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 張黎鑫
(山東省日照市畜牧站,山東日照 276800)
仔豬的成活率直接影響?zhàn)B豬業(yè)的經濟效益,而溫度是影響仔豬成活率和生長的關鍵因素。尤其秋冬季節(jié),寒冷干燥的氣候給豬群帶來冷應激,造成仔豬胃腸不適、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最終導致仔豬出現(xiàn)感冒、咳嗽、腹瀉等疾病[1]。冬季隨環(huán)境溫度的降低,生豬維持能量需要增加,如果豬舍保溫不當,可能使豬采食量增大、生長緩慢,導致飼料消耗量增加、飼料報酬降低。目前養(yǎng)豬場對產房的保溫重視程度相對較高,而對保育仔豬的重視程度相對下降。大部分保育豬舍是水泥地面,采用燃煤熱風爐、電地暖等傳統(tǒng)的供熱方式,達不到豬舍保溫的需求。為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就新研發(fā)的一種能夠結合豬舍保溫和豬糞有效排出的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并將其與傳統(tǒng)保育仔豬舍進行對比,評價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的優(yōu)缺點,以期為后期保育豬舍的建設提供參考。
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包括豬舍主體、保育床、漏縫地板、太陽能集熱器、集糞溝、自動飲水器、自動料槽、鍋爐、柵欄、地暖管、排糞池、壓力泵、管道、屋頂、分水器等(見圖1)。在豬舍外一側設有鍋爐,房頂設有太陽能集熱器。保育床與漏縫地板平行設置,在保育床和漏縫地板周圍設有柵欄,漏縫地板是由若干平行的鋼筋焊接在支架上,鋼筋之間的距離為1~3 cm。排糞池設在漏縫地板下方,坡度為1∶3,斜面角度為25°~30°,排糞池與集糞溝相連接并連通豬舍外的排糞管。豬舍的墻體和屋頂均采用保溫節(jié)能材料,屋頂采用彩鋼夾心復合板。地暖式保育床是由隔熱層、地暖管、地暖層構成,地暖管采用回形、W形、S形等結構設置在隔熱層上,地面層設在地暖管上側。鍋爐將太陽能集熱器的溫水進一步加溫后通過分水器和管道輸送到仔豬保育床下的地暖管內,地暖管排出的回水通過壓力泵回流到太陽能集熱器中繼續(xù)加熱,周而循環(huán)實現(xiàn)對保育豬舍的有效保溫。自動料槽設置在兩個豬欄中間靠走道一側,豬用飲水器固定在柵欄上,隨著豬的生長可逐漸調整飲水器高度。
圖1 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示意圖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宜旺養(yǎng)豬場,進行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與傳統(tǒng)保育豬舍養(yǎng)殖效果的對比試驗。
選擇140頭發(fā)育正常的杜長大三元雜交斷奶仔豬,公母各70頭,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和對照組保育豬的平均體重分別為7.35 kg和7.43 kg,組間體重相差0.1 kg,組內個體相差小于0.3 kg,差異性不顯著(>0.05)。
試驗組采用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對照組采用普通水泥地面豬舍,每個保育欄面積均為5 m2,可飼養(yǎng)斷奶仔豬10頭。采用相同飼料配方和飼養(yǎng)密度,實行自由采食、同期分欄,利用自動飲水器自由飲水(日糧營養(yǎng)水平見表1)。豬入舍時進行常規(guī)防疫和驅蟲,飼養(yǎng)時發(fā)現(xiàn)病豬,及時隔離治療。試驗時間為60 d,前15d飼喂全價顆粒教槽料,后45 d飼喂全價顆粒保育料,記錄保育豬入舍前、試驗12 d、試驗60 d體重和飼料用量。試驗結束后計算飼料利用率,分析太陽能輔助地熱與普通水泥地面對保育豬增重和經濟效益的影響。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
