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玲 王光奎 奚 慶
(西安工業(yè)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道路綠化主要是指道路紅線之內(nèi)的行道樹、分隔綠化帶、交通島以及在范圍內(nèi)的游憩林蔭道等[1]。道路綠化不僅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城市形象的窗口。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很多城市出現(xiàn)交通擁堵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城市通過拆除道路綠化來進行緩堵。其次,由于城市交通模式的轉變,城市道路不斷拓寬,人行道不斷受到擠壓,各種快速路,立交橋橫亙于城市之中,讓人倍感親切的街道尺度和綠色空間逐漸和人們隔離。隨著“生態(tài)城市”“森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道路綠化的景觀要求也隨之上升,道路綠化由功能性逐漸向生態(tài)的模式轉變。本文針對西安市城市道路綠化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改善建議。
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是衡量道路綠地水平的重要指標。道路綠地率越高,說明這條道路綠地面積越多,綠化覆蓋率越高,說明這條道路種植的喬木的數(shù)量越多。西安市近年來在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方面成果顯著,新區(qū)建設綠化程度較高,但一些舊有路段綠化水平較低,或在道路改造過程中綠化遭到破壞,導致整體綠地率均值不足30%。西安市市管道路數(shù)量70條,道路平均綠地率28.6%,綠化覆蓋率36.8%。主要道路111條,道路平均綠地率29.2%,綠化覆蓋率44.9%[2]。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西安市主要的道路綠地率均值幾乎都能接近30%,但是綠化覆蓋率超過50%的卻很少,這是由于綠地內(nèi)喬木數(shù)量不足而導致的。
西安市近幾年道路資源越來越緊張,為了解決城市交通資源不足,城市道路綠地就成了犧牲品,一部分用于道路建設,一部分用來建設停車場。以幾個道路為例,未改造前,長樂路:鐵路橋至浐河橋西,全長1 400 m,道路綠地面積26 848 m2,道路綠地率50%,綠化覆蓋率55.7%。咸寧路:水泥廠至浐河橋,全長950 m,道路綠地面積11 400 m2,道路綠地率34.3%,綠化覆蓋率51.4%。但是在改造后,道路綠地被侵占,長樂路道路綠地率降為30%:咸寧路道路綠地率降為28%。由于很多道路改造已經(jīng)完成,造成了后續(xù)增加綠化面積困難。
西安市的道路綠化,主要以喬木、灌木、地被、藤本相結合的形式。國槐、懸林木、銀杏、白皮松、獨桿石楠為西安市基調(diào)樹種,雪松、油松、廣玉蘭等為骨干樹種。常綠樹種約40余種,常綠針葉喬木12種,常綠闊葉8種。為了創(chuàng)建國家“森林城市”自2008年以來,西安全市開展“大植綠”行動,西安行道樹數(shù)量達到48萬余株,市區(qū)干道綠地率達25%以上,全市林蔭路已達到400余條。
道路改擴建工程對綠化影響很大,很多道路經(jīng)過多次開挖,道路景觀處于剛恢復又被破壞的情形。以西延路為例,西延路是西安的一條連接南二環(huán)和西影路的主要道路,2011進行了第一次道路改造工程,該工程拆除了兩側快慢車道隔車帶,合并新建了中央隔車帶,將之前的雙向四車道改造成雙向六車道,原有的綠化徹底破壞。2016年12月,該道路又進行了第二次改造,此次工程將原有的綠化全部移除,使得5年來形成的道路景觀,又再次被破壞。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西安市東大街,友誼路,咸寧東路的改造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西安的道路綠化多選用國槐和泡桐作為行道樹,特色不夠突出,道路景觀比較相似,缺少辨識度,道路植物的觀賞性不強,景觀特色不明顯[3]。其次道路空間資源利用不足,垂直綠化物種單調(diào),力度不足,無法形成豐富的景觀層次,有些沒能做到綠化景觀與城市特色完美結合[4]。
城市道路在改造過程中,存在部門之間溝通不及時的情況,導致城市道路綠化遭受損失,如長樂路道路改造工程,長樂路全長10.2 km,與西安地鐵一號線共線9.4 km,是西安市東西向交通主動脈,地鐵一號線運營后,長樂路開始整體改造恢復,但是市政部門新建的樹池下面,是原來人行道的硬質(zhì)鋪裝,沒有種植土,導致園林部門無法對硬質(zhì)鋪裝進行破除,從而放棄了100株苗木的恢復工作。同樣,友誼路改造工程遷移苗木數(shù)量448株,高新四路站道路改造遷移苗木733棵,這些道路改造結束后,由于各部門工作銜接問題,苗木都沒有及時補種,對綠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道路不再有樹蔭為市民在炎炎夏日提供清涼,很多市民都覺得近兩年西安的夏天特別熱,和多條道路的樹木破壞有一定的關系。
西安市城市道路樹種單一,如作為西安南北主軸線的長安路,行道樹以國槐,懸鈴木和毛白楊為主。長樂路行道樹以國槐為主,西安市商業(yè)最為繁華的北大街,西大街,行道樹以國槐為主。主要道路中央隔離帶設計以滿足道路綠化的物理功能為主,不具有觀賞性。春夏季節(jié),喬木茂密的枝葉為市民提供了遮蔭的效果,但是到了秋冬季節(jié),由于樹木配置的不合理,樹葉掉落以后,光禿禿的樹干則大大減弱了防塵減污的效果,更難以談及道路綠化美化市容,豐富街景的效果了。
