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弋滋 中國水利報社
近年來,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fā)展,短視頻已成為信息傳播的另一主流方式,與圖文信息占據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快手”、“抖音”“火山”等應用軟件的普及,短視頻已經成為集文字、圖片、音頻及視頻于一體的新的互聯網內容傳播形式,極大地改變了大眾的生活習慣和社交方式,同時,對傳統媒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為新聞傳播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可能。
由于短片視頻不需要專業(yè)的拍攝設備,也不需要專業(yè)的拍攝人才,與傳統視頻制作相比,短視頻在技術、硬件、生產等方面大大降低了成本,其制作方式也簡單方便,短視頻通過智能手機等終端進行拍攝,并利用一些應用軟件中進行簡單的編輯和制作,即可上傳至互聯網平臺[1],總言之,就是隨手拍、隨手傳,真正讓用戶實現了隨手拍攝、錄制周圍的事物和生活。
短視頻應用軟件的運營方加大了宣傳力度,吸引大量網絡用戶的注意力,帶動更多的用戶拍攝短視頻,他們可以將自己制作的視頻內容分享至不同的應用軟件中,而且這些用戶分布在各個社會層次,并有不同的工作類型,在創(chuàng)作短視頻時,他們可以站在個性化的視角,為視頻內容注入無限創(chuàng)意,為傳統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短視頻的應用軟件還提供了各種濾鏡、背景音樂、花樣字體等內容,進一步豐富了短視頻的制作形式,這種具有創(chuàng)意性和娛樂性的短視頻滿足了新時代社會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精神壓力。
通過短視頻應用軟件,用戶可以隨手錄制和分享他們的生活與感悟,其他用戶還可以在視頻播放的頁面上進行點贊、評論、轉發(fā)等操作,實現用戶之間、用戶與短視頻間的交流互動,從而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用戶之間形成豐富的關系網絡。由此可見,短視頻充分利用時間短的特點,讓用戶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獲取信息,進而對傳播內容留下好的印象,同時,短視頻的內容直截且集中,具有鮮明的觀點,視頻的角色定位也較強,易于被視頻受眾搜索、觀看、理解,對傳播信息的接受度較高。
新聞的傳播價值體現在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與趣味性等方面,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可以利用短視頻進行新聞信息布局,選擇個別新聞內容進行傳播報道,重點突出新聞短視頻的優(yōu)勢,打造特色的新聞短視頻品牌,提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另外,短視頻應用軟件具備高效轉發(fā)的特點,傳統媒體為了保障新聞內容的質量,還可以與微信、微博、短視頻客戶端等其他社交平臺合作,對其社會屬性進行深入挖掘,積極構建熱門話題,通過短視頻布局工作,傳統媒體能夠突顯新聞價值向傳播價值的轉變[2]。比如,人民日報認識到短視頻的重要作用,明確當下信息消費的終端主要是智能手機,從而迅速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融入短視頻的制作,推出了《人民領袖》《中國的紅色夢想》等作品。
融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大量短視頻軟件應運而生,用戶在網絡平臺上傳了許多視頻資源,為傳統媒體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豐富的新聞素材,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傳統媒體的新聞制作成本。在傳統媒體的轉型發(fā)展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新新聞素材原始的挖掘方式,因為社會大眾的反饋是傳統媒體的新聞素材的主要來源,還需要記者走出媒體中心去主動發(fā)現社會事件、民生信息,這種獲取素材資源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采集、獲取層面相對較窄,限制了傳統媒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然而,短視頻的火爆為傳統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機會,方便新聞工作者開展采編工作,也可以滿足受眾對三維信息的需求,增加新聞內容的生活化。
面對突發(fā)的新聞事件,記者往往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才能趕到現場進行新聞報道,在這個過程中,新聞信息或許會失去時效性,相較于短視頻的拍攝、上傳與轉發(fā),傳統媒體的新聞采編播工作略顯不足。由于目擊者通過短視頻軟件,在第一時間可以錄制突發(fā)事件的全過程并將視頻上傳至網絡社交平臺,突破了文本和圖片的限制,可以提供動態(tài)和全景的新聞報道,傳統媒體通過這些短視頻資源,深入挖掘其中的信息,可以有效提高新聞事件的時效性與真實性,讓社會大眾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事件的發(fā)生與經過,減少謠言、虛假消息的滋生,有利于避免社會秩序出現混亂局面[3]。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為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fā)展趨勢,加強與新媒體的連接,新聞工作者應立足于更高的發(fā)展角度,重視短視頻對傳統媒體的有利作用,積極開拓發(fā)展思路,依托短視頻對新聞傳播的特點,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新聞的采編播方面進行相應的規(guī)劃和改變,為傳統媒體新聞傳播迎來新的發(fā)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