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蘇州大學(xué)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xué)院,江蘇 蘇州 215100)
莊子與莫爾雖然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但他們對生態(tài)政治的思考卻存在著共性。由于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失望,他們都對君主專制和政治腐敗進行了嚴厲批判和否定。他們都有極深的政治失望情結(jié),進而從批判現(xiàn)實的罪惡與黑暗出發(fā)去構(gòu)建理想的幸福社會。莊子所向往的“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國”以及莫爾所構(gòu)想的公有制社會(烏托邦島),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理想幸福社會,且都含有烏托邦的空想色彩。縱觀莊子與莫爾的生態(tài)政治思想,自然主義的政治理念和空想社會主義的政治理念二者大致有三點相似之處:即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中的自由、平等和快樂。
像“至德之世”“建德之國”和“烏托邦”這樣美好的社會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然而它卻存在于未來的或過去的某個時代、某個地方?!盀跬邪睢钡母拍睿瑥囊婚_始由莫爾發(fā)明之初就是具有鮮明兩面性的矛盾體,即正面的美好、完滿和理想色彩與反面的后退、極權(quán)和空想色彩。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烏托邦精神仍是一種普世情懷、一種美好生活的精神化概念、一種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如存在主義神學(xué)家蒂里希所說:“要成為人,就意味著要有烏托邦,因為烏托邦植根于人的存在本身,沒有烏托邦的人總是沉淪于現(xiàn)在之中;沒有烏托邦的文化總是被束縛于現(xiàn)在之中,并且會迅速地倒退到過去之中,因為現(xiàn)在只有處于過去和未來的張力之中才會充滿活力。”[1]6-9在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社會動蕩時期、政權(quán)更迭時期、戰(zhàn)火連綿時期,尤其會出現(xiàn)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情懷。這種情懷,在東西方對烏托邦的想象中,有著豐富的體現(xiàn)。古希臘赫西俄德的“黃金時代”物產(chǎn)豐富,沒有貧富之差,沒有等級之別,人們沒有嫉妒和競爭,像神一樣的無憂無慮,沒有痛苦和憂愁的生活。柏拉圖《理想國》對正義城邦的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進行了詳細的藍圖設(shè)計。古希臘思想家的社會理想正是莫爾《烏托邦》的重要思想來源。孔子在《禮記》“禮運”篇中曾清晰地提出了天下大同的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痹诶献拥摹靶衙瘛钡睦硐肷鐣?,人民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還有《列子》中“不君不臣”的終北國、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李汝珍《鏡花緣》中“君子國”等。這些都包含著人類的某種希望色彩。如布洛赫所說,人類不能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是沒有夢,沒有夢就沒有努力,就沒有成功,就歸于滅亡?!耙虼?我們將善于同可能性打交道,努力領(lǐng)悟可能性,從而它不僅僅是一個或多或少空洞的希望,或本身可與惡的烏托邦相混淆的東西,而是可以成為指明基本事實的范疇,例如能夠成為一種智力參謀部,變我們的現(xiàn)實為一個公正的、美好的、人道的現(xiàn)實,由此得以建設(shè)一個人可以忍受的、最終適于人的社會?!盵2]76-82也有反烏托邦思想家對烏托邦持一種批判態(tài)度,烏托邦的負面效應(yīng)被無限的放大了。??抡J為:“烏托邦是所有地方之外的一個地方,是童話的國度和死亡的國度?!盵3]188哈耶克認為:“依賴于普遍的烏托邦概念的民主社會主義,導(dǎo)致了個體自由的終結(jié)?!盵4]70波普爾認為:“烏托邦主義者試圖實現(xiàn)一種理想的國家,他使用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藍圖,這就要求一種少數(shù)人的強有力的集權(quán)統(tǒng)治,因而可能導(dǎo)致獨裁?!盵5]306然而,我們卻無法從本質(zhì)上給烏托邦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它是虛無還是萬有?它象征極權(quán)還是無政府?它是空想還是理想?就如雅格比所說:“就歷史浸透著烏托邦思想而言,沒有單一的定義能夠規(guī)定它的本質(zhì)?!盵6]2所以,烏托邦不僅僅是空想和極權(quán)的代名詞,它還是理想中美好生活的寄托地。在探討莊子與莫爾的生態(tài)政治思想共性的前置點是將烏托邦的本質(zhì)定義懸置,也無涉任何意識形態(tài),只將其建立在一種烏托邦理想共識即一種充滿想象力和審美的烏托邦精神的基點之上,而非單純的字面意義。
