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景
楊國棟原籍湖南桃源,和曾國藩算半個老鄉(xiāng)。他從小喜歡書畫,因仰慕曾國藩的學問和理學成就,二十多歲時千里迢迢地進京,謁見當時已名冠京師的曾國藩。
幾天接觸下來,同樣對書畫癡迷的曾國藩便和楊國棟惺惺相惜,認定他是可造之材,將他收入門下,閑暇時一起探討書畫。曾國藩多次在朋友面前夸贊楊國棟悟性高、學問好、功底深厚。
楊國棟聽到老師夸贊,非但沒有沾沾自喜,還低調地表示:自己是來求學問、長見識的,不是來炒名的。為此他身居書齋,拒不見客,這無形中更增加了曾國藩對他的好感。
就在曾國藩對楊國棟的信任不斷加深時,楊國棟竟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不與老師打招呼便人間蒸發(fā),再也不見蹤影。曾國藩迷惑不解,多次派人尋找都沒結果,于是不再提他。
一次,曾國藩陪朋友到琉璃廠游覽,偶爾在一個古玩攤上發(fā)現(xiàn)幾幅字畫和一枚荷葉狀的硯臺,覺得似曾相識,仔細一看不由目瞪口呆。原來這些古董都是他往日收藏的舊物,尤其那塊硯臺,更是他視若珍寶的祖?zhèn)髦?,平時壓在箱底,很少示人。曾國藩問:“這些東西是從哪里來的?”“是一個叫楊國棟的先生典當?shù)?。”攤主毫不避諱地回答。
曾國藩后悔不迭,深怪自己一時大意,誤將一個竊賊收入門下。為不使祖物流失,他和攤主討價還價不成,便花800兩銀子將硯臺和字畫都買了回來。曾國藩取出硯臺,準備研墨寫字,結果發(fā)現(xiàn)硯臺遠不像以前那樣青翠發(fā)亮,還墨漬外溢;將它放在手上把玩,也感覺比原來輕了許多。驚詫之余,曾國藩翻箱倒柜,發(fā)現(xiàn)自己收藏的硯臺和字畫都在。
曾國藩這才明白自己上了當,竟花大價錢買了高手仿造的贗品。時隔多年,已經(jīng)做了湘軍統(tǒng)帥的曾國藩再次邂逅楊國棟,這才解開了謎團。
原來楊國棟追隨曾國藩學習時,一天外出辦事,遇到進京尋他的老仆。老仆說,楊父因和鄰居爭奪祖墳惹了官司,被鎖進監(jiān)牢,家人托熟人、找關系,花光積蓄不算,還欠了高利貸,也沒能將楊父救出來。
身無分文的楊國棟忽然想到一個主意,他見識過曾國藩的硯臺和字畫,雖不算價值連城,但也不失為珍品,自己若以此為藍本仿造品,或可解燃眉之急。于是他把過去臨摹曾國藩的幾幅字畫和臨時仿造的硯臺拿到地攤上,本想換幾個小錢,沒想到一出手就賣了400兩銀子。楊國棟本想先告知曾國藩一聲,可他外出未歸,只好留下一張“急事暫別”的字條,隨老仆返家。
弄清來龍去脈,曾國藩頓覺釋然,對楊國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楊國棟也給他帶來意外之喜:近年楊國棟學了制作槍炮的技術,這對一向熱衷洋務的曾國藩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