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時代周報》2月28日文章,原題:“黃禍論”?當休矣!西方的中國懷疑論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且(理由)令人生疑,歐美應展示不同的對華態(tài)度。
“歐洲各民族,保衛(wèi)你們的信仰和家園!”這是畫家赫曼·克納克福斯1895年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草稿基礎上完成的。畫中,男男女女手持利劍,他們后方的雷云中有代表來自東方的威脅。今天,這種“威脅”或許已變成(中國制造的)手機,以顯示歐洲被中國“入侵”的危險。對華擔憂,已成為西方和德國政治的一個重要元素。
這種反華立場、防范氛圍不僅出現(xiàn)在華盛頓,還在歐洲蔓延。背景是,華盛頓在亞洲的霸權遭到北京的激烈競爭。這種警覺有一定道理。若把一些親政府的中國企業(yè)視為完全從經(jīng)濟利益出發(fā),那就太過天真了。這些中企受到北京政策支持,有可能被當成政治工具,因此對其嚴格審視也是合理的。
但與此同時,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新中國懷疑論經(jīng)常冒出來,凸顯(美歐國家)是多么不自信,且理由難以令人信服,從中常能聽出一種怨氣。甚至以維護市場經(jīng)濟為目標的德國工業(yè)聯(lián)合會,也希望看到更多保護措施抗衡北京。而事實上,指責中國企業(yè)所謂的不公平或安全問題,很可能成了一些西方公司害怕競爭的借口。順便說一下,美國抱怨北京在全球推行強權政治,聽起來特別空洞。上帝究竟是在哪份迄今未知的天書中,給予了美國統(tǒng)治者對亞洲無可爭議的霸權?
這些渲染亞洲人可怕競爭的調(diào)子,讓人聯(lián)想起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時期的“黃禍論”。從1900年起,這些帝國主義勢力要保護的并非神圣信仰,更多的是利益和強權。也是自那時起,非西方人,特別是亞洲人在世界歷史進程中,開始挑戰(zhàn)西方對世界的霸權。如今,這種發(fā)展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勢頭。中國崛起也要歸功于此,而并非靠什么騙局或間諜活動。面對這種勢頭,西方不能采取防范措施,也根本不該嘗試防范,而應與之和平共處。▲(作者揚·羅斯,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