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發(fā),邱明山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廈門醫(yī)院,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廈門中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6)
生石膏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味甘、辛,性大寒,歸肺、胃經(jīng),功效為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石膏常能救人于危急之中,若能正確應用可妙手回春,若誤用則貽害無窮。本研究通過分析整理古今應用生石膏的經(jīng)驗,為臨床應用生石膏提供參考。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生石膏“主治中風寒熱”,《名醫(yī)別錄》言其“主除時氣……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鬲熱”,《日華子本草》謂生石膏“治天行熱狂”,《藥類法象》認為生石膏“治足陽經(jīng)中熱,發(fā)熱、惡熱、躁熱、日晡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飲,體肌肉壯熱”。由此可見,生石膏能治療各種發(fā)熱性疾病。從生石膏的性味看,生石膏味甘、辛,甘能補、辛能潤,甘補辛潤能防止熱盛傷津,又其性大寒,寒則能清熱,所以生石膏善于治療熱病?,F(xiàn)代關(guān)于生石膏解熱的研究,周灝[1]認為生石膏退熱作用的關(guān)鍵在于浸出液在體內(nèi)的鈣離子濃度,而其影響因素不僅與生石膏的溶解度有關(guān),還與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參與吸收轉(zhuǎn)運有關(guān),而微量元素本身也具有退熱作用。在臨床上,生石膏常被用于治療急性傳染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如張錫純[2]自擬石膏阿斯匹林湯作為治療溫病的常用方;焦樹德[3]使用白虎湯化裁治療乙型腦炎9例,療效明顯;黃封黎等[4]應用白虎湯合銀翹散加味結(jié)合西藥治療毒熱內(nèi)盛型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2.3%,明顯高于對照組(71.8%);龐善坤[5]應用銀翹白虎湯加味治療小兒風熱型感冒,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高于對照組(74%)。由此可見,生石膏可應用于各種發(fā)熱性疾病。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心下逆氣,驚喘”,《名醫(yī)別錄》言“暴氣喘息”,《景岳全書》云“太陰火盛痰喘……大吐大嘔”,《傷寒雜病論》記載麻杏石甘湯“汗出而喘”、厚樸麻黃湯“咳而脈浮”、越婢加半夏湯“其人喘”、小青龍加石膏湯“煩躁而喘”、木防己湯“膈間支飲,其人喘滿”、竹葉石膏湯“氣逆欲吐”、白虎加桂枝湯“時嘔”、竹皮大丸“煩亂嘔逆”,以上經(jīng)方均含有生石膏,相應條文都記載有咳喘嘔吐。因此,臨床上遇到咳喘嘔吐等氣逆癥狀,可用生石膏予以治療。概因生石膏性寒質(zhì)重而沉降,重則能降逆,寒則清熱,所以可用于各種氣上逆,且病性屬熱者,臨床中遇到寒證應慎用。有研究表明,小劑量生石膏上清液可促進家兔的離體小腸平滑肌收縮,而大劑量則起到抑制作用[6]。另有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湯和木防已湯對豚鼠的支氣管肌及腸管呈抗組織胺作用,對支氣管肌呈抗乙酰膽堿作用,木防己湯對肺呈抗鋇離子作用[7]。因此,生石膏治療咳喘嘔吐的機理,可能與其對支氣管及消化道的作用有關(guān)。臨床上,張錫純[2]自擬鎮(zhèn)逆白虎湯治療“白虎證俱,其人胃氣上逆,心下滿悶者”,張錫純還自擬黃芪膏,方用生黃芪、生石膏等藥,主治“肺癆,外感風寒即喘嗽,冬時益甚者”。倪偉[8]使用大劑量生石膏辨治慢阻肺重度通氣功能障礙1例,獲良效。劉永平[9]治療肺炎所致的熱證,也使用了生石膏;王慶其[10]治療咳喘病多用麻杏石甘湯加減。