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峰 張 瑜 鄭生喜
(1甘肅民樂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甘肅 張掖 734500)
(2民樂縣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甘肅 張掖 734500)
(3張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影像中心 甘肅 張掖 734500)
肺動脈栓塞(PE)的病情在臨床上較為兇險,患者一旦發(fā)生該癥狀,其致死率以及致殘率均相對較高[1]。隨著近年來心血管領域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范圍不斷廣泛,CTPA以相對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被廣泛認同[2]。對于PE的診斷上CTPA被認為是一種相對較為可靠的影像檢查方法。在本研究中主要針對CTPA的檢查操作展開,對比分析左、右肘靜脈注射對比劑在肺動脈CT(CTPA)成像質量的應用價值。
選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間收治200例行CTPA檢查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排除合并存在嚴重性心、腎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排除中心靜脈置管患者,排除對碘對比劑存在過敏反應患者以及上縱隔占位性病變的患者等。對納入患者依據(jù)進行對比劑注射的部位不同分為左、右肘靜脈注射組。其中右肘靜脈注射組150例,包括男性9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45.3±6.8)歲。左肘靜脈注射組50例,包括男性3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30~66歲,平均年齡(45.1±6.4)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上均未見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的開展存在可行性。納入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應用GE 公司生產型號為optima 680的64排128層CT機進行掃描,CT掃描范圍取肺尖至后肋膈角位。設置管電流為350mA、電壓為180kV,螺距為0.625。通過自動跟蹤技術進行觸發(fā)掃描,取上腔靜脈層面作自動跟蹤掃描的層面,設置150HU作為觸發(fā)閾值、延遲2s掃描。在進行CTPA掃描檢查前,技術人員仔細閱讀遞交的申請單,明確單上具體檢查要求,同時詢問患者有無存在禁忌癥、藥物(對比劑)的過敏反應,介紹掃描過程與相關注意事項。檢查時對受檢者的上肢血管進行仔細評估,選取Anginocath-18G針與連接軟管準確插入到其肘前靜脈中。應用雙筒高壓注射器以5ml/s速率將0.9%濃度NaCl溶液20ml進行注射,技術員在應用手指直接接觸注射部位上未見發(fā)生外滲之后,進行注射碘海醇。注射選擇患者的左、右肘進行注射,不同注射部位納入不同組別。
將掃描所得的圖像上傳至工作站進行處理。將獲得圖像由科室內高年資的技師獨立進行評價。評價選擇連續(xù)的三個層面,測量肺動脈的主干、左肺動脈干以及右肺動脈干CT值,測定結果記錄取均值,對于感興趣區(qū)(ROI)的選擇在所測的管腔面積2/3處。CT成像質量的判斷標準采用Nazarogl版胸部血管CT成像的質量評價指標,以肺動脈的強化CT值≥250HU結果為優(yōu);以結果在200~249HU范圍為良;低于200HU者則為差。以優(yōu)、良例數(shù)和作為達標例數(shù)。
通過SPSS16.0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CT成像質量判定結果的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對比存在顯著差異。
對200例患者選擇不同部位進行對比劑注射結果顯示,其中右肘靜脈注射組的達標率顯著優(yōu)于左肘靜脈注射組,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左右肘靜脈注射對比劑的肺動脈CT成像效果對比
在所有的身體部位當中,胸部是作為最大內在對比的一個部位。對于肺血管和肋骨在與臨近肺實質上存在明顯差異的密度表現(xiàn)。因人體內的血管存在有解剖學上的形態(tài)差異,在相同的掃描機器與參數(shù)情況下,對于選擇左肘或者右肘的前靜脈進行CT掃描的對比劑注射,往往獲得的圖像質量存在有一定的差異。國內有研究者認為,在選擇5ml/s的對比劑注射速率下,選擇左側或者右側的肘靜脈進行對比劑注射,在胸部血管上的增強效果差異也相對不顯著[3]。在本研究當中,提示選擇右肘靜脈進行對比劑注射能更顯著的提高肺動脈內的對比劑濃度,從而減少對比劑于左側頭臂靜脈處的殘留情況,避免發(fā)生向頸靜脈處反流。在選擇左肘靜脈注射時,可能因高壓注射器的注射速率加快,雙肩區(qū)域可能會發(fā)生對比劑向腋靜脈以及鎖骨下靜脈分支逆流的現(xiàn)象,間接影響到檢查的效果,因此選擇右肘靜脈注射的效果相對更佳。
綜上所述,在進行肺動脈CT檢查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好的對比度并保證顯影清晰,在未存在如右側胸廓術后、右肘關節(jié)骨折外固定、右側穿刺部位皮膚燒傷或潰瘍等特殊情況下,應當盡量選右肘進行對比劑的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