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 楊立瑩
關鍵詞:魯南古村;民居;空間;改造;設計
從古時期的洞穴到現在的建筑,均遵從實用美觀,都說“石頭是建筑的史書”,具有歲月的古村落民居更是如此,飽經歷史的滄桑,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古村落民居缺少文化的傳承和地域的特色,注定不能延續(xù)。只有接近文化,接近歷史才能叩響時代的音符,這也是在尋根顧源。本文以魯南古村落民居空間為例,了解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思想在地域特色的碰撞之下產生的火花,更深入的了解地域文化,從最樸實的古村落民居空間出發(fā),找尋建筑最初的本質。
1魯南古村落民居概述
魯南相對于山東其它地區(qū)來說,地理環(huán)境不同,山區(qū)和丘陵平原交錯,在齊魯文化的熏陶下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居坐北朝南,多數是四合院、三合院、還有一些散居,一般是獨立的一戶、正房、院落、東西廂房等,分別稱作“合院式”“簸箕式”“L形院落”“一字形院落”,各不同各房間之間按等級尊卑排列,像正屋也就是北屋,屬于坐北朝南的好位置,是民居空間當中最好的地段也是等級最高的屋子,是家里的主人居住的,同時也是重大活動的集合場地。至于北面的耳房,是居住的地方,以坐為尊,右次之,再其次是東西廂房,東為大,西次之。魯南民居造型簡單同時也很樸素,“財不外漏”的同時也是當時居民的經濟狀況所決定的,同時房內的空間較暗,窗戶很小,不利于通風,卻隔絕了外面的戰(zhàn)亂,魯南很多地區(qū),比如沂蒙山區(qū)素有紅色革命圣地的稱呼,也是魯南古村落民居的一大文化歷史特色,著名的古村落有沂水縣馬站鎮(zhèn)關頂村、馬牧池鄉(xiāng)常山莊村、平邑縣地方鎮(zhèn)九間棚村、蒙山旅游區(qū)柏林鎮(zhèn)李家石屋村、臨沭縣曹莊鎮(zhèn)朱村等等,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2魯南古村民居空間改造設計的價值
民居在最開始建設時是為了御寒保暖,滿足生活所需,不同的地域的民居也是不同的,反應當地的文化風俗以及建筑特色,一味的追求時尚與潮流,故不知經典才是永恒的潮流。李憲鋒在《鄉(xiāng)野民宿的雜糅之力——非典型古村落重生之路》中認為古村落民居的內在之力在于雜糅,涉及了大眾審美及文化價值的多樣化,特性及價值觀的融合,發(fā)展方向及設計思維的共生,這也是古村落民居設計改造的價值,不論怎么改造,傳承中的雜糅之力不能丟棄。因此古村落民居在內與外的作用下,不論是現代建筑的傳承亦或是古村落民居建筑的延續(xù)都是在思想和文化之中綿延的過程。
2.1文化價值
魯南古村落民居在魯文化,禮樂制度的影響統(tǒng)治下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同時孔孟文化的熏陶也是源遠流長,干百年來一直影響著當地人的生活以及斯思想,這種“男尊女卑”“等級觀念”的傳統(tǒng)在歷史中——體現,也深深的印在建筑的歷史與歲月之中,因此體現在民居上的不同是可以看的見的,從一塊石頭中窺見歷史的塵埃,追尋建筑最初的本源,從文化的最深處感受歷史和人文。這種思想和文化也從最初的齊魯大地影響到全國。魯南地區(qū)是革命老區(qū),受到紅色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也是全國的紅色革命圣地,激勵人心,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2.2空間價值
從民居空間特性的基礎上來說,民居一般為合院式,分四合院,三合院和散落其中的獨立房屋,這些不同的院落組合形式是根據所處地域和居住環(huán)境所影響,有的也與居民的經濟收入有關。合院也分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到五進院,其中五進院的組合方式最多,不過多以富貴人家為主,普通百姓是沒有的,一進院最為普通,也就是進門就是庭院,二進院分前院和后院,院越多分的更為具體和嚴格,東為貴西次之、左為貴右次之、正為尊偏次之的等級尊卑的理念,在建筑的秩序和建筑的方式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再就是影壁,合院一般是有影壁的,第一可以阻擋視線,第二可以增加美觀性并突出大門,影壁一般是由石頭堆砌而成的,上面的花紋根據自家情況而定,一般古村落民居的影壁都是簡單樸素的,選取的石頭也是不同的,有的民居會把外頭撿來的石頭,五花八門的拼湊成一面墻,石頭拼接的縫隙為圖案和裝飾,自然樸素,有的民居的影壁會選取大的石塊進行組裝,平滑的石頭再配上雕刻的畫面,美觀而又富貴。三合院是在四合院的基礎上少了大門和倒座房,呈現”凹”字形,其余和四合院是類似的,這種方式也是魯南地區(qū)民居建筑的普遍形態(tài),因為像“簸箕”一樣,北面是正房,也就是北屋,東西有廂房,南面沒有建筑,又被稱作“簸箕形”院落。
