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雨生 鄧為民
1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醫(yī)院普外科 300270; 2 青海省黃南州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包蟲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是由棘球蚴寄生于人體而引起的慢性、可危及人性命的人獸共患病,俗稱“蟲癌”,是一個世界范圍內(nèi)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影響著許多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棘球蚴感染后以其囊腫寄生于人體,肝和肺的寄生最常見,約占 70% 和20% ,其余 10% 分布于各組織器官。傳統(tǒng)的包蟲病的治療主要以根治性手術為主包括:單純內(nèi)囊摘除、外囊切除、部分肝切除等。近年來微創(chuàng)、超聲介入、藥物治療以及免疫預防為輔發(fā)展較快,治療方法紛繁復雜、各有利弊。
1.1 腔鏡的治療 腔鏡的治療包括腹腔鏡和胸腔鏡治療。腔鏡包蟲手術方式主要包括:內(nèi)囊摘除、外囊切除或肝部分切除術。
內(nèi)囊摘除術是目前開展最多手術,安全性較高,手術的方法并不復雜,比較公認、成熟的技術要點包括:(1)高滲鹽水紗布或繃帶置入,保護囊腫切口周圍。(2)吸凈囊液后注入高滲鹽水10min以上。(3)高滲鹽水處理囊腔后再打開外囊,吸凈內(nèi)囊。(4)用來保護切口的高滲紗布或繃帶以取物袋取出,避免腹腔種植。手術的難點是內(nèi)囊的徹底清理和保證囊液不外溢腹腔[1]。在這方面每個術者有不同的經(jīng)驗,國外有學者嘗試開發(fā)研制專門的手術器材PalaNiviu包蟲系統(tǒng)(PHS)[2],在這兩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借鑒。不過統(tǒng)計顯示,較之常規(guī)開腹手術和穿刺注藥治療,腔鏡手術還是有較高的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如:殘腔感染和術后膽漏等,需要引起臨床重視[3]。
外囊切除和肝部分切除試用范圍較小,多是局限在肝左葉或左外葉,突出肝臟表面,囊腫較小的患者。筆者的經(jīng)驗是,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在于:(1)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2)對于胸腔、膈頂、盆腔等困難區(qū)域的手術有巨大優(yōu)勢[4];(3)患者普遍容易接受。
1.2 超聲引導的介入治療
1.2.1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包蟲病的超聲介入治療方法是:穿刺、抽吸、注射、再抽吸療法(Puncture,aspiration, injection,re-aspiration,PAIR),共分4步進行: (1)超聲引導下進行經(jīng)皮穿刺囊內(nèi)注射。(2)吸凈囊液。(3)用 95%乙醇或 20%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囊腔15min。(4)抽吸囊液[5]。此術式適用于病情較重或伴有嚴重內(nèi)科合并癥等不能耐受開腹或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對單子囊型囊腫效果優(yōu)于多子囊患者,后者有一定原位復發(fā)率。
1.2.2 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硬化治療:此種方法也是需要以PAIR技術為基礎進行操作,選用酒精進行注入硬化劑治療,對于囊腔在500ml以下的囊腫,治療效果非常理想[6]。此種微創(chuàng)新技術出現(xiàn)以來,取得了顯著療效。但臨床有因酒精注入膽管造成部分膽道閉鎖的病例報道。但總體來講,隨著醫(yī)療技術、醫(y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肝包蟲病穿刺治療已成為不能耐受手術和一些特殊部位(如腎上腺[7])包蟲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1.2.3 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射頻熱消融治療:此種手術適用于復雜囊腫或體積較大的囊腫,在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穿刺后,或以阿苯達唑化療后[8],使用新型消融電極進行手術。這使用射頻方法升高溫度達 90~100 ℃,持續(xù)時間約 30min,以高滲溶液為媒介,破壞高滲溶液內(nèi)全部的包蟲頭節(jié),再抽出高滲溶液,兼具消融和引流功能,多數(shù)患者可以一次徹底治愈,減少很多復雜包蟲病患者的痛苦[9]。
