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應峰
“第一印象”是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面后形成的直觀感覺。通常情況下,最先到來的信息總是影響著以后信息的接收與認知。在這個意義上,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關鍵。但初次接觸的判斷材料非常有限,往往是一些外在的東西,具有一定的欺瞞性,所以我們需要理性看待“第一印象”。
一項心理實驗顯示,當人們被要求在一些不認識的人中找出“好人”與“罪犯”時,總表現(xiàn)出按外貌分類的傾向。心理學家包達列夫曾向100個人提問,想弄清他們是怎樣理解人的外貌的。其中有40人認為方方的下巴是意志堅強的標志,寬大的前額是智慧的標志。12人認為粗硬的頭發(fā)代表倔強的性格,40人認為人胖代表心地善良,8人認為肥厚的嘴唇是憨厚、樸實的標志。盡管這些生理特征較為固定或是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認為相由心生,從中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征。這種通過“第一印象”由表及里的推斷,自然存在片面化的成分,這種片面化的認知往往會導致偏見。
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又會在時間的推移中被夯實。比如,一個人對某人存有懷疑之心,時間一長,對方必然會察覺并對其產(chǎn)生離心和戒心。而對方這種情緒的流露又反過來會使這個人深信自己當初對他的看法是正確的。如此循環(huán),勢必陷入越來越深的偏見桎梏中。所以說,存有“第一印象”的偏見,于人于己都會有消極影響。
按照自己的偏好評價他人,在很多招聘面試中時有發(fā)生。比如面試官看重學歷,在他那里高學歷者一定出眾,低學歷者肯定稍遜一籌。面試官對應聘者的第一印象如果是誠實和友善的,那么當發(fā)現(xiàn)應聘者的第一個謊言時,會認為是他的無心之過或是過分緊張,是情有可原的;而如果面試官對應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偽善,那么當發(fā)現(xiàn)應聘者的第一個謊言時,會認為他是習慣使然或有意為之,是不可原諒的。
人對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受自身意識的影響。歌德說:“人們見到的,正是他們知道的?!边@正是對“第一印象”最簡單明了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