2.3旅游價值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提升,旅游越來越成為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事情,游玩的重心不僅僅停留在游山玩水了,而是往體驗式方向發(fā)展,追尋自然最本真的面貌。張肖在《宜居度假為導向的山區(qū)遺棄村落空間再設計研究》中,對南方村落遺棄毀壞提出針對性設計,例如福建土樓徐氏家族“百家一戶”的特色,從陳舊到保留再到宜居特色空間,增加旅游價值,給與設計改造的必要性。
3魯南古村落民居空間的改造設計分析
魯南古村落民居空間的改造過程中要保留地域文化,建筑的歷史性和建筑之初的本源性,民居雖然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但不能僅僅以體驗式生活為重點,更應體現的是民居的文化性和民居的地域性所帶給人們直接和間接的感受。
3.1空間的轉變
古村落民居中空間作為建筑圍合的場所,是由豐富的地域材質所堆積起來,魯南地區(qū)的民居多以石頭和磚石為主,將一個一個的石頭房相聚在一起,產生有趣的組合,山區(qū)的錯落有致,偏僻的零零散散,有的以門外的石頭路相連,彎彎曲曲的排列,所以在魯南古村民居改造時應尊重歷史的遺留,順應自然,綜合的去改造,往現在的生活去過度。
3.1.1外部空間
民居的外部空間是在地域環(huán)境的基礎上結合建筑所呈現的一種氛圍,建筑房屋的屋脊、磚瓦、門框的部分以及門口的那顆老槐樹和周邊的磨石,搭配鋪路的石頭所圍成的小道,再遠點的裊裊炊煙,遠處的高山搭配流水,都是民居外部所呈現的空間。樹木磚石,高山流水,搭配遠處的藍天近處的石頭路,寧靜安詳。
3.1.2內部空間
民居的平面多為矩形,合院的形式所排列,以堂屋為主宅的核心,坐北朝南,有一個正房,通常稱為堂屋,是家里身份尊貴的人居住的也是舉辦活動容納人群的場所,堂屋最少分為三個房間,中間是廳堂,里面是左右休息的房間。東西廂房,一般來說東廂房是家里男性住的房子,比如家里的長子,西廂房則是等級低于東廂房的居住房間。還有一些其它房間,如廚房、牲口房、廁所等。再就是大門,大門一般位于東南角,從風水學上講這是最佳的通風口,也是最佳的進出口活動的方位,大門所對應的是影壁,影壁的裝飾根據自家經濟所決定。這一系列的房屋圍合成一定的空間,而中間的空白處也就是院落,院落相當于天井的功能,冬天能夠把寒冷的氣流阻擋一部分在外面,夏天能夠提供陰涼的地方乘涼,把烈日阻擋在門外,冬暖夏涼,同時院落也是一家人活動的空間場所。黃永健在傳統(tǒng)民居建筑空間的營造特征中把山東古村落傳統(tǒng)民居空間形制歸類為三部分,一是“東南門西南圈”;二是“進門東屋就做飯”;三是北屋住房不用看”來寫了內部空間,從動態(tài)和靜態(tài)把空間簡單的論述,同時把禮制功能和倫理意義在民居中也體現出來,柏莊的內部空間也是如此。
以民居建筑來說,現在的房間不會嚴格按照民居的樣式進行復制,除了有元素的提取,地域特色的運用,還在每個空間設置一個主題,比如“清風”“流水”等,每個房間展示不同的主題,來陳述建筑所呈現的語言。
3.2傳統(tǒng)與現代的相融合
在現有的建造技術基礎之上結合現代技術對民居進行修建和改造。魯南民居的構建基礎大多是石頭和木材,石材和木材都是取之于大山用之于此地,在建造基礎上要注重對于材料的運用和在建造的過程當中,磚瓦、瓦作和石頭的工藝要和原建筑的原理以及風格相融合,在堅固耐用的基礎上保持材料自身的姿態(tài)。
現代化的推進使得建筑在現在的潮流中,有的處于破壞之中,有的被修整成建筑的另一種樣貌,失去了民居本來的淳樸的自然。因此在魯南古村民居改造中應注重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使魯南古村民居在現在的民居中獨樹一幟又繼承傳統(tǒng)的風貌。
4結語
魯南古村落的民居在面臨毀壞的邊緣上進行改善和修復,是保護也是一種延續(xù),民居建筑也是直接以民居和村落環(huán)境,文化內涵相結合,使之成為符合現代,同時又繼承傳統(tǒng)的一種建筑,無論從民居的外環(huán)境還是從民居的內部構造都在尊崇傳統(tǒng),推陳出新,同時反應于生活,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既可以以體驗式旅游的民居建筑形象存在,又是實實在在人們所追尋的一種源于自然,始于自然,與環(huán)境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