1.2.4 高強度聚焦超聲(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HIFU 作為一種新興的微創(chuàng)技術常常用來治療實質性腫瘤。有學者將 HIFU 用于治療包蟲病。研究中發(fā)現(xiàn),HIFU 對棘球蚴具有一定的殺傷作用,但是治療效果欠佳[10]。HIFU 結合超聲造影劑治療包蟲結果顯示,一定比例的超聲造影劑對原頭蚴的急性殺傷率為 97%。但考慮到HIFU 和超聲造影劑對人體安全性,筆者建議應該對HIFU 輻照劑量、超聲造影劑的濃度通過臨床試驗,進一步優(yōu)化治療參數(shù),使其更好地用于包蟲病的治療。
筆者對于超聲介入治療包蟲病的體會是,隨著超聲設備及技術的進步,超聲會在更大范圍內(nèi)取代傳統(tǒng)開腹或是腹腔鏡手術,且方便以巡診等模式,對就醫(yī)不便的偏遠地區(qū)患者進行治療,為更早徹底消滅包蟲病提供可能。
目前,包蟲病的治療仍以手術移除病灶為理想治療,但對于一些失去手術機會或者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或是手術中囊液有腹腔外溢的患者,藥物治療也成為其重要選擇。
2.1 常用的藥物 苯丙咪唑類藥物阿苯達唑和甲苯咪唑,也有報道利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成功的病例[11]。阿苯達唑常用的治療方案是:15mg/(kg·d),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包括6周的阿苯達唑治療和2周的無藥物治療[12],此方法目前認為是對治療包蟲病最有效的藥物治療,也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方案。國外有學者報道利用此方法治療脊柱包蟲癱瘓的患者成功的案例[13]。但有學者在我國新疆地區(qū)的調(diào)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阿苯達唑治療都比較隨意,未按標準方法治療[14]。用藥也需根據(jù)患者病情,如心臟包蟲必須嚴禁術前用藥,以防囊腫破裂溢出、播散,導致患者死亡[15]。除了此種單藥治療,也有學者推薦聯(lián)合使用阿苯達唑和吡喹酮治療,可有更高的頭節(jié)和抗囊腫活性,并且比單獨使用阿苯達唑更有可能導致治愈或改善[16]。
2.2 納米技術的應用 有學者將氟拉苯唑FLBZ負載的mPEG-PCL納米顆粒和游離FLBZ分別對包蟲動物模型進行治療比較。結果顯示,F(xiàn)LBZ負載的納米粒在體外和體內(nèi)對細粒棘球絳蟲原頭節(jié)和囊腫的殺傷效果均優(yōu)于游離[17]。可以達到100%殺滅原頭節(jié),而游離FLBZ只能殺滅約40%。
2.3 新型藥物 由于治療棘球蚴病的化療藥物是苯并咪唑類藥物,始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且有阿苯達唑可誘導特異的嚴重肝損傷的報道,需要要求密切監(jiān)測肝毒性[18]。所以人們一直試圖尋找新的天然化合物抗包蟲病。β-月桂烯(β-myrcene)是目前研究較多的藥物,它是迷迭香精油的主要成分?,F(xiàn)有實驗顯示,β-myrcene對細粒棘球絳蟲生殖細胞、原頭節(jié)和小鼠囊腫的體外作用與阿苯達唑相當,處理劑量和時間依賴性,與觀察的形態(tài)學變化一致。在化學預防效果研究中,β-myrcene的作用與阿苯達唑相似,且肝損害小于阿苯達唑,者是治療棘球蚴病的參考藥物[19]。
還有新藥研究關注于咔唑氨基醇,有學者對比研究了新型咔唑氨基醇、丙胺、R-丙胺和S-丙胺的體內(nèi)外藥效關系。不同濃度下丙胺和R-丙胺的作用呈時間依賴性,而S-丙胺的作用很弱。在濃度為20μmol/L時,暴露于R-丙胺后第11天,PSC的死亡率達到100%。阿苯達唑和咔唑氨基醇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丙胺和R/S-丙胺均低于阿苯達唑。此外,實驗小鼠的器官(肝臟、脾臟和腎臟)的組織病理學觀察顯示肝臟和脾臟有輕度炎癥變化。揭示了咔唑氨基醇作為一類新型抗AE劑的潛力[20]。
2.4 中藥的作用 龔惠玲等將確診的36例包蟲病患者分為六君子湯+阿苯達唑治療組20例、阿苯達唑治療組16例進行療效觀察,結果顯示中藥六君子湯+阿苯達唑治療組總有效率達100.00%,阿苯達唑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1.25%,前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后者。提示中藥在包蟲的治療中有很大的潛力。
綜上所述,包蟲病作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難題,也是各國臨床醫(yī)生的難題。患者多居住遙遠、分散、住所不固定,接受衛(wèi)生預防措施抵觸或實施困難[21]。因此,治療方式的簡單易行、創(chuàng)傷小非常重要。從開放手術到微創(chuàng)腔鏡手術就是個巨大飛越[22],而非手術治療的進步將使治療方法更加豐富,綜合合理的治療更能夠擔負起控制、甚至消滅包蟲的任務[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