管理
(一)整地
菊花喜光喜肥,應選土層肥厚、無樹木遮擋的地塊。一般實行3年輪作制。栽植前先對大田翻耕1遍,結合翻耕每667 m2施農家肥1000~1500 kg、磷肥50 kg作底肥。
(二)栽植
杭白菊定植時間以苗高15~20 cm時為標準進行移栽。一般分株苗在4月上中旬,最遲不超過5月上旬。扦插苗在5—6月,選陰天或晴天的傍晚帶土移栽,每667 m2苗數為3500~5000株,種植偏晚的田塊適當提高密度。待扦插苗有2~3片新葉長出后,帶土挖取幼苗,即可移栽。在畦面上可采用穴栽或開定植溝栽植,行株距為50 cm×30 cm或40 cm×40 cm,每穴栽2株,深度在10~15 cm,栽植后澆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后,土壤若偏干些能促進根系發(fā)育,對培育健壯菊苗有利,此時遇雨要及時排水。
(三)中耕除草
菊苗定植后幾天內,若午后無萎蔫現象,表明菊苗成活,可以松土、除草。一般在現蕾前除草要進行4~5次,每次除草宜淺不宜深,同時要進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現蕾后不再進行。
(四)壓條
菊花壓條分2次進行。 第1次在移栽后30天左右,約5月上中旬,當苗高30~40 cm時進行(此時菊苗木質化程度低,莖稈軟,分布均勻)。壓條前,除草松土,在菊苗行兩邊施1遍農家肥,壓條時把2株枝條向兩邊分開,按倒在地,枝條上每隔10 cm壓上泥塊,保證枝條充分與松土接觸。待新生側枝長到20 cm時,進行第2次壓條,每次壓條時要及時澆1次生根水。壓條的作用是抗倒伏、抗旱,增加有效苗數。
(五)摘心(打頂)
摘心可促進菊苗分枝和枝條間生長的平衡,防止倒伏,促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長、花期整齊。在第2次壓條后,當新梢再次長到10~15 cm時,選晴天摘心,摘去莖尖1~2 cm,可有效促進分枝形成。此后每15天進行1次摘心,連續(xù)摘心3~4次。第1次摘心在6月進行,使菊苗分枝數達12萬株/667 m2。最后一次摘心在8月20日前結束,摘心過遲則影響菊花后期生長,花蕾小,開花推遲,且易受早霜為害。
(六)防澇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對水分反應敏感,怕澇怕旱。因此,需開溝做畦,做到排灌暢通;夏秋季如遇長期干旱,出現菊苗失水萎縮,也要及時溝灌抗旱,灌水時間應在晴天17:00以后。
(七)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輕施苗肥;追施分枝肥,多施蕾肥?;室杂袡C肥、農家肥為主。有機肥主要有人糞尿、牛羊糞、雞糞等。追肥則以速效肥料、化肥為主。
(八)及時做好防護,防止倒伏
小洋菊品種枝梗柔軟,生長后期株高若超過50 cm就易倒伏,可在畦邊立小竹竿、拉草繩,以防倒伏,方便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