儒家認為,“禮”在社會生活中是極為重要的,所謂:“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也。”(《左傳·隱公十一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易傳·系辭上》)因此,儒家主張尊尊親親、“愛有等差”,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從而確立“君、臣、父、子”的差序格局。所謂“禮儀三千,威儀三百”,周禮中不少典范具有國家法律的性質(zhì)。以此來“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禮記·曲禮上》)。通過確定不同群體的價值和責任,“禮”也就成了封建社會縱向調(diào)節(jié)社會各階層關(guān)系的總綱。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社會里,誠然已失去自由、平等和公平的社會價值。
與儒家的禮治、德治不同,莊子沿承了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道治思想,叛禮而立道[注]晉人葛洪首提“道治”這一概念:“道者,萬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來,儒教也?!?《抱樸子·內(nèi)篇》)。由道之本體貫穿天下的治理到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暗来蟆⑻齑?、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道家的道治以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為最高理想[注]司馬談總結(jié)道家“無為無不為”的實質(zhì)是要依時、依物、依度因循為用。為君者要以此為綱本,則可君臣自明?!暗兰覠o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shù)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zhí),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yè);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論六家要旨》)。道具有無等差性,其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道本身包含著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內(nèi)涵。莊子故而以“道通為一”的本體之道的來消解“禮”的等差思想。
莊子不滿仁義禮教對人的束縛和壓制,通多“物無貴賤”的相對主義認識論,對仁義禮教進行了批判。因?qū)ΜF(xiàn)實的不滿,他希望返回到祖先生活的幸福樂土。莊子的善治是道法自然,以天人關(guān)系思考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以道治國的道治。這與禮樂治國、以德治國、以法治國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以清凈無為作為治國者的內(nèi)圣外王之本。莊子絕棄的是以家國為中心的“親親”“尊尊”的宗法倫理束縛。游于世而絕棄“君臣之義”和“長幼之節(jié)”的“生人之累”。他的理想國度是一個自然主義的社會,處于渾沌的世界,是完全人與自然合一的“自治”世界,一個“道”的烏托邦。劉笑敢就認為,莊子雜篇中包含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就是一種以原始社會為背景的烏托邦?!拔覀儼选肚f子》外、雜篇中《駢拇》《馬蹄》《胠篋》《在宥》《讓王》《盜跖》《漁父》七篇的作者稱為莊子后學(xué)中的無君派。這七篇文章,尤其是前面四篇短文思想觀點和文章風格與《莊子》中的其他文章有明顯的不同,在《莊子》書中是頗具特色的。這一派也對現(xiàn)實不滿,但他們不是在幻想中逃避現(xiàn)實,而是激烈地抨擊現(xiàn)實,批判鋒芒直指傳統(tǒng)中的圣君賢士和當時的國君。