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梅 劉 晨 張偉兵 王周平 陳志杰
李英梅,劉晨,陳志杰,陜西省生物農(nóng)業(yè)研究所,郵編710043;張偉兵,王周平,陜西省園藝工作站。
番茄斑萎病毒 (Tomatospottedwiltvirus,TSWV)最早于1915年在澳大利亞被發(fā)現(xiàn),目前已成為全世界10種危害性最大的植物病毒之一。其寄主范圍非常廣泛,能夠侵染84個科1090種植物,煙草、花生、辣椒、萵苣、茄子等經(jīng)濟作物均可被感染。番茄斑萎病毒廣泛分布于歐洲、北美、南美、亞洲和大洋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qū)均有發(fā)生。自1989年在廣州出現(xiàn)以來,已在云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寧夏等番茄主產(chǎn)區(qū)大面積發(fā)生,成為繼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之后的又一種災害性病毒病。該病毒屬于歐洲及地中海植物保護組織(EPPO)檢疫性有害生物,同時也是中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在陜西局部番茄種植區(qū)已有發(fā)生,其防治難度大于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防治,一旦在陜西大規(guī)模流行,將給番茄生產(chǎn)帶來巨大損失,務必高度重視,防止該病毒大面積流行。
番茄整個生育期均可感染,苗期染病,生長點和幼葉變?yōu)殂~色上卷,后形成許多小黑斑,葉背面沿葉脈呈紫色,有的生長點壞死。定植后感染,莖部形成褐色壞死條斑,病株僅半邊生長或完全矮化或落葉呈萎蔫狀,發(fā)病早的不結果。坐果后染病,果實上出現(xiàn)褪綠環(huán)斑,果實表面有瘤狀突起及褐色壞死斑,果實易脫落。典型特征是在成熟紅色果實上有明顯的亮黃色環(huán)紋或古銅色斑點,臍部癥狀與臍腐病相似,但該病果實表皮變褐壞死癥狀是區(qū)別于臍腐病的重要特點。
番茄斑萎病毒屬于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斑萎病毒屬(Tospovirus)。 粗汁液鈍化溫度為40~46℃,10分鐘;稀釋限點為2×10-3~2×10-2,在室溫條件下,離體病毒活期為2~5小時。該病毒傳毒介體主要有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番 茄 薊 馬 (F.schultzei)、褐花薊馬(F.fusca)、禾花薊馬( F.tenuicornis)、臺灣花薊馬(F.intonsa)、佛羅里達花薊馬(F.bispinosa)、首花薊馬(F.cephalica)、煙薊馬(Thripstabaci),在田間由薊馬以循環(huán)增殖型傳播方式傳播,其中西花薊馬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
番茄斑萎病毒還可以通過機械傳播,普通的農(nóng)事操作均會造成病毒的株間傳播,但不會通過種子傳毒。薊馬只能在若蟲期獲得病毒,獲毒期5~30分鐘,成蟲不能獲毒,帶毒若蟲通過蛻皮、蛹化后傳給成蟲。薊馬一旦帶毒,具終生傳毒能力,但不會經(jīng)卵傳給后代。若蟲獲取病毒后,并不立即傳播,而一般需要在薊馬體內(nèi)經(jīng)過72小時以上時間復制增殖后才能有效傳播。此外,寄主植物、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對薊馬的生長發(fā)育也有較大影響,薊馬的雌雄蟲體對病毒的傳毒能力也不相同,一般高溫干旱天氣、施用氮肥較多的田塊有利用薊馬的附著寄生,同時也利于番茄斑萎病毒的發(fā)生。
3.1 加強植物檢疫 番茄斑萎病毒是中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最具危險性的植物病毒。國際、國內(nèi)種苗調(diào)運是番茄斑萎病毒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應嚴格加強對帶毒種子及番茄種苗的入境檢疫,嚴禁帶毒種子、種苗進入市場流通。帶毒的西花薊馬病毒是傳播的另一個主要方式,西花薊馬在1997年已被列入中國《潛在的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單》,因此在苗木運輸過程中,應加強對西花薊馬的檢疫,有效防止帶毒昆蟲對病毒的擴散。
3.2 避免田間人為傳播 由于番茄斑萎病毒可以汁液傳播,打杈、整枝、綁蔓或嫁接等田間農(nóng)事操作產(chǎn)生的汁液摩擦、接觸等均可造成病毒的侵染傳播。因此,田間整枝、打杈、嫁接等作務時,應按照先健株后病株的順序,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病毒的傳播。另外,注意合理密植,減少番茄植株間枝葉摩察,引起傳播。
3.3 清潔田園環(huán)境,惡化傳毒昆蟲的棲息環(huán)境,切斷毒源 在栽培過程中發(fā)現(xiàn)TSWV病株,應立即清除。此外,由于薊馬的發(fā)生數(shù)量與雜草多寡有密切關系,很多雜草也是TSWV的寄主,雜草種類與數(shù)量與薊馬的發(fā)生數(shù)量呈顯著正相關,因此對番茄田及其周圍可采取噴施除草劑或人工鏟除雜草,減少雜草數(shù)量,惡化薊馬的棲息環(huán)境,減少薊馬數(shù)量,減輕番茄田薊馬防治壓力。
3.4 防治傳毒昆蟲
1)藥劑防治。薊馬是番茄斑萎病毒的重要傳播介體,由于薊馬獲毒后需經(jīng)一定時間才傳毒,因此及時使用殺蟲劑防控薊馬能夠有效防治番茄斑萎病毒病,噴施殺蟲劑時需注意藥液應噴到番茄莖基部,能夠有效殺滅根際部的薊馬蛹。還可在番茄定植前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液灌根,定植后葉面噴施20%吡蟲啉可溶液劑 1500~2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10%賽樂收乳油800~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定植后一般間隔7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2)藍板誘殺。利用傳毒昆蟲薊馬的趨藍性,在棚室內(nèi)懸掛大小為20cm×25cm的藍色誘蟲板,懸掛密度為每10m2懸掛1.5張,懸掛高度為誘蟲板下緣與番茄植株冠層持平,誘蟲板的板面與番茄種植行平行,誘蟲板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降低遷入棚室內(nèi)的薊馬附著在番茄植株上。
3.5 藥劑防治
1)種子消毒。斑萎病毒病種子帶毒,是遠距離傳播重要途徑之一,做好種子消毒,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傳播。消毒方法是播種前用清水浸種3~4小時,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催芽播種。也可將干燥種子在70℃下干熱消毒數(shù)小時。但該方法存在一定風險,需先進行預試驗確定最適處理溫度和時間,以免種子失活或消毒不徹底。
2)葉面噴霧。葉面噴施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0.5%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20%毒克星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