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恩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解讀來替代學生的感知。這種個性化的行為就包含了閱讀方法的個性化。為了順應學生直觀性思維的特點,教師就可以著力通過想象畫面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形成豐富而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所謂“想象畫面”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豐富而復雜的結(jié)構(gòu)原理,即憑借教師對語言文字進行的心靈揣摩,對思維意識中的畫面進行信息的加工與處理,將文字所描述的畫面進行多維度地拓展與再現(xiàn)。筆者就以《生命橋》一文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實踐與思考。
一、轉(zhuǎn)換提煉,在畫面想象中深入主旨
文本的語言是枯燥的,在沒有任何主觀意識參與的情況下,就是一個機械的客觀。一旦語文教學將學生的意識引入其中,這一客體就會逐步散發(fā)出它獨特的價值和信息。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嘗試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特征,引領學生在形象化思維的支撐下,不斷揣摩文本語言的線外之意,品析其所裹挾的豐富意蘊,更好地促進了學生核心能力地高效發(fā)展。師:請同學們閉上自己的眼睛,聆聽著音樂,回憶剛才你所讀到的課文,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1:我眼前好像看到了老羚羊和年輕羚羊共同飛躍在山澗上空的畫面。生2:我好像看到了羚羊們都非常焦急,因為有狩獵隊在后面追趕他們。生3:我好像看到小羚羊飛越出去的軌跡,那就是生命橋。師:看到了這些畫面,你們的腦海中涌現(xiàn)出一個怎樣的詞語呢?生:我想到了“奇跡”;生:我想到的是“希望”;生:我覺得這是神圣的畫面。
【反思評析】相對于理性的抽象思維而言,小學生更善于運用具體的感性思維來思考和解讀文本。因此,運用畫面想象的方法,就是要將原本抽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換成為形象而直觀的畫面,深化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性感知。學生在已經(jīng)自主性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閉上眼睛,音樂渲染的方式來重新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與提升,將具體可感的畫面轉(zhuǎn)化成為鮮活的認知,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感知。就在學生思維中浮現(xiàn)出一幀幀的畫卷時,教師通過進行提煉和概括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使得學生原有的認知在感性畫面的支撐下逐步朝著理性的深度邁進,一下子就契合了課文表達的主旨,起到了較好的升華之效果。
二、實踐表演,在畫面想象中直抵內(nèi)核
師:這篇課文講述了在動物身上的一個奇跡。在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奇跡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思考,到課文中去尋找,可能是一個畫面,可能是一個詞,一個漢字,甚至是一個標點符號。生:我所看到的奇跡是,小羚羊這一蹬,雖然迎來了自己生存下去的希望,但卻使得老羚羊跌入了山澗,這就是奇跡。師:好一個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nèi)科鹆?,一起來做做這個“蹬”的動作,你們現(xiàn)在蹬的已經(jīng)不再是地面,而是老羚羊的后背啊!生:我實在蹬不下去了。我不忍心看到老羚羊就這樣跌入山澗。生:我覺得老羚羊好可憐??!生:我覺得老羚羊不是可憐,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覺得是可親可敬,他們?yōu)榱吮Wo自己的孩子,毫無顧忌地犧牲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師:所以這一蹬就是一個奇跡。
【反思評析】教師在學生初步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將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文本尋找“奇跡”的依據(jù)上,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處理獨居個性,別出心裁,但又是順理成章的??此谱寣W生進行的即興比表演,其實正是教師自身教學智慧的一種體現(xiàn)。學生在初步理解“猛蹬”一詞之后,就將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身體,讓學生深入想象現(xiàn)在蹬的已經(jīng)不再是僵硬的地面,而是老羚羊的后背,這樣的轉(zhuǎn)化無疑將學生對課文的認知轉(zhuǎn)化為了形象的表情和深入的動作,學生在一邊表演,一邊想象的過程中,感受小羚羊喜悅中的悲傷,體悟著老羚羊痛苦中的欣慰。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品味的已經(jīng)不再是僵硬的文字符號,而是文字中所洋溢的鮮活情感和可感的生命氣息,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的內(nèi)在世界,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繪畫展現(xiàn),在畫面想象中發(fā)展能力
師:“試跳成功”也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奇跡,請同學們閱讀這個段落,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生:課文中有一個詞,“秩序井然”,我覺得這是一個奇跡。面對死亡的威脅,它們一點都沒有慌亂,而是精誠團結(jié)、無私奉獻。師:生命橋的畫面已經(jīng)在文字的描述中展現(xiàn)了出來,誰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并到黑板上劃一劃。生:(邊說邊畫)小羚羊凌空飛起,這是半個“橋面”;然后老羚羊也跟著飛起來,到了中間的時候,小羚羊蹬在老羚羊的后背上,老羚羊直線一般地望山澗中墜落,這就是“橋墩”;緊接著,小羚羊借助蹬的力量前對岸的懸崖邊飛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橋”。師:同學們,讓我們在腦海中勾勒出這樣的“生命橋”,用朗讀的方式將這樣的感受呈現(xiàn)出來吧!
【反思評析】這篇文章是作者擁有了豐富閱歷之后創(chuàng)作而成,不僅內(nèi)涵豐富,而且思想深刻,并不是四年級學生輕松就能領悟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想象畫面”的方式巧妙地化難為易,借助于學生的形象化思維深入到文本的內(nèi)在主題中。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讀讀文字、畫畫弧線,讓隱藏在文本字里行間的無形之橋,變化成為了清晰可見的有形之橋,真正理解了生命橋所裹挾的豐富意蘊,更窺探到了老羚羊無私奉獻和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zhì)。
總之,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學生逐步養(yǎng)成畫面想象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自身的語言進行展現(xiàn)和描述,不僅可以有效地深化文本,同時也相機地歷練了學生的表達素養(yǎng),形成“一通百通”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