這一派也強調(diào)因任自然,但他們強調(diào)的不是任天之自然,而是任人之自然。這一派也有自己的理想世界,但他們的理想世界不是純精神的想象世界,而是以原始社會為背景的烏托邦。”[7]281受楚國神巫文化影響甚深的莊子思想充滿神秘色彩和浪漫境界,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因而在《莊子》中才會出現(xiàn)道家文化背景下的自然主義政治觀念中的對避世樂土向往的烏托邦理想?!对阱丁菲汀短煜隆菲菑哪骋唤嵌葘鬃哟笸枷氲年U發(fā)。莊子心中的理想國被稱為“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國”。它們存在于遠古的過去和遙遠的邊陲。雖然含有某種反文明的色彩,如茹毛飲血、衣羽毛的遠古人類,但也充分顯示了莊子自然主義的立場,即人性順其自然本性,完滿和充實,質(zhì)樸而正直。與萬物比鄰而居,互不侵害,同處而共樂。因此,莊子的理想國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自由、平等、快樂的幸福社會的寫照[注]崔大華指出,莊子的“至德之世”“建德之國”的理想社會有三個明顯的目標:無政治的和道德的約束(自由),無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傾軋(平等),無沉重的生活負累(快樂)。見崔大華:《莊學(xué)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0 頁。。在“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國”生活的人們,以無知為知,以無能為能,以無欲為欲。忘生忘死,忘仁忘義,循道如蹈大方,沒有君子小人的差別,只有樸素的民性,與萬物和諧共處?!澳显接幸匮?,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莊子·山木》)“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夫至德之世,同于禽獸居,族與萬物并。惡知君子小人哉!”(《莊子·馬蹄》)莊子遠離現(xiàn)實政治生活,也沒有正面提出明確的政治主張,但是他卻為道家政治文化開創(chuàng)了一個磅礴天地的精神世界。莊子逍遙方外,以出世的精神入世體現(xiàn)在他內(nèi)圣外王的政治理想之中,體現(xiàn)在他對人及萬物價值的重新確立之中,體現(xiàn)在他與世俗相處的智慧哲理之中。如陳鼓應(yīng)所說:“一般以為莊子消極、出世,其實上是一種很表面的看法。在莊子的哲學(xué)中,從無另一個世界之說,他從不寄愿望于彼岸世界。他寫《人間世》以及《天下》篇說他‘與世俗處’可以為證。我們可以說莊子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8]35
人的自然本性在禮樂文化的統(tǒng)治下已經(jīng)逐漸喪失。“且夫待鉤繩規(guī)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屈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莊子·駢拇》)莊子認為,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關(guān)系,人毫無自由可言。自由關(guān)乎公共權(quán)力與個人權(quán)力的界限問題。莊子的政治思想里順任自然,反對一切權(quán)威束縛的精神就是一種自由的精神,“游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莊子·應(yīng)帝王》)。他渴望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的統(tǒng)治者而非完全排除君主專制?!懊魍踔巍薄爸醒胫邸钡脑⒀员愫w了這一思想。“中央之帝”渾沌,因被開鑿七竅而死,說明無為而治的重要性?!懊魍踔巍表樜镒匀?,與物為春,有功而不自恃,游于無為?!懊魍踔?,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莊子·應(yīng)帝王》)莊子認為,三皇五帝的治理,違背了日月之明,山川之精和四時之施的自然規(guī)律。莊子的道治是以自在的自由為藍本而遵循人人平等的自然主義政治理念。自然與自由是一致的,自然是一種無目的的合目的性,自由是基本的自然狀態(tài),自然是道的規(guī)律性的一面,也是道家基本的無為無不為的價值取向。自由、自然與無為在莊子的生態(tài)政治建構(gòu)中是三位一體的,都是由道之本性在人與萬物中的具體體現(xiàn)。自由并非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的放任自由,而是以自然的方式行事以達自然的目的,手段與目的合二為一,游戲以自樂。在道家看來,自然自治的政治倫理,相比儒墨的民本思想是更具人民主體性和政治正當性?!懊裼谐P浴钡淖灾沃髁x與權(quán)威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它包含原始的民主觀念。自然既是道的本體狀態(tài),也代表著自由的價值取向。
