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國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應邀參加“新時代學術期刊的新使命”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江漢論壇》創(chuàng)刊60周年”座談會。六十載風雨兼程,一甲子春華秋實。首先,向《江漢論壇》致以熱烈的祝賀!今年,也是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建院60周年,同時,向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致以熱烈的祝賀和深深的敬意!參加今天的盛會,我與蒞會的其他嘉賓不一樣的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情愫和溫暖。這就是:胸懷一顆感恩的心,心藏一份感激的情。我在《江漢論壇》工作了17個年頭,同幾代“論壇人”肩并肩,懷揣著創(chuàng)建名刊的夢想,一起奮斗打拼;同時,我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了23年,為建設省委省政府“信得過、用得上、離不開”的社科研究高地和高端智庫,與院里的“社科人”一起拼搏進取。2008年12月底,在我離開社科院的時候,我曾經深情地說:“我永遠是《江漢論壇》的一分子,永遠是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的一員?!苯裉?,在這個喜慶的時刻,在這個回望歷史足跡、總結發(fā)展經驗、再出發(fā)再攀登的時間節(jié)點上,我還要說:“是《江漢論壇》培養(yǎng)了我,是社科院提升了我,我永遠感激《江漢論壇》,永遠感恩社科院!”
人們只有回首自己走過的路,才會珍惜自己的奮斗歷程;人們只有仰望自己追求的目標,才會將起點與前進方向連接成一條人生的實線。我在社科院工作了23年,其中在《江漢論壇》工作了17年。特別是這17年,讓我銘心刻骨,讓我情義依依!
《江漢論壇》是我人生的起點,是我的第一個工作崗位。在《江漢論壇》,我明白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擔負改革開放文化建設參與者、推動者和培育者的使命,釋放無悔的青春力量;在編輯、校對的工作崗位上,我懂得了創(chuàng)學術名刊的崇高和尊嚴,始終堅持一絲不茍、準確無誤地編好稿、發(fā)好文的責任和操守。我也在《江漢論壇》充滿家庭式溫暖、家庭式團結、家庭式協(xié)作的文化共同體之中,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工作認同,生發(fā)了崇高的職業(yè)理想,激發(fā)了蓬勃的青春力量。甫一入職,我就領到了“三大件寶書”:《期刊編輯手冊》、《新華字典》 (20世紀90年代替換為《現代漢語詞典》)和《辭海》,榮開明主任、何浩老師等在結合《江漢論壇》的版式、基本要求給我作了講解后,就直盯盯地強調說:“多看這三本書。審稿、編稿、校稿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就先翻這些書。”當時真不懂這三本書的魔力何在?為何他們如此推崇這三本書?隨著工作的慢慢展開和逐步深入,到我離開《江漢論壇》的時候,我簡直就離不開這三本書了!現在看來,發(fā)這三本書,簡直就是《江漢論壇》的入職儀式。這種入職儀式,雖然簡單,但很實用,也很管用。因為它深藏著職業(yè)文化。難怪人們常說:文化是最塑造人的力量。真正深刻的道理就深藏在簡單的儀式中。要體會出其間至深至明的道理,關鍵在于持之以恒地實踐,關鍵在于物我互動兩相宜,關鍵在于內化外形兩相融。從剛入職開始,我就感到《江漢論壇》對職工的要求是很有章法的,也是很有文化的,用“高大上”來說,一點都不過分。從我入職的1985年秋季到次年暑假,編輯部足足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業(yè)務學習,選定人民出版社著名編輯家戴文葆先生(1922—2008)的《編輯工作基礎教程》、上海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老編輯家羅竹風先生 (1911—1986)的《雜志與編輯》和香港浸會大學著名編輯家余也魯教授的《雜志編輯學》作為參考資料,除學習討論編校技能、學習討論幾家與我刊同時創(chuàng)辦的期刊如《學術月刊》、《江海學刊》、《江淮論壇》和《學術研究》等刊的優(yōu)點之外,重點學習、研討“編輯修養(yǎng)”。編輯部重點開展了“編輯修養(yǎng)”學習研討,既嚴肅認真,又別開生面。第一講是請剛剛退下來的老主任陳正亮先生主講。陳主任是經歷過《江漢學報》、《理論戰(zhàn)線》時期的老編輯,經驗足、故事多、體會深,情到真處時,案例軼事信手拈來,嬉笑怒罵毫不遮掩。榮開明、劉寶三、高應軫、何浩、馬基嵩、聶鐵鋼、高逸群等老同志都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因為他們經歷了建國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大多長期從事文化工作,又都是有故事之人,因此講得很有吸引力。張仲良、李肇文、程濤平、張軍、饒建國和我,都是晚入職的人,大多是在討論中談收獲、表決心。此后,在每周四的集中學習中,經常涉及到編輯修養(yǎng)的內容。編輯修養(yǎng),其實就是職業(yè)修養(yǎng),它涵蓋文化修養(yǎng)、黨性修養(yǎng)和人生修養(yǎng),是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職業(yè)生涯中是第一重要的因素。編輯修養(yǎng)是文化,“文化管人管靈魂”。所謂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又所謂以德率才,德勝于才,其實也就是講做人的修養(yǎng)和職業(yè)品德?,F在想來,在人生起點階段上的“編輯修養(yǎng)”這一課,具有初始致遠的職業(yè)意義和人生意義。