所以生石膏可應用于治療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口干舌焦不能息”;《名醫(yī)別錄》曰“止消渴”;《藥性論》載“煩渴……治唇口干焦”;《本草備藥》云“舌焦,胎厚無津”;《湯液本草》記載“東垣云:……鼻干”;《本草新編》有云“口必燥,眼必紅……舌必生刺,即不生刺,舌胎必黃而有裂紋,大渴呼飲”;《本草求真》有言“口干舌焦唇燥……溺閉渴飲”;《藥類法象》載“小便濁赤,大渴引飲”;《景岳全書》云“極能生津止渴……大便熱秘”;《本草逢原》言“大渴引飲……尿澀便閉”。由此可見,生石膏可治療口干唇燥舌苔黃、鼻干、目赤、尿黃少、大便干諸證。而這些癥狀大多因里熱熾盛、耗傷津液所致。所以生石膏適用于熱盛津傷導致的各種孔竅燥證,而對于痰濁水飲所致的津液輸布異常的燥證應慎用。白虎湯為生石膏類方,是眼科常用藥,姚和清[11]認為:“不論何種眼疾,但見眼睛紅腫刺痛,舌紅少津或舌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或洪大有力,口鼻灼熱干燥,喜冷飲者,均可使用白虎湯。”對于口腔科疾病也有應用生石膏的例子,張莉芹等[12]應用含生石膏的裴氏口炎方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30例,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80.00%);趙晶磊等[13]使用生石膏治療放射性口腔炎,取得良好效果。所以生石膏可應用于治療眼部、口腔等疾病。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有“腹中堅痛”;《名醫(yī)別錄》記載“頭痛……腹脹”;《藥性論》云“治傷寒頭痛如裂”;《湯液本草》有言“東垣云:……目痛”;《本草蒙筌》曰“胃脘痛甚”;《藥鑒》云“上行止頭疼……雖有胃脘痛甚立瘥”;《景岳全書》記載“最逐溫暑熱證而除頭痛……陽明實熱牙疼”;《本草備要》曰“陽明頭痛……牙痛”;《本草逢原》提及“頭痛……齒浮面腫”。由此可見,生石膏可用于頭痛、目痛、牙痛、腹痛等多種疼痛病證。筆者認為生石膏味辛、甘,辛能散邪,甘能緩急止痛,所以能止各種疼痛,又其性寒,所以此疼痛多系熱證,概因熱盛津傷,筋肉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所以生石膏所治療的疼痛病性屬熱,而對于因寒凝所致疼痛應慎用。現(xiàn)代研究表明,生石膏靜脈注射液能減輕炎癥早期和晚期反應,在扭體法、熱板法的動物實驗中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14]。生石膏還能抑制電刺激隱神經(jīng)C類纖維傳入沖動引起的大腦皮層體感區(qū)誘發(fā)電位引起的疼痛反應(C-CEP)。由此可見,生石膏的鎮(zhèn)痛機制可能與其顯著的抗炎作用和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有關(guān)。臨床上,王君鰲等[15]以生半夏、生石膏為主藥,辨治痛風性關(guān)節(jié)炎35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100%,對照組為94.26%;方燦途等[16]使用石膏止痛軟膏外敷治療中晚期肝癌疼痛45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止痛效果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相同;王暉等[17]應用白虎湯加味治療周圍神經(jīng)性痛30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為90%。所以生石膏可應用于治療各種疼痛。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除邪鬼”;《名醫(yī)別錄》載“煩逆”;《日華子本草》載“心煩燥”;《湯液本草》載“東垣云:……不得臥”;《景岳全書》載“卻熱煩……陽狂”;《本草求真》載“神昏譫語……不眠”;《得配本草》載“狂熱”;《本草新編》載“神必不安……輕則譫語,大則罵詈”;《傷寒雜病論》第38條言大青龍湯“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可看成麻黃湯加生石膏化裁而成,《傷寒雜病論》中麻黃湯條文未見煩躁癥狀,而大青龍湯條文見煩躁癥狀。綜上所述,生石膏可治療“輕則心煩不寐,重則神昏譫語、狂亂”等各種神志異常?!秲?nèi)徑》云:“胃不和,則臥不安。”胃熱盛,則影響到精神神志,概因生石膏主清陽明胃熱,胃熱得清,則心神得安。王彥恒[18]重用生石膏治療焦慮、失眠癥等精神疾病,王彥恒認為精神問題多由臟腑火熱上擾腦神引起,因此臨床重用生石膏配伍他藥,以清上擾之熱邪,而使腦神得安。所以生石膏可用于治療多種精神病證。