莊子以“齊萬物”“齊是非”的認識論來消解人在自然之中的主導(dǎo)地位,“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莊子·齊物論》)?!耙缘烙^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莊子·秋水》)人與萬物在形態(tài)上是各異的,在價值上是平等的。以人的價值標準來看,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但是,莊子認為,人與自然萬物同質(zhì)同源,人與物是平等的,人的價值標準并不成立。人與物應(yīng)和諧相處,而不是一味地向之索取,甚至破壞?!笆ト颂幬锒粋?。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莊子·知北游》)體現(xiàn)了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這也是自然主義自治政治的認識論根基。莊子破除了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藩籬,他熱愛自然、親和萬物,觀察物性可謂細致入微。通過對獸、鳥、魚、蟲的觀察,得出物應(yīng)各適其性,各得其宜。作為第三方的人又如何判斷誰得正色,誰得正味呢?莊子“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注]《周易·蠱卦》上九爻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最處事上而不累于位?!安皇峦鹾睿呱衅涫隆?,孔穎達疏:“最處事上,不復(fù)以世事為心,不系累于職位,故不承事王侯,但自尊高慕尚其清虛之事。”。不以位取人,不以勢待人。莊子生態(tài)政治思想中的平等理念不僅是人格與尊嚴的平等,還是人與自然萬物價值上的平等。在自然主義的標準下,重估君、民的價值?!皹闼囟裥缘靡??!?《莊子·馬蹄》)莊子提出“民性”這一概念,包含了人民基本權(quán)利的含義,統(tǒng)治者不能輕率地對待人民,肆意干涉人民的正常生產(chǎn)生活,當尊重人民的正當權(quán)利。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是最高層次的平等觀念,而無君論的觀念只是否定了封建社會等級尊卑思想。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互融合可以體會天地大美,莊子稱這一種快樂為天樂。“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莊子·天道》)“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寄之,其來不可幸,其去不可止?!?《莊子·繕性》)在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中,人的快樂不以軒冕在身為樂,以知足為樂,以勞作為樂,以人和為樂,以天和為樂,以審美為樂。如同自然萬物一般相生相續(xù)相依,猶如寒來暑往、氣聚氣散、物消物長,貧窮也好,富貴也罷,不因其擾心喪志,“窮通亦樂”。自然主義的道治理想就是要疏解人與自然對立狀態(tài)與意識,還原人對自然的那種天然性的情感。自然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呈現(xiàn)出美,人在與自然的親和中感受美,感受快樂,在人的辛勤勞作中感受快樂。這種快樂在自由、平等的自然主義政治思想中的產(chǎn)生是必然的。
“烏托邦”一詞濫觴于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莫爾的小說《烏托邦》?!稙跬邪睢肥菍障肷鐣髁x所特有的某些原理加以明確表述的最早的一本書。莫爾將希臘文的“沒有”和“地方”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個拉丁新詞,意指烏有之鄉(xiāng)。嚴復(fù)將其譯為中文“烏托邦”。莫爾借鑒了古希臘城邦制度、柏拉圖《理想國》和基督教共產(chǎn)思想。古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莫爾的《烏托邦》中交融。在基督教共產(chǎn)主義社團中,成員的平等、財產(chǎn)的共有和公共事務(wù)的管理都是正常的事情。柏拉圖的理念是事物所模仿的完美形式。蘇格拉底的專家治國論以及柏拉圖的哲學(xué)王治國論構(gòu)成了國之正義的政治形而上邏輯的演繹。