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季欣
又見埃及:文明的對話與互鑒
盧克索神廟(資料圖片)
尼羅河流淌不息,兩岸文明創(chuàng)造不止。如果說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一座高峰,神廟建筑則是古埃及文明的又一巔峰之作。在埃及人心目中,神廟古跡的歷史地位舉足輕重,不在金字塔之下。尤其是盧克索的神廟,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所以,埃及人說:“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p>
盧克索是埃及中南部的一座城市,古稱底比斯(Thebes),坐落在開羅以南約700公里處的尼羅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這里遍布著令人敬畏的古文明遺跡,被譽為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其文明創(chuàng)造與傳承,與金字塔既一脈相承,又古今銜接,別具另一番歷史文明的對話與互鑒風(fēng)采。
對日月星辰、大地山川的凝思神想,是人類寄托期盼與生活理想的向往,在歷史長河中積淀為文明憧憬。這憧憬,體現(xiàn)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神功”,綻放出人類寄寓自然造化的“神韻”。這便是盧克索神廟的“神”與“奇”。
盧克索神廟是古埃及的國王們在這里用沙巖和花崗巖建成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古建筑,包括神廟、陵墓和宮殿等眾多不朽的建筑。在阿拉伯語中,盧克索就是“宮殿建筑群”的意思。
在尼羅河兩岸,古埃及廣袤的土地上,碩大的建筑群與精美的石雕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巨石在沙漠中變成不朽的奇跡,那些頂天而立的石柱支撐起宏偉的神廟,幾千年來屹立至今。
盧克索神廟是一個統(tǒng)稱,指位于這座城市及四周的各種神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羅河?xùn)|岸的卡納克神廟和城中的盧克索神廟。
卡納克神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宗教遺址和最壯觀的古建筑物之一,是古埃及中王國與新王國時期法老們的祭祀地點,結(jié)合了圣壇、列柱、塔門和方尖碑等建筑元素。它距盧克索市中心4公里,與盧克索神廟由一條兩旁蹲坐著上百座獅身人面像的大道相接。
考古研究證明,盧克索神廟的真正的創(chuàng)造與文明魅力,是有關(guān)古埃及人對永生、永世及生死理念的獨特理解而形成文明具象創(chuàng)造。由于古埃及人認(rèn)為人的生命同太陽一樣,自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這里的神廟、遺跡、墳?zāi)勾蠖喾植荚谖靼?,成為“往生之城”。機場、火車站、巴士站、酒店、市集等,則主要集中在東岸一帶,有“生者之城”之稱。古埃及人在建筑神廟之時,未必就設(shè)定了今日城市的布局,但它卻確實成為了今日城市功能的實際區(qū)分。這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神功”造化。
卡納克神廟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陽神阿蒙的阿蒙神廟,供奉阿蒙妻子戰(zhàn)爭女神穆特的神廟,以及孟修神廟,兩旁滿是獅身人面像的甬道則直通盧克索神廟。
阿蒙神廟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古埃及法老們把太陽神當(dāng)作王權(quán)的保護神,于是形成阿蒙神崇拜中心。這里的阿蒙神廟也成為全國最大最富有的神廟,是卡納克神廟的主體。
這一理念如何來實現(xiàn)?
一進(jìn)神廟,遠(yuǎn)遠(yuǎn)就能見到拉米西斯二世的巨像聳立門口。整座神廟占地5 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撐著屋頂,殿前公羊大道開路。為什么由造型威嚴(yán)的“公羊獅身”護路開道?原來,古埃及人認(rèn)為羊頭獅身是太陽神的化身。道路兩旁幾十個羊頭獅身像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給人最突出的感覺是其雄猛神威,氣勢逼人,仰視如同太陽般令人目眩。
走過這一通道,便進(jìn)入最能體現(xiàn)古埃及神廟建筑藝術(shù)構(gòu)思的多柱大廳。穿梭于大廳這134根石柱之間,總是讓人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一種時光交錯的感覺,被人們形容為“人類所有的思維都僵死和失落于此”。因為太陽從這里升起,每天都是新的,時刻讓人們牢記這里才是所有“新思維”誕生的地方。
阿蒙神廟是法老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卡納克神廟前迎接太陽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在古埃及人心目中,一歲一枯榮的農(nóng)耕收獲和富足有愛的生活都仰仗這位神明的恩澤。
歷史被這樣塑造,神威被這樣定格,創(chuàng)造被這樣文明地投射于神廟,文明憧憬的“神功”與“神韻”就這樣凝固于“石刻”。
作為石頭建筑,卡納克神廟先后影響了希臘建筑和世界建筑。
這不由讓人聯(lián)想到亞歷山大城的龐貝石柱。亞城山大城當(dāng)年的主要民族為古希臘人與古埃及人,他們將埃及的冥神與希臘的酒神合而為一創(chuàng)造出共同祭祀的塞拉皮斯,而衛(wèi)城中央便是用來膜拜塞拉皮斯的神廟。在存在了近百年后,神廟毀了。如今,整個建筑除了那根顯眼的龐貝石柱,其余均是廢墟一片了。石柱前兩尊人面獅身像,目光矍鑠地凝視著整個亞歷山大城并緊緊守護著石柱。
龐貝柱得名于古羅馬大將龐貝。當(dāng)年十字軍至此,誤將此柱認(rèn)為是龐貝墳?zāi)沟臉?biāo)志,但鐫刻在柱底的文字證明它只是為了為某皇帝賑災(zāi)有方的仁慈記功立碑。石柱取材于一整塊粉紅色的花崗巖,重約500噸,是趁尼羅河漲水時從上埃及的阿斯旺順流運至此的,屹立至今。神廟最讓人著迷的是刻在柱上、墻上、神像基座上優(yōu)美的圖案和象形文字。柱頂殘留的彩繪,有戰(zhàn)爭的慘烈,有田園生活的幸福,有神靈與法老的親密……這是石刻的歷史。一座座神廟,猶如一座座“石刻檔案庫”,顯示著古埃及文明的足跡與歷史指向:埃及人對太陽神的崇拜、對永生永世的理解、對無上權(quán)威的承續(xù),深刻而傾情地銘刻于這些石柱、石像與巨石建筑之中,綿延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足跡。
每一個神廟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都相關(guān)著埃及法老們的傳說,都能看到法老們處心積慮地為自己建造神廟的用心,為自己設(shè)立死后復(fù)活之路的深意:在為自己刻畫最輝煌的戰(zhàn)績時,也為自己描繪與諸神共舞的傳奇。
如果說卡納克神廟是法老的行宮,與之對應(yīng)的盧克索神廟則是法老的寢宮。
盧克索神廟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個法老艾米諾菲斯三世為祭奉太陽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兒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經(jīng)拉美西斯二世擴建,形成現(xiàn)今留存下來的規(guī)模。
盧克索神廟的主要作用是每年在這里慶祝埃及新年,為法老與神靈氣的結(jié)合舉行神話儀式。因此,從普通百姓到最高權(quán)威,敬仰和膜拜在神廟有著高度統(tǒng)一與調(diào)適。作為一座特殊建筑,它又深切展示出古埃及文明清晰的行進(jìn)軌跡,成為埃及歷史教科書與世界文明互鑒的特殊標(biāo)本,“神”與“奇”的魅力綻放不減?!?/p>
卡納克神廟(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