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又說“老子英雄兒好漢”,看起來“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定律古往今來是深入人心了。其實虎父未必無犬子,歷史上有許多圣賢之人英明一世卻沒能教育好自己的兒子,一生清譽毀于旦夕之間。
英法聯(lián)軍進北京的時候,出來個帶路人,名叫龔半倫。這姓氏并不像張王李趙一樣多見,姓龔的古人中,怕是清朝大詩人龔自珍名氣最大了,龔半倫便是龔自珍的兒子。龔自珍自不必說,一生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還大力支持林則徐禁煙。即便辭官歸鄉(xiāng),也要“化作春泥更護花”。可惜,龔大詩人這樣的品格并沒有在他的兒子身上得到延續(xù)。龔半倫本有名有字,半倫,只是他的號。古人有號者數不勝數,但像他這樣不著調的卻不多。倫理是封建社會的制度之本,可在這廝的眼里,什么君臣、父子、兄弟,通通都是浮云,唯一有一席之地的就是他的小老婆?!拔鍌悺敝皇O路驄D,還是個小老婆,故號“半倫”。
能給自己封這樣一個名號,其人可想而知。1860年的中華大地上存在著三股勢力,晚清政府、革命黨、外國人。龔半倫沒有像他父親一樣為大清江山肝腦涂地,也沒有像其他飽讀詩書的憤青一樣要殺出一片新天地,而是隨英艦北上來到北京,用禮帽遮住那條長長的辮子,與洋人打成一片,狐假虎威,好不得意。隨后,他將聯(lián)軍引進圓明園,并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珍寶重器而歸。然后,就有了那場震驚中外的大火……
當然,洋人即使沒有他來領路也找得到圓明園,但是,洋人能不能找到是一回事,他做不做這個領路人又是一回事。龔自珍在1841年就與世長辭了,倘若他活到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看到了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又會作何感想呢?
房玄齡從貞觀前便開始輔佐李世民,唐太宗也曾夸房玄齡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墒?,令房老丞相意想不到的是,他離世不久,他的次子房遺愛就以謀反之罪被殺了。一切還要從兄弟之爭說起。老丞相一世功不可沒,所以在他臨終時唐太宗就封其次子房遺愛為右衛(wèi)中郎將,長子房遺直則承襲房玄齡梁國公的爵位。房遺愛的妻子也非常人,正是太宗的第十七個女兒高陽公主。房遺直覺得弟媳婦是金枝玉葉,就想把爵位讓給弟弟,沒想到唐太宗卻不允許。這一來,唐太宗和房遺直就惹怒了房遺愛兩口子。兩人先是想奪下哥哥的爵位,后又想謀反朝廷,最終房遺愛伏誅,公主賜自盡,諸子流放。
龔半倫和房遺愛好歹都是在老爹去世后才敢胡作非為的,有人更是膽大包天,父親還當著官呢,他就敢肆意妄為了。狄仁杰的兒子狄景暉就是這么個主兒。狄仁杰在做魏州刺史期間,百姓感其恩德,曾為他修了一座碑。后來,狄景暉也到了魏州,飛揚跋扈惹得百姓不得安寧。大家伙兒一氣之下就把為狄仁杰修的那座碑給砸了。狄仁杰知道后怒發(fā)沖冠,罷了兒子的官,斷了兒子的錢。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成就帝業(yè),沒過多久就被二世胡亥給毀了;隋文帝楊堅一統(tǒng)南北朝創(chuàng)開皇之治,結果也讓兒子楊廣給折騰沒了??磥?,不管是英明的君主還是圣賢的功臣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疏在別的方面還好,疏在了家庭教育上,最終只能讓這群熊孩子坑了爹。
摘自簡書 圖:黃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