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珂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省 南昌市 330000
“數字”是指通過使用數字技術創(chuàng)作出的產品或作品。數字技術是數字音樂萌芽和后期成長的前提。數字音樂既能方便地存儲和播放,又能通過網絡迅速傳遞,方便了人們的獲?。?]。
自上世紀90年代,盜版問題一直阻礙著我國內地唱片行業(yè)的發(fā)展。盜版問題帶來的是市場價格體系的破壞,而網絡則使人們的觀念發(fā)生轉變——音樂無須付費就可以獲取。鑒于這一行業(yè)發(fā)展中的問題,我國相關部門針對作者的利益以及網絡著作權頒布了《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但因互聯網和數字音樂版權存在的特殊性質[2],以上措施并未有效的施行。所以,數字音樂版權保護這一迫切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并一直伴隨至今。
音樂產業(yè)備受盜版問題的困擾,盜版問題不僅打擊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也危害了音樂產業(yè)的正常發(fā)展,造成了互聯網音樂市場權益問題屢禁不止的局面。通過研究分析,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以上問題的發(fā)生。
首先,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的飛速發(fā)展為數字音樂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但數字音樂容易復制、儲存的特點使其更加容易獲取;其次,網絡侵權界限模糊、作品在網上的傳播速度快使侵權問題多發(fā)。
時間追溯到2009年,大批音樂軟件開始上線,比如QQ 音樂播放器、酷我音樂盒等,極大的方便了我們在網上聽歌,但也使盜版音樂存在的版權問題日益嚴重。至今仍有大量的音樂作品可供免費下載和播放,音樂市場就這樣被盜版問題困擾、破壞、占據。
直到2015年,國家版權局采取措施頒布了“史上最嚴版權令”,這才讓音樂行業(yè)版權問題得以改善,眾多互聯網音樂服務商紛紛購買音樂版權規(guī)避風險,對于期限內沒有取得音樂版權的作品采取下架處理。一系列舉措讓人們看到了數字音樂正版化的希望,然而互聯網音樂秩序的維護并非一朝一夕,即便采取了措施,也不能立刻見效,仍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由于我國數字音樂發(fā)展較晚,因此版權保護工作和版權保護意識也就來得晚,使大部分社會群體未能對音樂版權保護有明確的認知和意識。
首先是演唱者、主辦方缺乏音樂版權意識。例如曾出現過演唱者在節(jié)目中未經原作者授權演唱其作品,也曾出現過歌手翻唱某首歌曲,而節(jié)目組未標注該作品原著信息等一系列侵權事件。未經原創(chuàng)作者授權的演唱,不僅沒有做到對作品及原創(chuàng)作者的尊重,更侵犯了作品的使用權。
其次是消費者。自數字音樂產品上線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免費為大家提供。這種“互聯網=免費”的意識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原本買東西必須花錢的概念在這里已不適用?!澳睦锟梢悦赓M下載,我就去哪里,總可以免費下載想要的歌曲,那我為什么要花錢?”當原本免費的歌曲變得不再免費,讓很大一部分消費者一時間不能理解和接受。
面對以上問題,我國數字音樂產業(yè)想要健康、持久發(fā)展,需針對性提出如下保護之策。
從法律法規(guī)方面設置清晰的定義,為音樂版權的保護提供法律保障。若在維權過程中出現維權難、周期長等問題,可以學習借鑒國外相對成熟的法律法規(guī),取精用弘,并根據我國國情進行調整和實踐。對于涉及盜版侵權、非法傳播的網站及公司,應及時叫停并予以適度處罰,完善執(zhí)法機制,強化處罰力度。
消費來源于需求,如果盜版充斥著市場,消費者就沒有需求,導致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得不到尊重,如此一來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也就沒有了原創(chuàng)作者的供應,所以我們需要提高消費者對音樂版權的保護意識。如果有一天聽歌的人都能想到創(chuàng)作者的付出,都能感受到正版比盜版更好的質量,那么付費才不會只是卡在版權壓力下的產物,才能轉而成為真正的“為藝術買單”。我們每個人都應尊重創(chuàng)作者的勞動成果、尊重法律,宣傳對音樂版權的保護。
推行數字音樂付費制度,關鍵在于在創(chuàng)作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有效的付費機制??蓪⒏顿M用戶和未付費用戶區(qū)分開來,對付費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進一步增強用戶的消費需求,逐步培養(yǎng)付費習慣。
一味依靠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有時不能解決所有音樂版權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行業(yè)自律的參與。法律法規(guī)與行業(yè)自律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便可以促進音樂版權保護工作向好發(fā)展。2015年7月15日,由各大網絡音樂供應商發(fā)起的《網絡音樂版權保護自律宣言》[3]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及明星效應呼吁保護版權,引導社會群體、消費者加入到自覺守護好音樂版權秩序、享受正版音樂的隊列中。
唯有通過法律法規(guī)對市場提出規(guī)范,建立穩(wěn)定、良好的市場機制,才可能實現消費者、服務商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共贏。這也就要求服務商作為中間環(huán)節(jié),為用戶及創(chuàng)作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那么互聯網音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良性發(fā)展,音樂版權產業(yè)的繁榮指日可待。
注釋
[1]劉齊.網絡數字音樂版權問題及付費模式探討——以“酷我音樂”為例[J].今傳媒,2017,25(09):29-32.
[2]郭倩穎.淺談我國數字音樂版權問題[J].音樂時空,2015(14):96-97.
[3]蔣涵.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音樂版權保護[J].知識產權,2016(07):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