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個古村落文脈的追溯
——培田的書院文化

2019-02-17 05:35:00陳仕樺
四川水泥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世祖南山學堂

陳仕樺

(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福建 福州 350101)

0 引言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培田位于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xiāng),毗鄰長汀,是一座擁有八百年悠久歷史的客家村落。在明清時期作為聯(lián)結(jié)連城與汀洲府的水陸交通要沖,曾經(jīng)繁榮一方,現(xiàn)有村居仍然較好地保存了當時的風貌。自宋末元初吳八四公到此開基立業(yè),歷經(jīng)數(shù)代人的繁衍和經(jīng)營后,培田村逐漸形成了一個純粹為吳氏一族所聚居的村落,到明清時發(fā)展至鼎盛。此間培田的書院大興,教育事業(yè)繁榮,一度成為“人才輩出的南方客家地之鄒魯”。

1 培田書院的興起——入孔門墻第一家

明弘治元年(1488年),培田吳氏七世祖祖寬公“以余貲在石頭坵建書墅,為講學之所,延謝桃溪先生訓其后昆,題曰‘草堂別墅’”。由此“開汀連十三坊書香”。①此后直至清中期,培田吳氏一直繼承興學之風氣,以房族為單位陸續(xù)創(chuàng)辦了9 座書院。其中建于明代的2 座,分別是第十世祖肖泉公創(chuàng)辦的“肖泉公書館”、第十世祖在宏公創(chuàng)辦的“十倍山學堂”(又名宏江書院);②進入清代后,培田興辦書院的風氣達到極盛,計有7 座,分別是十二世祖君健公興辦的“白學堂”、十三世祖配虞公興辦的義屋學堂(又名云江書院)和伴山公館、十四世祖健庵公興辦的“巖子前學堂”、十五世祖錦江公創(chuàng)辦的“南山書院”、十六世祖純一公興辦的“清寧寨下學堂”,以及乾隆二十一年由吳氏族人共同創(chuàng)辦的“紫陽書院”。

明清時期書院文化在培田的興盛主要緣自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理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推動了書院文化的繁榮。在理學取得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地位之前,書院是傳播理學最理想的場所。因此,理學與書院自一開始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而且兩者相得益彰:前者以后者作為傳播基地,由此得以迅速發(fā)展;后者則因前者而充實完善,更具特色。明代是書院在全國普及的一個時代,特別是自明代中期以來,書院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紛紛設(shè)立。培田書院文化的興起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的。其次,培田村經(jīng)濟的繁榮為書院文化在當?shù)氐呐d起提供了必要的物質(zhì)條件。明清時期,培田借助其地處連接(長)汀連(城)兩地水陸交通要沖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在手工業(yè)、商業(yè)、民間借貸業(yè)等方面的經(jīng)營也十分發(fā)達,從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培田的吳氏族人于是從中劃撥專門一項支出用于支持書院。以石頭坵草堂為例,在七世祖吳祖寬“以余貲”興辦后,為保證學堂開支,不僅祖祠衍慶堂每年撥給學堂租谷百擔,后來南邨公祠也承擔了部分學堂經(jīng)費,其他規(guī)模較小的資助更是不勝枚舉。正是依靠雄厚的財力支持,培田的書院才得以陸續(xù)創(chuàng)辦并維持。最后,崇文重教的觀念也促使書院文化在當?shù)氐呐d起。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興辦書院就是為村中學子參加科舉,求得功名以光宗耀祖而服務(wù)的。培田吳氏的《家訓十六則》有云:“士為民首,讀書最高。希賢希圣,作國俊髦。揚名顯親,寵受恩褒。各宜努力,勿憚勤勞?!雹酃蕷v代書院的創(chuàng)辦者或資助者均秉承家訓,不惜投入大量的資金,興辦書院,聘請名師,其中就不乏像謝桃溪、邱振芳、曾瑞春這樣的一時才俊。

在這種良好氛圍的鼓勵和熏陶下,明清時期培田書院培養(yǎng)了大批的人才。據(jù)《培田吳氏族譜》統(tǒng)計,從弘治元年(1488)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的四百余年里,累計取得功名者達311 人,僅第十五世就有40 人登科入庠。培田的書院還造就了當?shù)氐奈娘L昌盛,儼然成為汀連兩地文墨之鄉(xiāng)。當時即便是沒有取得功名的吳氏族人,也以文人自詡,手不釋卷,好學成癖。如十世在宏公“雖涉獵業(yè)務(wù),亦手不釋卷。好學悅古之心,與讀舉子業(yè)者不二”。《培田吳氏族譜》中收錄了大量書、表、序、跋、祭文、詩歌、傳記等作品,無不文采斐然。明萬歷年間吏部尚書裴應(yīng)章來訪培田時,深為這里濃厚的文教氛圍所感動,特意為石頭坵草堂題寫了“距汀城廓雖百里,入孔門墻第一家”的聯(lián)文④。