《江漢論壇》是我進入學術研究的引領者,是我從事學術工作的第一導師。我入職《江漢論壇》的時候,正是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如火如荼、精彩紛呈地展開的時代,《江漢論壇》緊跟時代步伐,既積極刊發(fā)研究學理、學術的原創(chuàng)性、原理性文章,也大膽刊發(fā)研究社會變革的實踐問題,如真理標準問題、實踐價值問題、傳統(tǒng)與現代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問題、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民主與法制問題、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問題等等文章。我既審、編、校本專業(yè)的稿子,從專家作者的稿子中接觸到新問題、正在討論的問題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又從作者洋洋灑灑的筆端背后,同時又受到“學術為天下之公器”、“學問勤乃有”、“學須不茍”的教益。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何浩老師手拿著他寫就的幾張審稿單,指導我試寫了第一份審稿單。他說:“先要讀懂作者的稿子,再總結歸納作者在文章中說了一些什么重要的觀點,然后看看專業(yè)期刊和重要的綜合性期刊近期以及在歷史上發(fā)表過什么相關選題的代表性論文,最后才可考評本文的學術價值,主要看在資料新發(fā)現、觀點新概括、方法新運用上有沒有推進,有推進就值得發(fā)表。當然,并不是所有值得發(fā)表的文章,都要發(fā)表。還要看它與本刊的契合度、融入性?!笨纯此麑懙囊唤z不茍的稿簽,時時想到他說的:“用與不用,取舍之間,如判人生死。可要慎重啊”,就經常油然而生一種神圣感、責任感和敬畏感。在何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了半年的訓練,我才獨立地寫出了第一份符合《江漢論壇》審稿規(guī)范的稿簽。在何老師指導我做合格編輯的經歷中,我體會到:辦一份負責任、有品位、有追求的學術名刊,除了期刊定位、辦刊方針、期刊風格之外,最為要緊的是編輯修養(yǎng),這里面最重要的是編輯對學術的敬畏和情懷。此外,編輯還應該是某一學術領域的行家里手和專門家?!耙览孀拥淖涛叮挥杏H口嘗一嘗?!弊隽似D苦的研究,才能與作者及其文章構建感知關系,在編者的情感深處確立同頻共振的互動機制。許蘇民兄在《江漢論壇》2018年第11期發(fā)表的紀念文章說得好:編輯不妒文才。因為編輯是文化的弘揚者和學術的守望者,其職責就是發(fā)現和發(fā)表優(yōu)質文章。但是,沒有自己的實踐,還是難以升華審稿這種特定的審美勞動的。在夏振坤院長、書記的支持下,在榮開明主任的發(fā)動下,編輯部“以編為主、編研結合”蔚然成風。至今我還是忘不了,何老師就我的編研規(guī)劃所作的有力指導。入職半年后的一個周四上午,編輯部集中學習結束了,何老師帶有商量的口氣對我說:“小張,你該考慮一下你的研究方向了?,F在,編輯室里我、程濤平和張軍都搞中國古代史,聚焦楚史與楚文化研究。這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楚史與楚文化研究’是編輯部確定的重點專欄,易于做到編研結合;不利的是,從全局上講就局限了,對于掌握全局、發(fā)現亮點就制約了。當然,我尊重你自己的選擇!”后來,我向何老師報告說,我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近現代史更有興趣一些。何老師也尊重并大力支持我的選擇。我在當時負責“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專欄時,何老師在指導的同時,也是十分放手的。同時,他對我剛發(fā)表的幾篇習作,也是關注的;讀了之后,還主動找我討論,鼓勵我深化研究。編輯部濃厚的科研氛圍,強烈地感染著我,老編輯們時常見諸報刊的大作催我奮進。從入職開始,在編輯部這個濃郁的學術氛圍里,從寫選題動態(tài)到寫專題綜述,從寫稿簽到寫稿評,從關注《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摘要動態(tài)到注意閱讀專業(yè)“年鑒”,我也開始從練筆到發(fā)表習作了。我從《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國史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報刊的忠實讀者,也慢慢成為它們的作者了;從仰視《新華文摘》和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也逐步成為它們的骨干稿源提供者了。個人的天賦、勤奮當然是重要的,而環(huán)境、范圍、團隊的潛移默化影響和鼓勵支持,則是更重要的!許蘇民兄在紀念文章中肯定我“勤于著述”,這其實是對在榮開明主任帶領下的《江漢論壇》這個團隊敬畏學術、敬愛學術和勤于思考、勤于科研的表彰。
《江漢論壇》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經過幾代人的艱苦追求、不懈努力,已經成為一家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具有名刊風范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型綜合性學術期刊?!督瓭h論壇》在塑造自己、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參與社會、弘揚文化、促進學術。我在《江漢論壇》的成長,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案例而已,但也是《江漢論壇》和“論壇人”一路成長的一個生動縮影。值得重視的是,60年來《江漢論壇》一直看重和注重風范塑造。所謂風范,既包括“令人凜然肅然”(玄奘語)的氣度,更包含“訓教生人、弘益風尚”(隋高祖楊堅語)的教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刊物有名聲,但不一定有風范;有的刊物很會經營,但也不一定有風范;有的刊物“很會來事”,但也不一定有風范。有風范的學術期刊,是與時俱進的,是有社會責任的;有風范的學術期刊,是有社會良知的,是有道德操守的;有風范的學術期刊,是積極弘揚文化的,也是殷殷守望學術的,它將自己與社會、自己與時代、自己與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自己與學術進步的使命,自然地、自信地、自覺地、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升華編輯人格、才能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著期刊的風格、風范。我為《江漢論壇》積累、造就并標志這一文化風范、學術風范感到由衷的驕傲!
最后,作為一位在《江漢論壇》工作過的編輯、校對,作為一位與《江漢論壇》長期同行過的戰(zhàn)友、密友,我向《江漢論壇》60年致敬!向《江漢論壇》老一輩編輯家,特別是已經作古的陳正亮、何浩、高應軫、高逸群等前輩編輯致敬!并祝愿《江漢論壇》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的新成就!
《江漢論壇》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園,我永遠熱愛《江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