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慧
魯迅是一位“歷史達人”。之所以“聞達”后世,不僅僅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揚人”(毛澤東評價語),還在于經(jīng)他“刀筆”刻畫出來的眾多人物形象,如少年閏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華老栓等等,為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并一直在津津樂道、代代相傳。魯迅也曾坦言,自己最喜歡的小說就是——《孔乙己》。確實如此:無論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時間維度”來看,還是從教材變化和眾多版本的“空間維度”來看,都不曾缺少過《孔乙己》這一經(jīng)典性作品。這種“我自歸然不動”現(xiàn)象還是非常少見的。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蹦敲?,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nèi)绾谓柚犊滓壹骸愤@個“例子”來開展讀寫活動呢?
一、從布局設(shè)計來說,作文應(yīng)力求“精巧含蓄”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這部小說,布局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可用“精巧含蓄”這個詞語來形容。集中地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①文章選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既令人讀起來顯真實親切之感,又能深刻揭示小說的中心——連“我”這個十幾歲的小伙子都很“鄙視”孔乙己,足以表明當時社會對不幸者的冷漠。還有,用“我”的眼光來看待人和事,既顯得有趣,又非常真實。②文章是以咸亨酒店為人物活動背景,這里集中了底層社會的眾多人物形象,如“我”與掌柜,短衣幫與長衫客,還有“孔乙己”等。這里的人,這樣的人物活動,正是封建社會的“大背景”和普通大眾生活的“縮影”。③敘述人物事件的表現(xiàn)手法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無論單獨運用或者組合套用,都要既切合主題,又力求引人入勝。本篇小說主要采用了順敘手法,但插敘的內(nèi)容并不在少數(shù)——孔乙己的生活、抄書、偷書以及被打。這些情節(jié)內(nèi)容,看上去似乎無關(guān)緊要,卻是主題服務(wù)中必不可少的細節(jié)現(xiàn)象。
作文人稱選擇要因需而異?;顒颖尘昂妥魑乃夭摹懽鞅憩F(xiàn)手法等,都是潛移默化的厚積薄發(fā)之力。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寫作。
二、從人物描寫來說,作文應(yīng)力求“豐滿個性”
“豐滿而又個性”的形象描寫,是人物類作文教學的美好追求。然而,無論對于“教”還是“學”來說,這都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通過《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描寫,我們可借鑒如下:①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形象??滓壹菏呛翢o經(jīng)濟,一襲長衫又臟又破;那有形的“曲尺柜臺”成了他難以像“長衫客”進入里面喝酒的“無形高墻”,確實令人“可憐”。他肯教“我”識字,愿與小孩分享一小碟茴香豆,說明內(nèi)心的純真與善良。他四體不勤、難以謀生,且“鄙視”短衣幫,以穿長衫為榮等,豈不“可悲”?②因人而異的“待人接物”現(xiàn)象。酒店老板對長衫客——極力逢迎,恭敬侍候;對短衣幫——不講情義,恣意剝削;對小伙計——兇狠無情、恣意謾罵;對孔乙己——譏笑嘲罵,不屑一顧。讓“虛偽勢利、媚富欺貧、唯利是圖”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③似輕實重的“角色”描寫?!拔摇笨此茻o關(guān)大局,卻是一不可或缺的“線索”人物:通過“我”的見聞來說明孔乙己的遭遇;通過“我”的展示,揭示了社會底層的各色風貌;通過“我”的同情,反襯其他人的冷峻、無情和麻木。④似無實有的“隱含”人物。丁舉人始終沒有“登臺亮相”,他卻是致死孔乙己的直接兇手,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惠者”和“代言人”,對表現(xiàn)小說主題很有深刻意義。⑤不應(yīng)忽視的“大眾”形象。一批麻木不仁的“短衣幫”,他們雖是窮人,卻是“無形殺手”的幫兇角色。他們本與孔乙己屬于社會同一階層,卻不予同情、自我陶醉,并以“嘲笑”把后者逐步推向絕境。
三、從表現(xiàn)手法來說,作文應(yīng)力求“豐富多元”
以刻畫人物為主的作文活動,主要從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多個方面,來突出應(yīng)有的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題?!犊滓壹骸愤@篇小說,集中地體現(xiàn)了豐富多樣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①外貌描寫。主人公在初次出場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痹谧詈笠淮纬鰣鰰r,“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②語言與神態(tài)的描寫。比如,“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薄案`書不能算偷…,竊書!……”“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薄傲⒖田@出頹唐不安模樣……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雹蹌幼鞣矫娴拿鑼?。如“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尤其是“便排出九文大錢”中的“排”字這一動作,已經(jīng)成了孔乙己這一特殊人物的“特質(zhì)性”動作了!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細節(jié)”描寫,值得我們?nèi)ラ喿x與學習、感受與體會。比如,孔乙己最初出場時的樣子是——“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如此描寫看似很尋常的樣子,卻立刻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落魄不堪、很有故事”的人物形象,同時引發(fā)為之探究的閱讀期待心理。一言以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既可集中學習并運用一兩種表現(xiàn)手法,也可在“突出一兩種、附加更多種”中開展學習與訓練活動,并不斷放大讀寫互動效應(yīng),努力攫取熟能生巧的厚積薄發(fā)效果。
總之,就初中語文課來說,我們應(yīng)以《孔乙己》等課文閱讀為支撐,積極開展“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讀寫互動”教學活動,既可促進學生更好地閱讀與感悟,又能實現(xiàn)“1+1>2”的雙贏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