相對于自然環(huán)境,行道樹的生存條件并不理想,光照不足、通風不良,供水、供肥難以保證,而且常年承受汽車尾氣、城市煙塵的污染,同時地下管線的修建對植物的根系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道路綠化的養(yǎng)護非常重要,目前道路綠化養(yǎng)護存在不規(guī)范,如不同樹種的生物特性沒有區(qū)別對待,灌溉和施肥不適當。綠化空間存在死角等問題,有些路段存在的缺株及黃土裸露的存在,需要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道路改造所造成的行道樹缺失,比如康復路,太乙路,咸寧路等路段的樹木應予以及時補種。同時加快公園和綠地小廣場建設,推廣樓頂綠化、立體綠化,推進綠道建設,利用三角地帶進行植物造景,結合微地形,進行小規(guī)模造景,塑造多層次復合結構的道路景觀,見縫插綠彌補道路綠地不足。同時,在滿足海綿城市和節(jié)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標準的前提下,按照“常綠喬木+草坪綠化”的城市綠化建設理念,突出林帶增綠。在林帶建設和改造提升中增加雪松、油松、石楠、小葉樟等適宜在西安市栽植的常綠喬木,為城市保住足夠的生態(tài)空間。
樹木花草具有可觀賞性,道路綠化應從人的審美需求出發(fā),調(diào)整配置,將道路綠化單一承擔消除污染的物理功能向兼具使人賞心悅目的心理功能方面轉化,即變單純的行道樹為道路景觀,在植物配置上應形式多樣,色彩豐富,有一定的高度變化,要呈現(xiàn)出豐富季相景觀,突出特色,使城市形貌更為生動,如在近期進行的幸福林改造工程中,道路綠化增加了彩葉樹種,中央隔車帶以喬木為骨架,草、色葉植物相結合,栽植兩排造型優(yōu)美的紅葉石楠,隔車帶兩側同樣采用紅葉石楠成“品”字型造景。行道樹采用12 cm的七葉樹,樹形挺直,樹冠優(yōu)美,成長成型后濃蔭滿布;道路三角帶利用造型樹特色植物,并結合微地形處理,采用金鑲玉竹、景石、草皮進行小規(guī)模造景,多層次復合結構更是別具一格,使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充分體現(xiàn)生態(tài)性、植物多樣性和層次性[5]。
設計要根據(jù)不同道路形式和綠地寬度,優(yōu)化植物配置,豐富城市景觀色彩。如以一塊板斷面為主的次干道和支路上,種植低矮花灌木,行道樹的選擇上常綠喬木與落葉比例以4∶6為宜。有中央分隔帶的城市生活性主干道上,用高度小于70 cm的灌木與草皮結合,選擇不同的花木進行形象設計,借助樹木的自然特質(zhì),柔化邊界線,并將節(jié)點道路綠化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的比例提高到5∶5。其次,針對目前適宜西安市栽植的常綠植物,尤其是常綠行道樹闊葉喬木較少的實際,著手引種馴化一部分常綠植物新品種,如玉蘭、柳杉、小葉樟、獨干黃楊、礬根、矮化麥冬等;修剪造型一批鄉(xiāng)土植物,并在日常綠化工作中重視彩色植物的運用,使道路綠植更具多樣化,讓城市綠地品質(zhì)再提升。要把“四季常綠·一路一景”作為重點把握的設計原則[6],使城市的整體風貌在和諧統(tǒng)一中產(chǎn)生變化。
道路綠化在樹種選擇時,就要考慮建后的養(yǎng)護工作。城市道路的綠化養(yǎng)護,應事權下移,從管理部門入手,提高思想上的重視程度。各個區(qū)及開發(fā)區(qū)將擁有更多的管理職責,解決“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問題”,政府對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及養(yǎng)護費用應在次干道和支路上加大投資力度,提高西安市的綠化建設、養(yǎng)護化管理水平。
城市的道路綠化不僅將城市中的各類綠地連成綠網(wǎng),而且對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緩解熱輻射、減輕交通噪聲與尾氣污染,確保交通安全與效率,美化城市風貌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本文針對西安市道路綠化現(xiàn)狀,分析城市道路綠化中存在的綠化用地被侵占、綠化空間利用不合理,道路綠化單調(diào),道路改造與綠化恢復無法及時銜接等問題,提出了改善城市道路綠化的建議,對未來西安市道路綠化的規(guī)劃與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無論是早期的“綠色城市”“花園城市”“森林城市”,還是近年來的國家或省級“生態(tài)城市”,作為城市發(fā)展的目標,都是對“人與自然在城市中和諧共生關系”的積極探索,而城市道路綠化在優(yōu)化城市人居環(huán)境,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中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安市道路綠化的建設,應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并保證安全為前提,引入社會的審美時尚,構建不同路段的景觀特色,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使其成為“順暢、高效,宜居、生態(tài)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