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瀚文
隨著時代的變化,束縛人們的事物越來越多,人們逐漸淪為生活的奴隸,成為房奴、車奴甚至孩奴。在這一系列的壓力束縛下,很多人開始質疑,這樣的人生是否還存在自由,這樣的生活是否還有意義?影片《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俞秀蓮以及李慕白對于自由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展現在社會背景下人們在絕對自由以及相對自由之間的選擇。并且,通過幾個主角對于自由的追求而展現出生活的哲理。生活雖然充滿約束,但這些都不是束縛自己自由的根本,無論外界有怎樣的規(guī)則束縛,人的心靈都是自由、充滿朝氣、蓬勃向上的。我們無法選擇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但我們卻可以找尋自己心靈的相對自由所在,在眾多壓力以及阻力之下,尋找自己的自由,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自由,是人之所向,也是人的本質。影片中,看似生活最為肆意的是身為貴族的玉嬌龍。從小身份高貴的玉嬌龍人如其名,如同飛龍在天,瀟灑自得。無論是在大漠狂沙中的策馬奔騰、縱情歡樂,還是與愛人之間的抵死溫柔,為愛人奉獻一切,抑或是在酒樓上的驚鴻之劍,如同天外飛仙,快活肆意,生活看似未曾給予這個敢愛敢恨的女子絲毫阻礙,其在江湖或王府中都肆意恣睢,有著自己的柔情,也有著自己的決絕。
影片中展現的玉嬌龍,是一個想要追隨內心情感卻又被現實所束縛的矛盾體。她為了求得自由,拜了師傅,成就了一身高強武藝,在江湖以及貴族身份之間不斷地切換,但她在內心也有著理想與現實的糾結,她愛著自己的愛人,渴望與愛人長相廝守,但來自家族的責任使她不得不屈從于自己的身份,與自己的愛人分離。她雖狂妄任性、為所欲為,但也是發(fā)自內心地對于自由有著渴望與追尋,尋找自己心中的江湖,追逐想要的愛情,她雖是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沖突者,但也在跳下山崖的那一刻變成了對自由、情感的完美守衛(wèi)者。
導演采用眾多的鏡頭來展現玉嬌龍的自由狀態(tài)。身為貴族的她向往江湖,為追尋自己想要的一切而不斷奮斗,向著師傅為他描繪的藍圖而努力,因此她超脫貴族身份帶給她自身的枷鎖,想要努力擺脫自身的困境,于是她去搶了青冥劍,為追尋想要的婚姻與幸福便和羅小虎邂逅并產生真摯的感情。影片運用閃回鏡頭,展現玉嬌龍與羅小虎邂逅開始到她離家出走的過程。玉嬌龍在酒樓上大戰(zhàn)八方、威風凜凜,畫面再轉至明亮,從大漠黃沙的原始生命感和力量感到颯爽英姿的劍走身飛,將“一遇風云便化龍”的脫困感與不羈的反叛精神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一系列畫面的展現,將玉嬌龍追求自由的肆意形象展現出來。
與玉嬌龍相反的是俞秀蓮,在玉嬌龍的襯托下,俞秀蓮的保守以及壓抑顯得更為明顯。如果說玉嬌龍像一只翱翔的雄鷹,那么俞秀蓮則像一只被束縛的風箏,看似高高自由飛翔,但來自社會綱常以及道德倫理的枷鎖如同一條永遠都斬不斷的絲線,拉扯著、束縛著俞秀蓮。身處江湖中的俞秀蓮,看似是不自由的,身在江湖,卻未能擁有絕對自由的身份。她深知自己因為婚約以及已逝未婚夫的緣故,不能與李慕白在一起,也不能違背社會道德以及倫理綱常;她也深知,一旦自己邁出去這一步將要面臨的局面情形。但實際上,換個角度來想,這樣的相對自由,又何嘗不是俞秀蓮自身的選擇呢?
