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君
圣誕節(jié),林雅約了自己的好友達夢夫妻一起共進晚餐。席間,達夢的老公雷子說起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達夢,前幾天居然在婆家破天荒地給公婆做了一頓飯,搞得全家激動不已,話里話外都是對妻子的欣賞、肯定、贊揚。
林雅聽著并沒覺得什么,可丈夫陳煒卻臉色有變,晚上回到家,陳煒忍不住說:“你看看,連人家達夢這種嬌小姐都知道做飯干活了,可你每次在我家總是什么都不愿干,我姐讓你幫個忙,你還不樂意,抱怨不斷,你呀……”
林雅不等丈夫說完已經(jīng)火冒三丈:“你什么意思?我在你家是什么活都不干嗎?問題是我干啥你媽都看不順眼,我洗過的碗你媽都要偷偷再沖一遍,這么嫌棄我,我干脆不干嘍!還有你姐,什么臟活累活都要推給我,憑啥!”
與林雅不同,孫梅從結婚開始就幾乎包攬了家里的所有家務,身為獨子的老公什么都不會。婚后,孫梅為了體諒操勞的婆婆,就總是什么都搶著干。可時間久了,就變成了她一個人要伺候全家人。就算老公好不容易主動請纓洗個碗,也會遭到婆婆的反對:“我兒子上了一天班,那么累,怎么能還讓他洗碗呢?”
可婆婆怎么不想想,孫梅也是全職,也是累死累活啊。實在看不過眼,孫梅的媽媽忍不住數(shù)落女兒:“早告訴你,不要什么都干,干習慣了,就都成你的責任了,不會有人感謝你。你這么做,是討好不了人家的。”如此,孫梅的委屈只有往肚子里咽,難道在婆家多干活真的做錯了嗎?
新人新婚總是期待著對方的家庭能夠喜歡自己,接納自己,盡快成為一家人。這是人之常情,但問題在于,很多人把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法簡單地等同于干活付出。
來到婆家,什么都搶著干,才能顯示自己勤勞優(yōu)秀、恭敬公婆,非要把自己搞得像個“仆人”一樣,時間久了,這樣的心理定位就會影響其他家人,比如孫梅,原是好意,卻過于極端,用包攬干活這樣的形式,把其他人都推離了“付出者”的地位,自己成了唯一的“給予者”。然而,身為晚輩,又使得其他家人不能仰視于她、恭敬于她,最后只好潛移默化地接納了她“廉價付出者”的位置。
而林雅卻是因為“討好”不成,婆婆能干嗜潔,很難用“干活”這樣的形式獲得婆婆的認可和贊賞,于是,憤怒之下反其道行之,變著法兒和婆家姑嫂對著干,不僅給自己找了很多不痛快,也傷害了自己的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成了家人眼中“好吃懶做”的兒媳。
在婆家“干不干活”,這背后隱含的是新人如何在對方的家庭中找到自己定位的重要問題,不僅女人會遇到,男人在岳父家里也會遇到。說實話,干與不干、干多干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為對方家里名副其實的“家人”。
而真正的秘訣就是“真誠應對”。
第一,保持本色,真心回饋。不必焦慮自己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關鍵是干活的時候是不是真心實意,抱著對家人的愛在做事,而不是用“干活”來交換什么。真心的付出都自帶暖意,不糾結,不抱怨,而且不強求對方做任何反應、反饋。比如,達夢本就是嬌慣獨女,為了回報婆婆的關愛,肯洗手下廚,做的好吃不好吃并不重要,大家樂在這份心意。
第二,實話實說,真心溝通。不必事事都小心別人的心意臉色,說句話都思忖半天,也容易變成表里不一、不值得交往的人。舉個例子,假如婆婆問飯菜可口不,兒媳能直接回答“有點兒吃不慣,自己習慣口味清淡一些的”。這樣的話,一是打消了婆婆心里的疑慮,二是表明了自己的需要,三是沒拿公婆當外人,自然而真誠。這樣真實不虛的兒媳,婆婆愛起來也方便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