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飛
(濱海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500)
宮外孕為臨床婦產科常見急腹癥疾病,伴隨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宮內節(jié)育器的廣泛應用以及性觀念行為的逐步開放,婚前性行為的發(fā)生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同時宮外孕的發(fā)生率亦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1]。宮外孕發(fā)病時,患者常出現腹部的劇烈疼痛感,疾病患病急驟,進展快,加之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干預措施,患者內心承受著較大的壓力感[2]。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將患者放置在臨床治護的首位,幫助患者緩解生理性疾病的同時,充分滿足患者的心理性需求,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醫(yī)治護環(huán)境[3]。本次研究抽選我院接診40例宮外孕患者,隨機分組對照比較,探究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具體實施成效。
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診40例宮外孕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將其平均劃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進行對照比較。對照組患者20例,年齡21~34歲,平均(26.46±2.10)歲;觀察組患者20例,年齡20~35歲,平均(26.43±2.10)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遵循醫(yī)學倫理學規(guī)范開展,已經征得所有入選患者的同意?;颊呒膊【鞔_診斷,排除治療依從性極差者,排除研究過程中脫落者。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guī)性的宮外孕護理。常規(guī)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前宣教,向患者講解手術流程、做好術前禁飲禁食準備,術后常規(guī)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遵醫(yī)囑給予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性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
1.2.1 多元化健康宣教,提升患者認知
患者入院后,除外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針對患者對于疾病的了解情況以及患者自身的認知水平等,對患者開展多元化健康教育,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圖文健康知識宣教以及視頻講解等多元化形式,向患者展示認知誤區(qū)、宮外孕相關知識、健康性行為知識以及宮外孕規(guī)避常識等,讓患者對自身疾病充分了解。同時向患者充分講解診療流程,提醒患者診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加強患者對臨床診療的依從性。
1.2.2 強化心理溝通,緩解心理壓力
護理人員需要通過語言溝通交流等形式初步了解患者的內心心理狀態(tài),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壓力者,可由專業(yè)的心理師進行評估診斷。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心理問題的成因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患者疏導內心壓力,調節(jié)情緒。必要時可由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開展診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表達對于患者的尊重,幫助患者放下內心芥蒂,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1.2.3 強化預后護理干預,提升預后療效
對于治療后宮外孕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常規(guī)觀察,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主診醫(yī)師處理。治療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給患者講解過往有效治療案例,幫助患者提升信心,積極配合康復。對于存在術后疼痛、排氣不暢等不適感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關心以及支持。采取播放音樂、看報紙、播放視頻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促進恢復。
(1)護理前后生活質量[4]:采取GQOL-74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共計評價其軀體、心理、物質以及社會等四大維度指標。量表得分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相關;(2)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心理狀態(tài)[5,6]: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以及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量表得分與患者心理狀態(tài)呈負相關;(3)護理滿意度:采取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獲取的數據均統(tǒng)一錄入到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狀態(tài)評分以及抑郁狀態(tài)評分均與對照組不存在明顯差異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組間生活質量對比
表1 組間生活質量對比
組別 軀體健康 心理健康 物質 社會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20) 75.75±2.18 88.05±2.74 70.38±1.37 85.84±3.74 74.74±2.47 87.40±2.47 70.05±3.52 87.50±2.10對照組(n=20) 75.83±2.42 82.52±4.17 70.23±2.03 77.03±2.97 75.03±2.10 79.92±2.46 70.42±3.28 76.45±3.11 t 0.526 9.461 0.835 10.485 0.748 9.600 0.528 10.49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對比
表2 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對比
組別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20) 57.85±3.52 33.64±2.75 59.64±4.35 33.54±3.13對照組(n=20) 57.84±3.17 44.89±2.65 59.57±4.22 47.59±2.19 t 0.472 9.695 0.643 10.238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宮外孕臨床又稱之為異位妊娠,屬于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類型之一,患者受精卵形成后,于子宮以外的位置著床并不斷生長發(fā)育。近年來伴隨性開放程度的提高,宮外孕的發(fā)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7]。宮外孕常規(guī)呈現突發(fā)性,患者突然發(fā)病,出現腹部的嚴重疼痛感,如孕囊破裂出血,極易誘發(fā)患者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因此,對于宮外孕患者需要及時實施臨床診治。受到疾病急驟性的影響,以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患者多對于手術治療存在顧慮性。另外,加上手術治療干預誘發(fā)患者生理性以及心理性的應激,對于患者的疾病診治康復具有一定的阻礙性。因此,給予患者有效診療的同時,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提升生理性以及心理性的舒適度[9]。
伴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們對于自身保護意識的提升,醫(yī)療診療護理過程中,對于患者心理性感受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秉承著以患者為本的基本理念,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個人自尊以及隱私,整體由圍繞疾病開展護理轉化為圍繞患者開展護理。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充分做到了,因人施護,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護理風險性,提升了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性的護理舒適感[10,11]。
本次研究顯示,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患者,其生活質量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情緒明顯緩解,患者對于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滿意度極高。
綜上所述,對于宮外孕患者,臨床中應重點推廣應用個性化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提升自身生活質量,緩解內心壓力,獲取舒適的臨床診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