完美的個體之人和完美的國家合成一體,成就至善理念,恰恰暗合了文藝復(fù)興的人文主義思潮,同時也滿足了莫爾對古希臘城邦制度和基督教原型的渴望。莫爾所處的時代,文藝復(fù)興運動已經(jīng)進入全盛時期,英國資本主義剛剛興起,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中的圈地運動造成“羊吃人”的人間慘劇。大量農(nóng)民流離失所,成為城市的無產(chǎn)者和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實行嚴刑酷法,處死因饑餓偷竊的竊賊,而教會階層和國家的貴族階層依舊生活奢侈腐敗。社會不公的現(xiàn)象超乎從前。莫爾對私有制進行了犀利批判,對共產(chǎn)主義社會進行了偉大構(gòu)想。他被稱為社會主義的先驅(qū),“即便英國人本身直到現(xiàn)在還只認為莫爾只是一個實際的政治家和人文主義的學(xué)者?!盵9]1莫爾規(guī)劃了未來烏托邦社會的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就像設(shè)計師一樣給出房間的精確尺寸。在《烏托邦》中,他虛構(gòu)了一個大西洋中的島國“烏托邦”,借一位異教徒水手拉斐爾·希斯拉德之口,將烏托邦描述成一個完美理想的國度,那里沒有私有財產(chǎn),沒有貧窮,沒有墮落,物質(zhì)充裕,環(huán)境優(yōu)美,在飲食、醫(yī)療、教育、學(xué)術(shù)、娛樂等各種公有的體制中,享受自由、平等、快樂的幸福生活。
烏托邦島生態(tài)系統(tǒng)良好,環(huán)境優(yōu)美,地理位置優(yōu)越。城市規(guī)劃中嚴格控制城市人口。首都亞馬烏羅提城的阿尼德羅河河流清澈,直注大海,卻不受海水的污染。另有一條小河水流舒緩而怡人心目,流入阿尼德羅河。烏托邦人熱愛自然、敬畏自然。自然是他們的保護神和庇護者。他們認為,探索自然,于探索中贊美自然,是能為神所接受的一種禮拜形式。“自然如同仁慈而寬容的母親一般,使一切最有用的東西都顯現(xiàn)出來,像空氣、水以及土本身,可是把所有空虛無益的東西盡量遠之又遠地從人類隔離開?!盵10]67烏托邦人給至善下的定義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上帝創(chuàng)造人正是為了使其這樣的生活。“一個人在追求什么和避免什么的問題上如果服從理性的吩咐,那就是遵循自然的指導(dǎo)……自然指示我們過舒適的亦即快樂的生活,作為我們?nèi)啃袨榈哪繕?。烏托邦人把德行解釋為遵循自然的指示而生活?!盵10]72-3烏托邦人最富于實惠及娛樂性的事物就是修整花園。街道建筑的中央是寬敞的花園,每家房屋前門通街,后門通花園。花園中種植著各種果樹及花花草草,郁郁蔥蔥。城市的建立者最愛護的也是花園。他們反對戰(zhàn)爭,認為那是野獸的行為,是可恥的。他們勤勞耕作,生活節(jié)制,有豐富的物產(chǎn)資源?!氨M管他們的土地不太肥,氣候不太好,但他們生活有節(jié)制,使寒暑無從侵襲他們,并且努力耕作,土質(zhì)從而得到改善。由于此,這兒是世界上糧食最豐產(chǎn)、牲畜最興旺的國家,它的人民也是體格最健和生病最少的?!盵10]81莫爾所描述的烏托邦島是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的自然小島,烏托邦的人民熱愛自然、遵循自然的指導(dǎo)而生活生產(chǎn)。
莫爾的自由思想首先體現(xiàn)在民主的政治體制上,人民是國家政治的主體。在一年一度的官員選舉中,實行民主選舉。每戶都有選舉權(quán)。除了總督和首席飛哈拉外的其他官員每年進行選舉。公民參與政治活動的自由權(quán)利不容任何人剝奪。再者,烏托邦是宗教信仰自由的社會。莫爾給烏托邦所設(shè)計的宗教政策也比較寬容。在烏托邦島,人民可以信仰各種宗教,島上甚至有日神崇拜、月神崇拜和星辰崇拜。在烏托邦,任何人都不會因為信仰而受到責罰。雖然烏托邦人信仰不同,但是他們都相信自然本身就是至高的神,像原始宗教一樣,自然是全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宰。它力量無窮又無比威嚴,任何人都不能冒犯它。
莫爾的烏托邦勾畫出未來理想的無產(chǎn)階級社會藍圖。他提出廢除私有制,體現(xiàn)了對平等的追求,但平等并非他所關(guān)心的核心問題。他提及共產(chǎn)制度,旨在培育美德而非實現(xiàn)平等。烏托邦不需要金錢和私有財產(chǎn),國家的一切都是人民共有。除了奴隸和農(nóng)奴之外的公民,在分工合作的基礎(chǔ)上,平均分配所需物品,公民之間地位平等??偠讲煌诿癖姷臉酥臼鞘稚夏靡皇人?,并沒有實質(zhì)的等級差別。但也存在教士這樣的特權(quán)階層。烏托邦沒有私產(chǎn),甚至住房都是每十年進行一次調(diào)換。在勞動方面,人人平等,沒有不勞而獲的人存在。每一座城市及附近地區(qū),凡年齡體力適合于勞動的男女都要參加勞動。社會財富方面,人人平均享有?!斑_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在烏托邦島國,人人都能夠獲得公平的配額,從來就沒有窮人和乞丐。每個人都不擁有任何東西,但是每個人都很富有——還有什么比快樂、心靈的平和、無憂無慮更加偉大嗎?”[10]43在法律方面,人人精通法律,可以自己進行訴訟而無需律師以確保案件判決的公正性。雖然法律很少,卻極為簡單易懂。他們認為,令人無法理解的法令去約束人民是極不公正的。
