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
(北安市主星鄉(xiāng)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黑龍江 北安 164003)
“開始肥育”階段是指牛從接收飼糧或生長飼糧過渡到最終的高谷物肥育飼糧的轉換期。這一轉換期的性質,取決于給牛只使用的接收和/或生長方案的類型。對于采食以粗飼料為基礎的接收飼糧或生長飼糧的牛來說,轉換期包括從以粗料為主的飼糧逐步轉變?yōu)橐跃蠟橹鞯娘暭Z。對于在限飼或程序化飼養(yǎng)體系下飼喂85%~90%精料水平飼糧的牛來說,飼糧精料水平只需少許增加或無需遞進式增加;但需要逐漸增加飼糧的給量,直至其給量達到動物的最大自由采食量為止。
對于放牧或飼喂基于粗飼料的生長飼糧的架子牛,可以通過逐漸提高飼糧精料水平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一轉換期。轉換期的目標是實現(xiàn)飼糧精料水平的平緩過渡,避免過量采食,防止瘤胃酸中毒和采食量的下降。急性酸中毒對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具有長期的影響,因此必須予以避免。開始肥育的傳統(tǒng)方法是飼喂精料水平相對較低(如40%~50%)的飼糧作為幼畜的起始飼糧。在一些情況下,待肥育牛進入肥育場最初的幾天內也可能自由采食干草。有研究者曾對規(guī)?!? 000頭的牛場中剛入場牛所飼喂的飼糧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5.3%肥育場的飼糧精料水平為0;70.1%肥育場為51%~55%,13.6%肥育場為56%~74%;11%肥育場>75%。在飼糧轉換期間,通常先飼喂10%~20%精料水平飼糧,經過21~28 d過渡,逐步增加到最終的高精料(>90%)飼糧。根據精料水平的增加幅度和肉牛采食模式的不同,牛只對每一次飼糧精料水平的增加都應有3~7 d的適應期。如果精料水平變化太快,可能會導致牛只瘤胃酸中毒,從而造成采食量下降,有時還可能需要重新更換回前1次的飼糧。
由于大部分商業(yè)化肥育場每日飼喂2或3次,因此另一種讓飼糧精料水平緩慢提高的轉換方法看來也是有效的,即在精料水平連續(xù)遞進的飼養(yǎng)方式下提前飼喂下1 d的精料。具體來說,也就是在前1 d的第2餐或第3餐開始飼喂后1 d的精料。而在隨后的1 d,其精料水平連續(xù)遞進的飼糧中又包含后1 d 3次精料飼喂中的2次精料,由此經過3 d時間即可實現(xiàn)一次完全的精料水平轉換。根據牛只采食量的不同,一個步驟可以循環(huán)進行幾天,也可以讓這樣的轉換連續(xù)進行下去。另一精料飼糧轉換方法是先給牛只飼喂適宜精料水平(約60%)的起始飼糧,并達到自由采食量。隨后以最終的高精料飼糧(精料>90%),每日逐步替代其中的一部分如每日10%比例。與傳統(tǒng)飼喂方法中飼糧精料水平突然改變致使精料水平轉換曲線呈階梯式增長的情況相比,上述兩種方法的飼糧精料水平的轉換曲線在理論上更為平滑。
合理的飼槽管理對于啟動良好的肉牛肥育至關重要。在轉換到更高精料水平飼糧的過程中,應對牛只進行一定程度的限飼,以防止其過度采食。同時應密切監(jiān)控牛只的采食量,以便確定其是否與預期值相吻合。另外,采用近期出版物提出的采食量飼喂方案,也可以確定牛只的采食量是否達到了適宜的目標采食量。
飼槽管理是肥育場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肉牛一旦開始肥育,飼槽管理方法就不同于轉換期飼糧精料水平連續(xù)遞進的方法。繼續(xù)密切監(jiān)控肉牛采食量以確保其采食量達到預期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但一旦肉牛開始采食最終的高精料飼糧,那么此時飼槽管理的目標就是保證肉牛采食量在肥育時間內保持相對恒定。傳統(tǒng)的飼槽檢查目標通常被認為是保證牛只“將飼料車卸在飼槽中的最后一口飼料吃完為度”。因此,應盡量保證飼槽在24 h的飼喂期限內基本干凈或“舔光”的。顯然,要確保牛只既不缺乏飼料,又不會由于飼喂量過多而造成飼槽剩料變質,對飼槽進行認真檢查尤為重要。
近年來,許多營養(yǎng)專家對傳統(tǒng)的飼槽檢查目標進行了一些調整,要求牛只吃完飼料的凈槽時間<24 h,這就要求在深夜對飼槽進行檢查。同時,這一方法還包括不斷地對肉牛的采食量給予刺激,以期增加其采食量。例如,如果一圈舍肉牛在晚間12時能采食完飼料,那么第2天每頭牛的飼料供應量就可以增加0.23~0.45 kg。但增加飼料后如果有剩余,那么就應該將飼料供給量重新降回到原先的水平。然而,如果2~3 d后,圈舍中的牛能夠采食完新的飼料量,那么供給它們的飼料量可能再次增加。顯然,這一飼槽管理方法要求連續(xù)不斷地進行飼槽中剩料量讀數(shù)記錄,并且通常每個圈舍還需要配備與計算機聯(lián)機的記錄系統(tǒng),以協(xié)助飼槽檢查員的工作。這種精細的飼槽管理系統(tǒng)可以使牛只實現(xiàn)最大采食量,并且每日采食量間的差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