可以說,俞秀蓮是一個清醒者,她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明白自己選擇的道路。因此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俞秀蓮選擇了自己能夠選擇的生活。盡管她無法與李慕白在一起,但她可以陪著李慕白,做李慕白的摯友以及知己,可以為李慕白完成他的心愿,幫助李慕白尋找徒弟并保全玉嬌龍。可以說,俞秀蓮給自己明確地劃出了一個界限,讓自己在這個界限之內行事。
李慕白的存在,看似與俞秀蓮一樣,是追尋相對自由,在江湖中試圖尋找自己的道,但實際上,他的自由層面相對于俞秀蓮而言更為高深。俞秀蓮在江湖中幾經沉浮,她不敢跨過底線也不愿退后,將自己劃定范圍圈起來,但李慕白卻并非如此,他在既定范圍內為自己留了一絲空隙。他可以為了追求心靈的寧靜歸隱山林,不再參與世俗的爭斗,同樣,他也可以為了自己的追求改變自己的原則。影片中李慕白已經交劍,并決心退出江湖,不再理會江湖上的恩恩怨怨,但玉嬌龍的出現使他打破了自己的規(guī)則,并執(zhí)意收玉嬌龍為徒,將畢生絕學傳授給她,最后,李慕白也為追尋心中想要的東西而情愿放棄生命。
相對而言,李慕白的思想境界以及精神的層次更高,因為他懂得取舍,他放棄成道,而選擇更為艱險的道路,以身殉道來追尋心靈的相對自由。李慕白的高貴與不同之處正在于此,他可以清楚產生自我認知,明白自身的追求,并愿意為自己心中的追求以及自由奉獻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不擇手段地追尋絕對自由,肆無忌憚地擾亂社會秩序,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盡管在這個繁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自由成了一種渴望,玉嬌龍看似絕對自由的外表下,實則也在經受來自社會的約束。她追求的自由是絕對的自由,是凌駕于社會規(guī)則之上的自由,她看似無憂無慮,實則在師傅以及父親的支配下,被誤導被控制,像一枚棋子,掙脫不得,她看似肆意無約束、敢愛敢恨,但實際上在愛情的漩渦里被愛情所束縛,動彈不得。因此為追尋絕對自由,她拋棄原則,拋棄自己貴族身份所賦予的責任,拋棄自己應當堅守的道義,肆意亂為。人生在江湖,便必然要接受到來自社會以及各種規(guī)則的束縛,在社會中尋求自己的容身之處以及發(fā)展空間,但往往人們追求更為自由的生活去試圖打破規(guī)則,但這樣的做法固然能讓自己的生活看似無拘無束,實則擾亂社會秩序,破壞既定的社會規(guī)則。
絕對的自由是失樂園,失去道德以及規(guī)則的約束,固然在一時之間感到格外痛快以及輕松,以為這就是真正的自由,但實則不然。絕對的自由意味著沒有規(guī)則以及法度的束縛,殊不知在這樣的狀況下,才會釋放人們內心最大的欲望以及惡念,將一切的顧忌以及想法拋之腦后。此時的人們將不再珍惜當前眼下的生活,相反,將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放在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上,而非當前自己擁有的東西,甚至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而那些心懷敬畏,知道自己所思所想,自愿用規(guī)則以及法則對自身進行約束的人,才是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盡管這樣生活的人,看似只能擁有相對自由,只能在既定的范圍內行事,但實際上能夠最大程度得到來自社會、道德、法則的保護,來自周圍的束縛有時候不僅僅是束縛,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
自由是人們自始至終的追求以及向往,但往往人們在追求絕對自由與相對自由的路途中迷路,并找尋不到前進的方向。人們都渴望絕對自由,并試圖在社會中尋找到實現絕對自由的方式。但事實上,來自社會規(guī)則的束縛以及壓力使人們放棄絕對自由,轉而在相對自由的社會中尋求自我的安寧。
法律道德以及社會所帶來的束縛不僅針對個人,而是對于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具有普世價值。正是這些法度以及約束的存在,才使得社會井然有序,環(huán)境安定,人們安居樂業(yè),繼而為自己的生活去奮斗。假如沒有這些法度以及道德的存在,且對人們產生約束,那么整個社會猶如在黑暗中,人們也將如同舊時期的野蠻人。所以我們思索的不應當是如何打破規(guī)則,讓自己更加逍遙快活,獲得絕對的自由,而是順勢而為,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改變自己的內心想法,選擇相對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