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茂明
摘 要:芥川龍之介生于1892年3月1日,于1916年2月在《新思潮》上發(fā)表《鼻子》受到夏目漱石的稱贊而一躍成名。不論是日本本國還是西方國家或是中國方面,都對芥川龍之介文學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本文旨在研究芥川龍之介極度個人化的精神世界,從他的生平著手去分析他文學中透露出悲觀的原因,并舉例芥川龍之介兩篇代表作品來細致分析芥川龍之介文學極度個人化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芥川龍之介 個人化 日本文學
一、芥川龍之介的身世
芥川龍之介十歲的時候被寄養(yǎng)在舅舅家,舅舅家祖上世世代代的職業(yè)都是管理將軍府上的茶室,所以芥川龍之介從小的文化氛圍很好。芥川龍之介長相似他生母,他生母在他七個月大的時候得了瘋病,在芥川的時候就離世了。所以芥川一直很害怕自己也像母親一樣哪天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爆發(fā),最終一發(fā)不可收拾。芥川相較于平常人親近的至親關系多了永遠無法疏通的隔閡,這使得芥川在用筆刻畫自己的心靈世界的時候,呈現(xiàn)出強烈的悲觀思想和極其個人化的內核。
芥川曾喜歡一個姑娘,可家里人不同意他們的婚事,而最終未能終成眷屬。失敗的戀愛經歷又加重了芥川對于世事無常的悲觀心理,也為后期芥川創(chuàng)作出《地獄變》與《六宮公主》里命運悲慘的女性形象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以《地獄變》為例展現(xiàn)芥川龍之介文學的個人化
主人公良秀對畫作有著癡迷的藝術追求,他渴望達到他藝術的頂峰。為了那個藝術的頂峰他愿意把他自己的全部生命融入對藝術的追求之中,為了那個藝術的頂峰他甚至愿意犧牲他最愛的女兒的生命還有自己的生命。芥川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他的世界里只有他的畫的人物,是因為在他心里文學地位也有那么重。在他心里對文學藝術的追求就像他描寫的檳榔毛車之火一樣熱烈。“對武士來說,畫筆與刀劍并沒有多少不同,紙絹上的筆觸與刀劍的揮擊是一致的?!盵1]良秀的畫筆同時也是一把鋒利的劍,直指封建殘暴統(tǒng)治的劍。良秀讓自己的弟子做出種種恐怖而又危險的舉動,只為他能畫出地獄里那種陰森恐怖、駭人的氣息。在人間擺出各種地獄里才能見到的景象,印證了最恐怖的地獄其實是人間這一芥川想表達的內涵。同時也表現(xiàn)出芥川對疾苦人民的同情和對統(tǒng)治者專橫統(tǒng)治的憤慨?!兜鬲z變》里透露出芥川極度個人化的精神世界,他極會用文學的方法來展現(xiàn)他個人的精神世界。他的精神世界里只有他和他的藝術,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和事。
三、以《竹林中》為例展現(xiàn)芥川龍之介文學的個人化
學界稱《竹林中》極富表現(xiàn)芥川的懷疑主義與利己主義思想。擅長文學寫作形式變化多端的芥川把《竹林中》作為他的一次新的嘗試。《竹林中》里人物方面的意識流,也充分展示了他個人化的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
七個人不同的敘事角度使武士之死變得撲朔迷離。前五個人的供詞都把兇手指向多襄丸確定無疑,但是之后真砂和武士分別的敘述又使得兇手出現(xiàn)了兩個,一個是真砂,另一個是武士自己是自殺。這種矛盾的寫作手法其實芥川在《地獄變》里也有所體現(xiàn),良秀在要求大公火燒檳榔毛車的時候或許真正的含義就是讓大公處死自己的女兒,但文章中沒有具體表現(xiàn)。在這里也是一樣,兇手到底是誰,小說中也沒有具體給出。只能猜測真實的情況是多襄丸說的那樣,武弘被多襄丸所殺。武弘說是自殺,是為了保護自己作為一名武士的尊嚴。真砂認為武弘是她殺死的,是因為如果不是她的“丈夫氣的好強”她不會有說出讓丈夫死的話,是她想讓丈夫死的念頭最終致使了丈夫的死亡。
《竹林中》是芥川創(chuàng)作的高峰,他個人化的寫作手法也在此短篇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篇短篇是芥川1921年10月創(chuàng)作的,中國學者一說是因為同年3月至7月芥川的中國之行讓芥川對先前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想象的禮儀之邦的中國大失所望,進而加重了芥川這種懷疑主義的思想。
四、芥川龍之介寫作特點
芥川的很多作品的原型都參考著《今昔物語》這本書。有人說芥川沒有素材就寫不了文章,確實如此。和日本后來的私小說不同,芥川不喜歡在文字中訴說自己的故事,他是借別人的故事展現(xiàn)自己的精神世界。芥川一直把自己比喻成詩人和記者,他最初寫作的動力僅是他意識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朋友之外的人讀到。“超越任何地域、國籍、種族和語言地將自己納入這行文字,在千年以前或千年以后結識?!盵2]
芥川相信文字有這種可以穿越時空的力量,所以芥川才用他非凡的才情記錄下他個人化的精神世界。用素材寫出自己個人化的認識,是芥川文學寫作的特點。
結 語
芥川龍之介之所以是亞洲唯一一個位列世界十大短篇小說家的人,是因為他鮮明的個性使得他本就超凡的文采變得更加讓人望其項背。雖然芥川的生命只有短暫的三十五個光陰,但是他無人可擋的文學才華使他的文學精神的生命期限不只是三十五個短暫的光陰,而是永久。他的文學形式不同于在他之前的先輩們的自然主義紀實文學,也不同于后輩私小說的形式,他只代表他自己的大正時代的文學。
芥川的一生是幸福的,他選擇文學這條道路一直走到他生命的結束的這段旅程是幸福的,因為后世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對文學的那份獨一無二的摯愛。他的一生,只有文學而已。
注 釋
[1] 章利國 中日繪畫中的禪宗美學及其比較[J]禪學研究 第三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143
[2] 楊煉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M] 鳳凰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60
參考文獻
[1] 邱雅芬 芥川龍之介學術史研究[M]譯林出版社 2014年8月第一版
[2] (日本)芥川龍之介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 譯林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