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衡水廣播電視臺
播音感受與播音主持工作的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都存在緊密聯(lián)系,能否準確把握播音感受事關節(jié)目成敗,播音感受的良好與否是播音主持質量的直接體現(xiàn)。本文試圖對播音感受的內涵和價值進行探討。
播音感受是指播音員或者主持人利用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經語言認知,產生并進行情感體驗的心理現(xiàn)象,播音感受是由文字內容引發(fā)的感知覺體驗。過去的研究更加注重對播音感受生成的研究,更加強調其與普通感受的差異。播音感受的產生過程具備動態(tài)性特征,但對播音感受的研究卻要從靜態(tài)性出發(fā)。播音感受與感知覺存在差異,它是播音員或者主持人的情感體驗,播音感受的生成是心理活動變化的復雜過程,在語言刺激下,普通的認知、思維、想象產生,進而演變成相應情緒與情感。播音感受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其理解和體驗不斷加深,播音員或主持人在感受體驗的引領下,一步步深入,最終表達出意向性,這種意向性是心理活動的自然行為。播音員或主持人的感受總是會產生相應情感,當產生情感的因素不符合節(jié)目需求時,感受抑制作用就會凸顯,播音員或主持人的情感就需要引領感受內容向節(jié)目需求發(fā)展。
從傳播學角度來講,播音員或主持人作為傳播主體,是信息傳播過程的核心。播音員或主持人應當明確其核心地位,在信息傳播中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從當前來看,廣播電視傳播主體的異化現(xiàn)象凸顯,傳播主體并不具備其職位要求的能動性與自覺性,傳播主體并未充分體現(xiàn)播音信息中應當蘊含的傳播價值。
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正是播音主體的播音感受欠缺。播音感受與一般感受能力相比,其產生過程更加復雜。認知心理的變化,文字語言的刺激,內容的理解和聯(lián)想,在上述過程的協(xié)同配合下,傳播主體的思想產生質變,由此帶來情緒和情感的反應,至此播音感受生成。由于播音感受的復雜形成過程,再加上很多播音員或主持人對播音感受缺乏深刻認識,將播音感受與一般感知等同,這就造成播音感受的欠缺,播音員或主持人只能機械性地依照文字信息內容進行表達,完全失去了傳播主體應當具備的主觀能動性。
從創(chuàng)作角度來講,播音感受是傳播主體進入有效創(chuàng)作情境的具體體現(xiàn)。播音活動與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存在相似性,其創(chuàng)造性特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體現(xiàn):一方面是內化過程,基于文稿內容產生感受,傳播主體的思想處于動態(tài)變化過程;另一方面是外化過程,通過個人感受,利用聲音畫面等方式將內容傳播給受眾。內化過程在播音行為中居于核心地位,而感受又是內化過程是否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播音員或主持人是否具備創(chuàng)造性,與其是否產生了播音感受緊密相關。
除此之外,播音感受是播音主體的特質內容,是其播音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播音員或主持人正是通過播音感受塑造自身形象。播音感受的產生過程是將身外的內容和思想轉變?yōu)樽陨淼睦斫夂皖I悟,在此基礎上產生情感。當播音主體產生播音感受后,其思維、觀念具有獨創(chuàng)性,隨之而來的情緒、觀點都是個人的獨特表達。正因如此,播音感受是播音員或主持人鮮明特征的存在方式。
播音員或主持人既是審美主體又是作品創(chuàng)作者。如果依照上文分類,將播音主持作品的創(chuàng)作劃分成內化過程與外化過程的話,在內化過程中,播音員或主持人更多是審美主體角色;在外化過程中,播音員或主持人更多是創(chuàng)作主體角色。播音感受正是在內化階段與外化階段的銜接點產生,并且一直貫穿到播音主持作品完結。正是播音感受的產生過程,才使得播音員或主持人在內化過程中具備了創(chuàng)造性;正是播音感受的存在與滲透,才使得播音員或主持人在外化過程中具備了審美性。由此可知,播音感受在整個播音主持作品中承擔了過渡作用,使得整個播音主持過程始終充滿美感,播音感受是播音主持作品藝術性與審美性的源泉。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深刻理解了播音感受存在的意義。播音感受在整個播音主持行為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播音感受的價值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播音學的本質內容,從而為傳播主體的播音主持實踐工作提供指導。