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紅
21世紀初,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民族音樂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納入《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當前大力弘揚傳統(tǒng)民族優(yōu)秀文化形勢下,京劇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以戲育美,提升學生的獨特審美修養(yǎng)
審美修養(yǎng)是通過一定方式、手段與途徑,從自我和外界兩個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點、審美情趣、審美理想以及鑒賞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1. 領略唱念京腔的音律美
唱、念是京腔的獨特元素,其獨特的韻律正是京劇的韻味所在。京劇的悠揚宛轉、抑揚頓挫的韻味暗藏于“一強一弱的節(jié)奏、行腔的講究、速度的變化”之中。它與日常生活保持一定時空的“新、奇、趣”,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賣水》片段,創(chuàng)設“一問一答”形式有節(jié)奏地念戲詞,唱出京劇的韻味,創(chuàng)編“照鏡子、梳頭、擦粉、點胭脂、鋪床”等表演動作,設計扇子、手絹的玩法,活脫出一個聲音甜美、眼神靈動、天真可愛的俏花旦形象。將京劇的唱、念、做、打(舞)與隊形流動變化結合練習后,學生還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針對性地評價,既能受到京劇音律美的熏陶,又能思考學習中的不足與改進方法,積累實踐經驗。
2. 模仿做打的戲曲形態(tài)美
京劇的做(表演)功、打(舞)功具有程式性、夸張性。主要人物出場時,往往有一套整冠、理髯、整鬢、抖袖的程式動作,隨著這些舒緩嚴謹?shù)膭幼?,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集中于演員身上,進入戲中。武生猴戲《鬧天宮》中的孫悟空,他“頭戴紫金冠,上立著兩根長雉尾翎”出場,滑稽地用大黃袍袖子遮住臉,一會兒上躥下跳,一會兒撂下袖子將手反轉搭在額上眺望,一會兒又“簌簌”屁股不著凳地蹲著,程式化的動作語匯塑造出生動風趣的“美猴王”形象。
3. 感受“一桌二椅”的生活情境美
京劇舞臺設計呈現(xiàn)強烈鮮明的色彩對比、夸張寫意的華美裝飾,對小學生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舞臺布置高度簡練,人物突出,布景簡化,虛擬寫意,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特殊意義。京劇中“一桌二椅”,表示一個客廳、一間書房甚至一個中軍大帳等;一幅轎簾、一支船槳、兩面畫著車輪的小旗,代表了轎子、船只和車子;一面城墻分出了城里城外。京劇舞臺生活化拉近了學生主體距離,讓學生想象在具體生活場景中感性接觸京劇,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如《空城計》諸葛亮上西城城樓,先上椅子后爬桌子,就是上城樓;《長坂坡》張飛與眾將領過桌子下,隨后上桌子,就是過橋;《八仙過?!防锏纳裣刹戎巫优郎献雷?,就是飛上云頭。
二、以戲育德,陶冶學生的高尚思想品德
京劇是中華民族長期積累和發(fā)展的文化藝術瑰寶,蘊藏深厚的人文知識,包含豐富的歷史、英雄故事。
1. 褒貶“善惡美丑”的純樸正義思想
無論是三國戲、水滸戲還是清官戲、神怪戲,都具有懲惡揚善的主題;清官斷案、才子佳人等題材雖已流傳千年,卻成為固定的戲曲“母題”常演常新。即使是一些表現(xiàn)家庭瑣事的作品,也通過塑造具有寶貴品質的普通人形象,抒發(fā)對真摯的愛情、友情與親情的歌頌,表達了廣大百姓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對幸福美好未來的追求與向往。京劇作品表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高度歷史責任感和道德評判感,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在作品演繹傳承中積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2. 弘揚明凈剛健的愛國主義精神
京劇作品大都取材于歷史典籍,不僅反映了歷史重要人物和事件,更謳歌了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反映出中華民族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奮斗歷程,如《紅燈記》《岳家軍》《楊家將》等。學習中,學生不僅豐富了相關人文知識,也激發(fā)了對古代英雄的崇拜,明白了做人、愛國的道理,增進其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3. 體現(xiàn)勇于擔當?shù)纳鐣熑胃?/p>
京劇中有一類歷演不衰的善于斷案、為民申冤的清官戲。包拯、海瑞、寇準等清官,敢于維護正義,敢于為民做主,體現(xiàn)鐵面無私、秉公執(zhí)法、公平正義、勇于擔當?shù)暮迫徽龤狻PW正是崇拜英雄、向往英雄的成長時期,此類京劇作品教學有利于啟發(fā)、激勵學生幼小心靈,塑造健康向上、公正正義、責任擔當?shù)男撵`基礎。
三、以戲育人,奠定學生健全人格發(fā)展基礎
“戲如人生”, 京劇審美教育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小學生的人格、情操、意志等鍛煉培養(yǎng)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于人的深層審美心理來完善人格,使之形成具有正向取值、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格特征。
1. 戲喻人生,感受人格全面和諧的魅力
《智取威虎山》選段《甘灑熱血寫春秋》,先學習楊子榮的亮相動作,端起慶功酒的架勢,喝下慶功酒哈哈大笑的豪爽氣魄,再與人物機智勇敢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領會人物“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的英雄豪氣,深入細致地引導學生產生共鳴,感受積極向上、不畏困難、奮斗不已、事業(yè)必成的人物靈魂,建立正向的成長成才觀。
2.“移情”戲中,從“普通人格”走向“健全人格”
健全型人格表現(xiàn)為個體人格結構知、情、意、行諸方面均衡發(fā)展?!都t燈記》中,共產黨員李玉和為了黨的革命事業(yè)成功,將生死置之度外,表現(xiàn)出不怕犧牲的勇氣和堅強意志;李鐵梅愛憎分明,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學生“移情”于歷史人物的立場,擔憂他們的安危,將劇中人物經歷的轉化為自己的,能夠產生情感共鳴,不斷完善人格。
3. 量身定戲,根據(jù)不同學段精選教材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結合各學段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學習能力和教學目標,做好深度與廣度的有效銜接。比如,《說唱臉譜》演唱現(xiàn)代外國人對京劇的認識與印象,通俗幽默,學生可對京劇里英雄人物、凈角臉譜、樂隊場面、四大行當、不同流派名家經典唱段有一個整體了解。廣州花城版三年級下冊京劇《打龍袍》,丑角念白《報燈名》,燈官報燈名的一段“數(shù)板”,學生在聽、看、讀、演、議的活動中感受京劇念白的特點。四年級下冊現(xiàn)代京劇《海港》中老生唱段《大吊車真厲害》,頗有新意的西皮原板巧妙地融入切分節(jié)奏、歡快的旋律。學生可根據(jù)錄像錄音、教師示范,積極模仿學唱,感受京戲的唱腔與過門。學習六年級下冊傳統(tǒng)京劇小戲《小放?!罚瑢W生可以認識音樂前奏、間奏在戲曲中的作用,學唱村姑與牧童對唱唱段,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的演唱,主動參與京劇小戲合作表演,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唱做簡單的評價。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