《中醫(yī)臨床家·胡希恕》一書提到胡希恕認為生石膏有“解凝”作用,其弟子馮世綸認為解凝“當指(解除)因熱而形成的凝結(jié),也即陽明熱結(jié)”[19]。黃煌[20]認為“凝結(jié)”有兩種含義,一指炎性增生所導致的結(jié)節(jié)和包塊,如胡希恕常使用小柴胡湯加石膏治療頜下淋巴結(jié)腫大、急性腮腺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慢性睪丸腫大等各種炎癥性結(jié)節(jié)或包塊;二指關(guān)節(jié)肌肉的拘急痙攣,活動不利,如治療“熱癱癇”的風引湯即使用了生石膏,《古今錄驗》中續(xù)命湯治“或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也用到了生石膏。所以生石膏可應用于各種炎性結(jié)節(jié)、包塊或者關(guān)節(jié)肌肉的拘急痙攣。
綜上所述,生石膏可用于治療熱病、氣逆病證、孔竅不適癥狀、各種疼痛、神志異常及結(jié)節(jié)包塊等。而這些情況其實都與熱邪相關(guān),熱邪傷人導致發(fā)熱性疾病,熱邪阻礙人體氣機導致熱氣上逆,熱邪傷津?qū)е驴赘[不適及各種疼痛,熱邪上擾神明導致神志異常,熱邪郁滯導致各種炎性的結(jié)節(jié)和包塊。并且此熱邪致病又獨具特點,臨床應加以區(qū)別,《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生石膏)性涼而能散,有透氣解肌之力,為清陽明胃腑實熱之圣藥?!盵2]可見此熱邪致病的病位在陽明胃腑,以八鋼歸類,當屬于里,為陽明里熱?!秱s病論》對這種陽明里熱的特性有所記載:“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可見此熱證的特性為但熱無寒。在臨床上,此陽明里熱又當與其他部位的熱病相區(qū)別,其中在《傷寒雜病論》一書已有明確的區(qū)分,如在太陽病篇載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在少陽病篇記載:“本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寒熱往來,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盵2]可見陽明里熱為但熱不寒,太陽之熱為發(fā)熱惡寒并見,少陽之熱為寒熱往來,若臨床辨證有誤,用藥亦錯,則貽害無窮。
若僅把握生石膏的應用范圍,臨床上只能言其廣而未能達其準。進一步研究生石膏應用客觀指征很有必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石膏,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藥征》言:“石膏,主治煩渴也?!睖厩笳鎇21]認為:“口苦干燥,尿色赤濁為應用之主目的?!焙K19]認為:“石膏功在除熱,口舌干燥即其應用的主要癥狀?!薄吨倬?0味藥證》記載生石膏的使用指征為:“面白而皮膚憔悴;舌面干燥,舌苔??;脈滑數(shù)或浮大、洪大?!盵22]以上關(guān)于生石膏的論述中,《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提到“口干舌焦”、《藥征》提到“煩渴”、湯本求真提到“口苦干燥”、胡希恕提到“口舌干燥”、《仲景50味藥證》提到“舌面干燥,舌苔薄”,可見口舌干燥是生石膏最主要的應用指征。所以臨床上對于因陽明里熱所致的各種熱病、氣上逆、孔竅不適、疼痛、神志異常,以及結(jié)節(jié)包塊,只要見到口舌干燥的指征,均有使用生石膏的機會。
《藥性解》載:“茍胃弱不食及血虛熱者誤用之,為害不淺?!薄端庤b》言:“易老為大寒之劑。身涼內(nèi)靜,手足俱冷者禁用,恐耗血也?!薄毒霸廊珪吩唬骸拔柑撊跽呒煞?,陰虛熱者禁嘗?!薄侗静輦湟吩疲骸拔溉跹摷安⌒拔慈腙柮髡呓谩幪摪l(fā)熱,及脾胃虛勞,傷寒陰盛格陽、內(nèi)寒外熱、類白虎湯證,誤投之不可救也。”由此可見,脾胃虛弱、身涼內(nèi)靜、血虛發(fā)熱、陰虛發(fā)熱等虛證和陰盛格陽、內(nèi)寒外熱等寒證均為使用禁忌。
生石膏應用廣泛,可用于熱病、氣逆病證、孔竅不適癥狀、各種疼痛、神志異常及結(jié)節(jié)包塊等。但臨床上應抓住陽明里熱的病證,以口干舌燥為應用指征,同時應該排除禁忌,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地應用生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