莫爾重新塑造了烏托邦島國人民的價值觀,他們鄙視金錢。烏托邦人的價值觀念是輕視金錢、榮譽而崇尚節(jié)儉、樸素。他們自由不拘,性情溫和,聰明伶俐,生活從容。烏托邦人衣著樸素,只一件外套就可以讓他們稱心滿意。他們寧愿仰視太陽和月亮,也不會在意金子所發(fā)出的閃閃微光?!鞍芽仗摕o益的榮譽看得那么重,這豈非又同樣愚蠢?”[10]75烏托邦人認為,快樂是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全部?!爸鲝埼覀兊娜啃袆?,包括甚至道德行為,最后都是把快樂作為目標和幸福。”[9]59但不是每一種快樂都構(gòu)成幸福,只有高尚的快樂才是幸福的源泉。高尚的快樂來自靈魂的至善。他們給至善下的定義是,符合自然的生活,德行的實踐和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識?!八麄冎饕霓q論是,構(gòu)成幸福的是什么,是一件事物,還是幾件事物。關(guān)于這個問題,他們似乎過分傾向于某一學(xué)派,認為構(gòu)成人類的全部或主要幸福的是快樂?!薄盀跬邪钊颂貏e不肯放過精神的快樂,以其為一切快樂中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他們認為主要的精神之樂來自德行的實踐以及高尚生活的自我意識。至于身體的快樂,他們首推健康?!盵10]79烏托邦人除了從事體力勞動之外,有充足的時間用于精神上的自由和開拓。他們認為,這才是人生的快樂。任何違反自然的快樂都不是真正的快樂,尊重自然才能導(dǎo)致幸福?!耙蚨麄冋J為,任何事物,如果雖然違反自然,人們卻一致不切實際地設(shè)想,以為那是使他們感到甜美(好像他們有權(quán)改變事物的性質(zhì),如同有權(quán)改變事物的名稱一樣),那么,這種事物不但不能導(dǎo)致幸福,甚至還嚴重地阻礙幸福?!盵10]74
莊子“道法自然”的政治理想和“無為而治”的政治體制與莫爾空想社會主義的政治理想和共和民主的政治體制,兩者殊途而同歸,都將自然主義和政治理想結(jié)合起來去滿足幸福社會的要求。莊子與莫爾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的生態(tài)政治思想都反映出他們那個時代的烏托邦精神,都反映了擺脫現(xiàn)實壓迫與剝削的愿望,都希望建立一個沒有競爭與生存壓力的理想社會。
他們的生態(tài)政治思想中有自由、平等和快樂的共性,同時也存在著差異。莫爾的自由思想體現(xiàn)在他的民主政治中、宗教寬容中,而莊子的自由思想體現(xiàn)在無為而治的自然主義政治理想中、體現(xiàn)在人的逍遙游的精神境界中。莫爾的平等思想體現(xiàn)在他平均主義的財富觀中,體現(xiàn)在人人平等勞動,勞有所得的價值觀中,體現(xiàn)在城邦公民平等的基本權(quán)利和義務(wù)中。而莊子的平等思想體現(xiàn)在他“道通為一”“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平等看待萬物的認識論中。在莊子的道家思維中,快樂是一種無欲無求,順物自然“天人合一”的快樂,是一種天然的樂趣。莫爾的快樂是崇尚高尚德行的快樂,同時這種快樂也是不能建立在違背自然之上的。
盡管有這些不同之處,莊子和莫爾在構(gòu)建美好社會的政治理念和政治體制中,都首先明確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自然的絕對價值在于它是人與萬物的主宰。他們都在對自然的開發(fā)與保護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guān)系,人不能在自然面前為所欲為,胡作非為,任意妄為,而是將人自身看作整個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自由、平等、快樂地生活在生態(tài)良好的烏托邦理想國中。
莊子與莫爾生態(tài)政治思想中追求自由、平等、快樂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烏托邦情懷是當今時代極其缺乏的一種精神。我們的時代就事論事的功利主義者大行其道。正如雅各比所說:“在當今這樣一個充滿恒久危機的時代,我們變成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狹隘的功利主義者,專注于對此時此刻的調(diào)整,而不是去重新創(chuàng)造?!盵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