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朗讀的總要求。現(xiàn)今的語文課堂上,能聽到讀書聲,但有情有味有指導有設計的“美讀”比較稀見??戳诵づ鄸|老師的《春酒》,震撼于他貫于課堂始終的美讀藝術。
讀題目——一聲呼喚情意長
肖老師的這節(jié)課在相對簡短的“整體感知”后,就進入了教學流程的第二部分--讀標題,品春酒。
師:標題,那你們想想看,這標題只有兩個字,該怎么讀呀?
(生思考)
師:來,這位男同學,你先說。
生:我認為,讀標題應該飽含著思鄉(xiāng)的情感來讀。春——酒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悠長?
生:因為本篇文章是表達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所以要讀出思鄉(xiāng)的綿綿情感。
師:標題本身也是有情感的,是吧?
肖老師引導學生美讀,沒有說教,沒有分析,只將對題目的感知、理解交給學生的閱讀體驗。在這過程中,肖老師每一次開口都在引導,讓孩子在閱讀體會中找到自己發(fā)聲的情感依據(jù),也為課堂的推進奠定了情感基礎。美讀題目,美在巧思,美在妙引,美在“于平波處掀波瀾”,美在尋到了貫通全文牽引全文的“這一脈”。
析中讀——九曲黃河浪淘沙
以“憶春酒”的部分教學為例,細看肖老師通過怎樣巧妙的追問、點撥九曲回旋般將美讀教學一步步落到實處的。
師:你覺得這個句子寫出了點什么味道來?
生:琦君非常喜愛喝春酒。
師:作者對春酒的喜愛,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每次去喝春酒的時候都作者是自己去的。
師:“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讀出這個味道來,試試看。
生: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重讀“總是”,聲音響亮。)
師:“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小孩子對春酒的喜愛就表現(xiàn)出來了,請坐,來,你再說說這個句子。
生:還寫出了自己的急切,別人都還沒有請她,她就已經(jīng)去了。這更能體現(xiàn)她對春酒的喜愛,吃完了她還要捧一大包回家,就可以看出小孩子她還有多吃多占的心理。(眾笑)也可以看出她對春酒的喜愛。
師:那就把這個“多吃多占”的句子讀出來。
生:(重讀“一大包”)
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悵春酒,找春酒”中的精彩引導:
師:再看看,文中哪句話最有一種惆悵的憂傷的感受?課文中情感在哪一句話陡然一轉呀?
生:一句話提醒了我……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師:這句話里為什么有這么濃濃的悲愁和惆悵呢?
生:因為作者身在異鄉(xiāng),自己釀的“分歲酒”又沒有了任何的家鄉(xiāng)味,就有了一絲絲的惆悵。
師:再怎么釀酒都不是“真正的家醅”。我們一起來讀這五個字,貼了心去讀。
肖老師“九曲十八彎”引導學生“從情感入,從情感出”,深潛文字的湖底品賞涵泳,讀出了豐富的層次,讀出了細膩的情感,讀出了作者含蓄蘊藉的心聲,讀出了“這一篇”的獨有意蘊。
比讀結——兩相映照韻深沉
品析完“憶春酒”部分,肖老師一句“文章中哪一句最有一種惆悵憂傷的感受,課文中情感在哪一句陡然一轉”自然過渡到對“悵春酒,找春酒”的文字賞讀。
集中體現(xiàn)文意的只有末一節(jié),學生快速找出。肖老師將美讀指導的重點落在“真正的家醅”五個字上,通過引導品味關鍵詞“家”“找”的含義,通過句式替換比對體悟,通過點撥聯(lián)想畫面,通過教師的材料補充動情鋪陳,學生以多種方式反復讀、分層讀、漸次深入讀,直“讀得緩慢,讀得低沉,讀出這句的惆悵與無盡的思念”。
從情感的角度反復對比美讀,以“憶春酒”的歡樂襯托“悵春酒,找春酒”的惆悵,既是“悵春酒,找春酒”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深化延伸,又是對前文教學內容的自然作結。這樣就不著痕跡地過渡到“對比賞析,深化主旨”的教學部分。在對比美讀,情感體悟愈加明晰的基礎上,肖老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前三句和第四句還有什么不同”,從而探討出文章語言風格從“兒童的口吻”到“成人的視角”的轉變,進而引導理解琦君對母親,對鄉(xiāng)人,對傳統(tǒng)文化,對心靈故鄉(xiāng)的尋找之心。課堂由此從感性的體驗走向理性的思考,課堂在再一次的對比誦讀中結課。
縱觀肖老師《春酒》一課的整體設計,立足一個“情”字,依托對“情”的具體詮釋,以文字為秘鑰,將“美讀教學”貫串始終。肖培東老師總能于文字的隙縫紋理間洞悉“這一篇”的情韻和特質,然后以“這一篇”的美讀之法穿霧越嶂,朝向抵達之境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