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安排單元結構;語文要素主要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備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以及學習習慣等,這些語文要素大都以課文“泡泡”提示語或者課后習題的形式貫穿于各單元的語文教材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以課后習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有效落實語文要素,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
《青蛙寫詩》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一首小詩。在這一課的課后習題中,除了常見的識字寫字以外,還有以下幾項訓練:首先,朗讀課文。說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其次,青蛙寫的詩有逗號與句號,請你圈出來;再次,讀一讀。
由此可見,在《青蛙寫詩》一課的課后習題中,主要是側(cè)重于對學生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的訓練。它們之間是相互交融,無法分割的,教師可以把它們看做是一個整體展開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
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統(tǒng)編語文教材特別重視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在課后習題的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讓學生們讀讀記記就算完事,而是應把識字寫字教學融合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之中,真正讓學生內(nèi)化,吸收與理解。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漢字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這樣教學,可以把單調(diào),枯燥的字詞教學與直觀形象的生活畫面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的識字興趣盎然。如在教學生字“們”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們感興趣的生活體驗入手,提出以下問題“能不能只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小水珠”,從而使學生對“一個”與“我們”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在這之后,教師再順勢讀出輕聲“我們”。最后,教師再指導學生觀察“們”的字形,使學生明白“們”的“單人旁”是由“人”字演化而來的,這樣教學,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在學生們識字的同時,也打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大門。
字理識字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識字方法,在追根朔源中,通過對字理的分析,一個個鮮活的生字可以自然地浮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與文本情境真正融入到一起,進而使學生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如在教學“串”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一讀這個生字的讀音,然后再告訴學生們“串”字的字理:最早的時候,“串”字并不是人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而是教師通過大屏幕把全文中的串字展示給學生看,再讓學生們猜想一下,“串”字是看到了什么東西才發(fā)明的?(葫蘆),最后,教師再引領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除了“一串水珠”之外,你還會說出“一串( )”。最后,教師再從“串”字的書寫上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教學,從字理方面展開教學,學生們不僅認識了漢字,而且對“串”字的音形義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滲透了漢字文化,具有顯著的教學效果。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普通話,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任務。這里的“讀正確”主要是指讀準字音,不多字,不丟字,讀通課文;“讀流利”指的是不頓讀,不破句,不唱讀,語速合適等。由于低段學生對語句的敏感力尚未形成,很難把握好句子的停頓。因此,教師就要善于從字詞句入手幫助學生建構起句子的概念,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幫助學生建構起句子的概念,首先,就要讓學生們讀好停頓,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朗讀更具韻味。根據(jù)課后習題中提出的“朗讀課文”的基本要求,教師就要讓學生們從讀好課題入手,這個課題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了“誰”“干什么”的語文要素,因此,在朗讀課題的時候就要結合語文要素讓學生們讀出停頓,讀出節(jié)奏。從而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夠在頭腦中建構起“讀出停頓,讀好節(jié)奏”的概念。
文章是由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要想讓學生們讀好整篇課文,首先就要從朗讀句子開始,要想把句子讀好,就要把組成句子的重要單位短語給讀好;在《青蛙寫詩》一課中,由于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它們幾個在說話的時候語言結構相似,并且都是以“當”這個重點詞語做支撐,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范讀,領讀,互相讀等形式,由扶到放,幫助學生們讀好句子中間的停頓,感受朗讀的節(jié)奏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標點是書面語言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表示停頓,語氣,情感等作用。認識標點符號不僅是有關語文知識的訓練,而且也是關于語文能力的訓練?!罢J識逗號和句號”作為這一課課后習題中的重要訓練內(nèi)容,也是一年級階段重要的語文要素。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把認識標點符號的形狀作為教學的重點,這一點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學習;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聽錄音,拍手讀等形式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感受標點符號的停頓作用,以為學生接下來《雨點兒》一課中“讀出標點合理的停頓”這一語文要素的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教學,真正體現(xiàn)出了前后聯(lián)系,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低年級學生由于其年齡小,閱讀經(jīng)驗淺,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零散的、不全面、不系統(tǒng)的,他們的思維單一,語言表達不夠完整,在提取信息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特點讓學生養(yǎng)成邊圈畫邊閱讀的習慣,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清文章脈絡,獲得語言表達的有序性與完整性。
在《青蛙寫詩》的課后習題中,教師如何緊扣課后習題展開教學呢?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圈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們可以很快圈出“小青蛙,小蝌蚪,小水珠,水泡泡”等人物,在完成這一步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從中提取青蛙寫詩時來幫忙的人物,這就需要對剛才的人物進行篩選,在學生找到這些人物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們結合課后練習從文本中找出這些人物來幫忙的完整句子,并用直線或者曲線把它們畫出來,這樣學生們提取信息的任務可以說是完成了。由于這一道課后練習屬于學生們一年級學習過程中的首次進行信息提取,因此,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這個過程可以分為“教一教,圈一圈,說一說”這三步來完成,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在無形中對學生完成信息的滲透,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完整提取信息進行表達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課后習題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角度出發(fā),著眼于學生的朗讀訓練,識字寫字訓練,字詞句的積累以及閱讀方法的指引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語文要素,最大化課后習題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