2 培田書院的建構(gòu)——悠然雅致兼顧

培田的書院選址最大的特點在于特別講究環(huán)境的清幽風雅。這些書院大多依山而建,如紫陽書院位于臥虎山麓,宏江書院位于十倍山麓。南山書院位于臥虎山北側(cè)山腳下,座西北,朝東南,自陶淵明的詩作《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中取“南山”為名。書院門前有一棵樹齡達700 余年的羅漢松,形似毛筆;門外則有一個半月形的泮池,是為硯池,二者相映成趣,形成了“文筆蘸墨”的絕妙景致。

從建筑形式上來看,培田的書院建筑有三個典型代表,其一為清寧寨學堂。據(jù)《培田吳氏族譜》記載,這是一座兩層的土樓式建筑,也是培田歷史上唯一的一座土樓式建筑風格的書院,可惜已于民國年間損毀,只余墻基尚存;其二是紫陽書院。這是一座前后兩進的建筑,外圍墻體為青磚基的土坯墻,外圍抹上白灰,屋內(nèi)木構(gòu)件上鮮有雕飾,整體上顯得淡雅、樸實。整個建筑布局嚴整,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民居形式。其三則是南山書院,整個建筑由東西兩側(cè)院落并列組成,書院大門位于東側(cè)院落,穿過一個門廊后即是供奉孔子牌位的“德造廬”,在“德造廬”當心間廳堂左右次間為教室;其左側(cè)有一座五開間的正房,亦作為教室。西側(cè)院落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筑。連接東西兩個院落的是一個砌有鏤空花墻的小院,院中有一扇小門通往書院外。整個書院的建筑不拘泥于嚴格的形制,而是順應(yīng)山勢而建,布局錯落有致,與周邊環(huán)境融為一體。

3 培田書院的沒落——今惟荒基存矣

進入清中后期后,因戰(zhàn)亂頻發(fā),培田的經(jīng)濟逐漸衰落,用以支持諸多書院的經(jīng)費也日顯不足,加之缺少生源,一些書院被迫停辦,房屋或因長期無人管理而傾倒,或轉(zhuǎn)賣他人改建成住宅。光緒年間吳泰均所撰《六學堂拾遺記》中對此有生動的描述:石頭坵草堂,“祖寬公創(chuàng)之,李錢塘記之,誠先人育俊首善之區(qū)也。殊初更為屋,再墾為田,滄桑代易,為日久矣。”又如云江書院,“道光甲午漸塌,今惟荒基存矣?!睅r子前學堂則“嘉慶、道光間為鐵廠,咸豐初為大墓?!?⑤到清末民初,培田大部分的書院或被廢棄,或被改為他用,僅余南山書院尚保持文教功能,盛極一時的書院教育終于走向衰落。

清末廢除科舉后,南山書院順應(yīng)歷史潮流,于1906年更名為“長汀縣南宣區(qū)中心國?!?,成功實現(xiàn)了向近代教育轉(zhuǎn)型。這也是當時汀州府第一所初高兩等小學。從清末到民國年間,這里先后走出了4 位留學生,其中留日的吳建德加入了孫中山領(lǐng)導的同盟會,積極參與了民國的創(chuàng)立和反袁討袁活動;吳樹鈞、吳乃青、吳旭初3 位與周恩來一同赴法勤工儉學,向西方尋找救國真理,吳乃青還翻譯了《馬克思的生平及其著作》一書,成為培田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4 結(jié)束語

自石頭坵草堂建成以降的400 余年來,培田的書院為培田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士子,更為普及培田及其周邊的文化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并由此塑造了這一時期培田獨特的文化氣質(zhì)。不僅如此,培田的書院還見證了科舉教育的興衰和傳統(tǒng)教育向近代教育轉(zhuǎn)型的歷史過程,堪稱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猜你喜歡
世祖南山學堂
古稀之年上學堂
送你一幅畫
金開國前的部落戰(zhàn)爭——以世祖至穆宗時期為中心
南山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8
夢回南山(外四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4
在深秋,共南山
紅巖(2017年6期)2017-11-28 15:31:37
悠然方能見南山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6
森林學堂
寶寶國學堂
娃娃畫報(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
寶寶國學堂
娃娃畫報(2014年5期)2014-07-31 08:18:10
清远市| 平陆县| 高邮市| 绥芬河市| 衢州市| 绥滨县| 青神县| 内丘县| 赤壁市| 大名县| 阜宁县| 抚州市| 驻马店市| 新丰县| 三原县| 宕昌县| 临猗县| 南和县| 伊吾县| 永善县| 屏山县| 桓台县| 平谷区| 盐津县| 修水县| 凤山市| 济源市| 崇信县| 湛江市| 吴桥县| 那坡县| 东台市| 青龙| 阿巴嘎旗| 县级市| 乌鲁木齐县| 信宜市| 兴义市| 安顺市| 卢龙县|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