表1 試驗豬日糧營養(yǎng)水平
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的仔豬平均日增重為514.16 g/d,存活率為97.14%;普通水泥地面豬舍的仔豬平均日增重為454.33 g/d,存活率為88.57%。太陽能輔助地熱仔豬比普通保育舍仔豬平均日增重增加59.83 g/d,存活率提高8.57個百分點。通過“方差分析—無重復雙因素分析”,試驗組和對照組60 d平均日增重差異顯著(<0.05) (見表2)。試驗期間,太陽能輔助地熱豬舍的豬群健康狀況和生理反應良好,豬只采食、排瀉、活動及躺臥等行為舒適自然,無寒冷扎堆等不良行為,無應激發(fā)生。普通豬舍多出現(xiàn)仔豬扎堆取暖,由于豬體表衛(wèi)生情況較差,容易引發(fā)仔豬腹瀉等疾病。普通水泥地面豬舍的醫(yī)藥費為3.51元/頭,太陽能輔助地熱豬舍的醫(yī)藥費為0.89元/頭,太陽能輔助地熱豬舍育肥豬比普通水泥地面豬舍育肥豬節(jié)約醫(yī)藥費2.62元/頭。
試驗證明,太陽能輔助地熱豬舍比普通水泥地面豬舍改善了仔豬的生長環(huán)境,增強了仔豬的抗病能力,減少了藥物的使用。太陽能輔助地熱豬舍育肥期60 d,存活率97.14%,比對照組提高了8.57個百分點;試驗組保育豬60 d平均日增重為514.16 g,比對照組平均日增重提高59.83 g,顯著提高了仔豬的生長速度。劉煒等[2]用電熱地暖保溫和紅外線保溫燈對小保育舍仔豬作對比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電熱地暖保溫使仔豬增重加快,每頭豬日增重提高44 g,飼料轉化率提高10.8%。梅宗香等[3]利用電地暖對重慶市綦江區(qū)7個自繁自養(yǎng)豬場進行改造試驗,通過3個冬季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仔豬成活率達到90.5%,比改造前的86%,提高4.5個百分點。張小亞等[4]利用改造的地暖取暖豬舍飼養(yǎng)保育仔豬,從30日齡至60日齡頭均日增重440 g,較塑料膜暖棚豬舍仔豬成活率提高16.8%。本試驗與以上試驗數(shù)據(jù)相比在仔豬成活率和日增重方面均一致,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2 試驗豬育肥性能測定結果
電地暖取暖普遍存在燥熱、有梯度溫差,如果豬舍一旦斷電,舍內溫度迅速下降;改造的水暖地暖豬舍存在因仔豬排泄的糞尿在地暖床面上而造成舍內濕度、氨氣濃度過大[5]。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利用太陽能熱水,稍微加溫至60℃左右即可進行保育舍低溫水暖供暖,節(jié)省了能源。此外,保育舍的保育床分為生活區(qū)和排泄區(qū),排泄區(qū)及排糞池下方沒有暖氣,這不僅可以提高豬舍環(huán)境,還可以降低豬舍內的濕度和氨氣濃度。利用太陽能輔助地熱供暖,豬舍內溫度均勻,由于地面層蓄熱量大,因此在間歇供暖的條件下,舍內溫度變化不大,熱穩(wěn)定性好。水暖可以均勻加熱仔豬保育床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熱和熱量向上輻射的規(guī)律,由下而上進行傳導,保育仔豬舒適度高。
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與其他傳統(tǒng)取暖技術相比,其特點在于,當供豬舍內地暖的水溫較低時,便于利用太陽能,可以節(jié)省常規(guī)能源。地暖式保育床可以將熱量集中在豬體適合的高度,減少豬體向周圍環(huán)境輻射散熱,可減少豬舍的耗煤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6]。太陽能輔助地熱保育豬舍適合保育豬的生理特性、行為習性,可提高保育床的熱舒適度,易于訓練保育豬定點排泄,減少仔豬腹瀉率;該豬舍具有結構簡單、運行方便、可以有效保持保育豬舍的溫度和清潔,有利于豬的健康福利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